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生活中的佛法 ~談情說愛.jpg

過年,到某寺附近爬山,搭上一部計程車。

司機先生問道:「您常去xx寺嗎?」
我回應道:「以前生了重病,有一段時間就常去參加拜懺法會!」

司機:「為什麼生重病,要去拜懺?」

我:「在讀誦經文、禮懺當中體悟到,只有 佛陀的教化才是絕對清淨無染、究竟圓滿的『生命教育』!我們經常有欲求而離於清淨,所以當然要求懺悔了!」
司機先生:「如何說呢?」

我:「我們拿較近的事件來看。王XX先生走了,後代的子孫彼此爭産。為了什麼而你爭我奪不肯罷休呢!?」

司機:「人沒有錢很苦!」

我:「有錢也是苦啊!難道互相奪取就不苦嗎?不管有錢、沒錢,有誰說人生是永遠快樂不苦的?感覺痛苦而去追求快樂,所追求的都是不離五欲之樂,享樂完後心靈仍是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反而感到「內虛」的人不少,被一種無明的空虛所吞噬,這幾乎是每一個人遲早會面臨的人生問題,因為長久以來無法解決有個「我」伴隨而有的「根本」煩惱,所以在極盡的追求、或放棄五欲享樂之後,心靈終究無法得到一絲絲的滿足,隨之而來的憂鬱佈滿整個胸懷,請問痛不痛苦啊!?因而我們不得不試問一下自己,人生在世除了享樂之外,人因何而生呢?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司機:「愛情!」

我:「愛情是什麼?」
司機:「那為了親情!」

我:「親情又是什麼?」

司機:「沒有愛情、親情,人會很孤單、寂寞!」

我:「我以前也跟您有相同的想法,但是來到現在上課的地方後,知道「誰是我的依靠」,所以漸漸不受愛情、親情的束縛;我們講堂也有一些同修,為了能夠自由的來上課,也跟您做同樣的行業,這樣就較不受約束能自由地來上課。」

「來上課後,方知一般世人的愛情、親情多是有「貪愛」與「佔有慾」的成分,譬如愛情,「情人眼裡出西施、卻是揉不進一粒沙子」,若有任何一方劈腿,就起憎翻臉甚至殺害對方、對薄公堂、入獄……等等;至於親情,有些父母見兒女嫁娶,就若有所失,要不是有佔有慾,何來這種感受呢?」

上課中,聽到有一種人叫作「菩薩」,他們已經達到「多情無欲」的地步;世間男女總是希望只能彼此一個人愛著一個人,因為有著擁有對方的佔有欲;但是菩薩視眾生如獨子般的百般呵護,以無慾求的愛關懷一切眾生,菩薩對眾生的這種愛,叫作「悲」,悲就是「非」與「心 」兩個字合起來的,可以稱為「非心心 」,這個「心」不是我們所瞭解的心,衪不是一般眾生有所貪愛執取的心,衪是「無我性」的心,是沒有一般眾生有所慾求的心,完全是只有付出而沒有所求的大慈大悲的心,菩薩教導著有緣眾生跟每一個人自己本有的這個「清淨無染的心」來學習,造就了「菩薩」無始以來,對待眾生的感情只有「拔苦與樂」的關愛著眾生,無非是要所有的眾生,能在苦難的人生中得到心靈上的依靠(註1)與富足,真正地做到「人到無求品自高」;所以菩薩可以無所求的跟很多人結著善緣、法緣,即便菩薩的形體上,沒有與有情眾生常在一起,但是菩薩以這種,沒有任何貪愛、佔有的心態,對眾生付出「真正的情與真實的愛」,如此與眾生隨緣地相處在一起,當然心靈上是無比的富有,怎會感到孤單與寂寞呢!?」

 

菩薩存有這樣「多情無欲」的心性,穿梭於人生的萬花筒之中,任職於各行各業,向來只是隨緣任運的生活著,對於所面對的萬事萬物,沒有任何的貪取,猶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就算為了護持多生以來的有緣人,來跟 佛陀教化的「中道」智慧學習,而不得不免俗地談情說愛,也本著這種超然物外的心境,永遠依止 佛陀所慈悲開示的「本心如來藏」的「中道」智慧(註2)而生活,不會落入「自古多情空餘恨」的遺憾中!

敬請參閱: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457028711

㊣快樂的學佛~真正的情,真實的愛?

  2菩薩的情、愛.jpg

 

註1: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20005110
生活中的佛法~誰是我的依靠

  0906生活中的佛法~誰是我的依靠2.jpg

註2: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5/2
正覺法相辭典~中道之實證

   0307生活中的佛法~中道.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