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101
三乘菩提概說第101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什麼是無明?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從這一集開始,「三乘菩提之概說」中「三乘菩提之異同」我們要探討的是: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的差異。今天首先要來探討:什麼是無明。
在佛法中,無明這個名詞常常聽到,例如 佛陀在《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有這樣說:「無明普於一切煩惱雜染、諸業雜染、諸生雜染,能作因緣根本依處。」(《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一)可見,佛教中認為,無明是一切貪瞋癡等煩惱、因為煩惱所造身口意業,以及因為煩惱業而受報在三界出生、受苦等種種雜染法的根本原因。
那什麼是無明呢?我們來舉因緣法為例,佛陀在《緣起經》中對於弟子有這樣的開示:
【佛言:「云何名『緣起初』?謂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起愁歎苦憂惱,是名為純大苦蘊集,如是名為『緣起初』義。」】(《緣起經》)
意思是說,什麼是「緣起初」說的道理呢?是說依於這個有,所以才會有那個有;這個法出生了的緣故,所以才會有那個法跟著出生。也就是無明緣於行,行又緣於六識,六識緣於受想行及色陰,受想行及色陰又緣於六入處,六入處緣於觸,觸緣於受,受緣於愛,愛緣於取,取緣於有,有緣於生,生緣於老死,有了老死,所以就生起了愁嘆悲苦的憂惱,所謂的純大苦蘊集,這就是緣起之初的道理。這是大家所熟悉的十二因緣。
那對於十二因緣中所說的無明,佛陀在《緣起經》中也曾經進一步的加以解釋。佛陀說:
【云何無明?謂於前際無知,於後際無知,於前後際無知;於內無知,於外無知,於內外無知;於業無知,於異熟無知,於業異熟無知;於佛無知,於法無知,於僧無知;於苦無知,於集無知,於滅無知,於道無知;於因無知,於果無知,於因已生諸法無知;於善無知,於不善無知;於有罪無知,於無罪無知;於應修習無知,於不應修習無知;於下劣無知,於上妙無知;於黑無知,於白無知;於有異分無知,於緣已生或六觸處如實通達無知。如是於彼彼處如實無知,無見無現觀,愚癡無明黑闇,是謂無明。】(《緣起經》)
這意思就是說,對於前世無知,或對於後世無知,甚至對於前世後世都無知;也是說對於內六根或者外六塵都無所知;也是說對於業的造作,或者是前後世異熟果的無所知,甚至於對於業和所報的異熟都無所知;也是說對於佛、法、僧三寶的無所知;那也是說對於苦的現象、苦集的道理、苦滅、苦滅之道無所知;也是說對於果報的因、果報的內容無所知,對於過去因已經在現在出生的諸法無所知;那也是說對於善法、不善法無所知,對於有罪過、無罪過無所知,對於應修習、不應修習的法無所知,而對於下劣、上妙的境界無所知,或是對於黑、白業品無所知,對於有變異的事情無所知,對於緣已出生或六觸處的如實通達也無所知。像這樣對於前面所說的種種法、法處的如實都無所知,沒有發起應有的見解,也沒有現前的觀察出來;像這樣的愚癡無明黑暗,就是無明。
佛陀的意思很清楚,無明就是無知,對於諸法無所知就是無明。對於妄心、真心的了知不足,以致沒有實相智慧光明生起,不能照了諸法的虛妄,就是聲聞法中聖人相應的無明。譬如:對出生前的往世究竟是真實的,或者只是人為的施設;此世死後有沒有未來世,來世的說法是否真實,或者只是人為的想像與施設;對於「前後際三世貫串而從來不曾間斷的心」是否真實有;對於五蘊內法的狀況與內容,對於外法是否能被自己所領受,對於自己是否有一個能聯通內外的法,而且對於善惡業、無漏業將會造成的果報;對於佛的修證內容,對於佛法解脫道及佛菩提道的內容,對於聲聞僧、菩薩僧的智慧境界等等,都無所知時,這就是廣義的無明。
另外,在《雜阿含經》卷十中也記載了一段摩訶拘絺羅尊者與舍利弗尊者之間的對話,就是拘絺羅問舍利弗:什麼是無明?什麼樣的人有這樣的無明?舍利弗回答說:無明是說不知,不知就稱為無明。拘絺羅又問:那對什麼有所不知呢?那舍利弗就仔細的為他說明。
舍利弗說:【謂色無常,色無常如實不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不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不知。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無常,如實不知;識磨滅法,識磨滅法如實不知;識生滅法,識生滅法如實不知。摩訶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不知、不見,無無間等、愚闇不明,是名無明。成就此者,名有無明。」】(《雜阿含經》卷十)
這意思是說,對於色受想行識五陰的一一陰它的無常無我性不能正確的了知,誤認為五陰是實有的、是常住不壞的法性;對於滅除五陰的道理不能正確的了知,不知道五陰滅盡後還有涅槃的本際不滅;乃至對於五陰中所含攝十八界、六入、十二處種種生滅法的內容不能正確的了知,導致誤會五陰中所含攝的某一法不是五陰,不是生滅法;這樣不能如實正見了知五陰,不知道五陰全部的內容都沒有無間等法,對於「五陰滅盡後還有無間等法就是本際」不能有所了知,心中有了愚癡黑暗,這就是無明。
首先,五陰中的一一法都是無常的,無常的法性就不可以說是真我,所以說「五陰無常、無我,不是真我」。不能正確了知五陰的一一陰,不能正確的了知十八界的一一界,不能正確的了知六入的一一入,乃至不能正確了知十二處的一一處,就是無明;那不能正確了知「陰界入處四法都是無常,所以無我」,也是無明;乃至對於 佛陀開示「五陰滅盡後有涅槃本際不滅」的道理不能確知、不能信受,這也是無明。這樣對於蘊處界的無常故苦的真相都無所知,對於蘊處界無常故苦的正理都無所信,對於蘊處界無常故苦的事實都無所見;心中常有貪欲,一直都對色聲香味觸、財色名食睡的五欲抱著希望,以及所墮入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的五種光明遮蓋中。如果不懂蘊處界苦的道理,不懂蘊處界苦是怎麼樣熏習集合的道理,不懂蘊處界苦滅盡的道理,不懂蘊處界一切苦滅盡的方法,那就是無明,就會讓衆生依著這樣子的無明而有流轉生死。
這是四阿含諸經中所說的無明,是二乘解脫道的無明,是對於我見、我所執、我執的無明。主要是因為不知五陰都是無常,以及不知五陰滅盡後仍有涅槃的本際獨存不滅,不知這個本際是無間等法。因此,就二乘菩提解脫道來說,無明的存在,本質就是不知五陰自我都是虛妄的,因為不知五陰的虛妄,所以被聲聞法中的無明所籠罩。由於不知五陰是從「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這個出生名色的入胎識所出生的,不知道這個入胎識的前面絕無一法可以出生,所謂的「齊識而還,不能過彼」,所以就被緣覺法的無明所籠罩。
然而,眾生對五陰的無明,主要是不如實知識陰的內容,也不知道識陰的變異以及無常。今生識陰緣於身、口及識陰的種種行(就是心行),樂於這樣的種種行,一定會再入胎取得來世識陰現行的條件,讓未來世的識陰重現不斷;但今生識陰所緣的身、口及識陰的種種行不願滅除的原因,都是緣於無明所致。無明則是無力推知或不信「本識入胎識常住而能出生一切法」,又不知五陰虛妄而執著意識自己;不知五陰的一切所得都是緣生緣滅之法,是無常之法,終必歸滅。
因為無明的緣故,才會使得七轉識不甘寂寞,不願捨離六塵;死了以後又怕成為斷滅,所以一直想要保持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個心存在,所以意根又使得入胎識如來藏把中陰身生起來。中陰身只有七天的壽命,所以中陰身死壞了以後,意識與意根怕斷滅,怕無覺無知,所以就得要再去投胎取得人身,因此就又藉著中陰身去投胎去了。因為無明的關係,使得意根帶著阿賴耶識不斷的去受生。有時候因為惡業而生到了地獄、畜生、餓鬼道中,有時候因為善業而生到欲界天,有時候因為定福而生到色界天,有時候則生到無色界天。這樣輪轉不停,永遠沒有離開分段生死的時候;所以一直輪迴到現在,還會繼續輪迴到未來無量世。
三界六道有情的五趣輪迴,都是由於無明,導致不能接受涅槃的寂滅,為了想要保持五陰的常住,就會不斷的入胎受生;所以,反覆的去取後有,取得後世的五陰,使得七轉識無法自我滅除;而且有入胎就會有出生,有出生就一定會有病、老、憂、悲乃至死亡等苦惱,永遠就進不了無餘涅槃,永遠不能證得有餘涅槃的解脫生死境界。
除了前面所說的聲聞、緣覺解脫道中所說的無明之外,還有大乘佛菩提道中所說的無明。所以無明有二種:一是二乘菩提的阿含解脫道所說的無明,二是大乘菩提成佛之道所說的無明。二乘菩提的無明在大乘法中被稱為「一念無明」;而大乘法中所說的無明,則是再加上「無始無明」,這是從無始以來就一直與眾生心不相應的,直到起心動念想要證解法界的實相時,方才會相應到無始無明,所以大乘法中說「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無明的意思是不知,如果因為不知五蘊的虛妄而產生貪愛,就是阿含解脫道中的無明;如果是對於法界實相的無知,那則是菩薩真見道時所破的無始無明,因為不知道萬法都是由入胎識如來藏中出生的,所以就被大乘見道應斷的無明所籠罩。
那一念無明又稱為「煩惱障」。解脫道的意涵呢,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而不再受業力以及無明的牽制,不再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免除了不斷的受生而後又再死亡、受種種生老病死的煩惱痛苦。所以解脫道的意涵,就是以二乘菩提的法義去如實觀行,斷除了二乘菩提的無明,就是一念無明煩惱障,然後證得解脫果,也就是阿羅漢果,出離三界生死。
那無始無明則稱為「所知障」。有很多人誤會所知障,他們認為「所知障就是因為所知太多而障礙修道」,其實這是錯誤的。所知障的意思是說,對於法界實相的體性無所知,因此而障礙成佛之法道,所以才叫作所知障。是對於成佛之道的見道與修道內容無所知,由於對佛道的見道與修道的內容所知不足,所以成為修學佛法的障礙,所以稱為所知障。
如果有人所證的三乘菩提,只能夠與一念無明的斷除相應,而不能與無始無明的斷除相應,雖然是實質的正法,卻還不是了義的。因為斷除一念無明煩惱障,只能分斷或全斷分段生死煩惱,只是證得三乘所共的解脫果阿羅漢果,不能夠得佛菩提果;像是二乘菩提的修證,以及大乘菩提中通教菩薩的修證,都是只得解脫果,但是仍然不破不斷無始無明所知障,因此不能成佛。至於大乘法中別教菩薩依般若經修持證得自心如來藏,與萬法實相相應,打破無始無明所知障,生起了般若智慧,住於中道境界中;這樣的智慧證量不是通教菩薩所能,不是定性二乘無學所得,這才是了義的正法。這樣的菩薩若能繼續依三轉法輪諸唯識經典進修一切種智,乃至生起諸地無生法忍而證道種智,就能漸次進入諸地,乃至斷盡無始無明所知障而成佛。
以上我們探討無明的意涵,知道無明可分為:三乘菩提共攝的一念無明煩惱障,以及只有大乘菩提所攝而不共二乘聲聞緣覺以及通教菩薩的無始無明所知障。那在接下來的節目當中,我們將會就這二種無明,作進一步的詳細的探究與闡述,以使電視機前面的觀眾朋友們,更加的瞭解三乘菩提的差異,因而可以作為自己趣向佛菩提道的加行與助緣。
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爲大家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概說影音連結
正覺教團法界弘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