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人守門  

《百喻經》「(四五)奴守門[*]喻

 

譬如有人將欲遠行,勅其奴言:

「爾好守門并看驢索。」其主行後,時隣里家有作樂者,此奴欲聽不能自安。尋以索繫門置於驢上,負至戲處聽其作樂。奴去之後,舍中財物賊盡持去。

大家行還問其奴言:『財寶所在?』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門驢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大家復言:「留爾守門正為財物,財物既失用於門為。」生死愚人為愛奴僕亦復如是。

如來教誡常護根門,莫著六塵、守無明驢、看於愛索。而諸比丘,不奉佛教,貪求利養,詐現清白。靜處而坐,心意流馳,貪著五欲,為色聲香味之所惑亂,無明覆心,愛索纏縛,正念覺意道品,財寶悉皆散失。」(CBETA, T04, no. 209, p. 550, a8-22)

佛陀曾經對弟子們舉說譬喻。從前有一個人要出門遠行,臨行前,特別向守門的家僕吩咐道:

「我出門不在家的時候,你要好好用心看住門、照顧好驢子、驢繩。」

主人離開後,街坊鄰居有人家聲鼓大作、樂音大起,僕人聽到熱閙非凡、沸騰的音樂聲,內心波動,坐立難安,很想前往觀賞,又躭心著主人的吩咐,便想出辦法,將門板拆下來,以驢索繫住門板綁在驢子身上,牽著驢子到鄰家去看熱鬧。僕人離去之後,家裡的財物全都被賊人一掃而空;主人返家,問僕人道:「家裡的財寶物品都哪去了?」

僕人回說:「主人交待要看好門、驢子及驢索,我都照著做了,至於其他的東西,我就不得而知囉!」

主人接著說:「要你看守門戶,正是為了保住財物;若財寶都遺失了,留下門板又有何用呢?」

以修學佛法的知見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觀察世人眼見色、耳聞聲的當下,隨順於感官所執取之外塵境界,認取為真實境界,以為自己真的看見、聽見、碰觸等等。殊不知,外在有形狀、有質礙之山河大地等物質體,在佛法中屬於「色法」;而能夠了知、覺察、分析、思惟等等精神心識功能屬於「心法」,「心法」與「色法」原本互不相容,是故有情眾生才會有色法之五蘊身存在,如同攝影機的鏡頭攝取同屬於物質的外境界進入掌管色、聲、香、味、觸等的相關腦子部位裡配合運作,讓我們的覺知心能夠了知世間上的種種物質法所提供之享樂與財富!這就是佛法在第一轉法輪所教導的基本內涵。實際上,我們腦子裏的覺知心沒辦法也從來沒有直接接觸過外塵的山河大地種種境界,若沒有修學佛法,便無明於此事實,把外塵執著為自己所接觸的法,不明白一輩子所接觸的種種聲色都是自己腦子裡依外境「色法」所變現給覺知心「心法」領受,誤認為外塵真實被內心直接領納,所以生生世世愛戀各種境界,甘願作聲色的犬馬,讓貪愛六塵的繩索繫縛,不知生命的真面目,以致不得出離三界;不明究裡,時時執取幻境,若沒有佛法明燈的正確教導,只能在生死長夜中流轉不已,無法解脫於無明啊!

 

諸 佛如來教誡有心修行之人,要常常作意守護六根門頭;六根是眾生世世執持不捨,導致不停輪轉生死之六塵境界出入的門戶,六根分別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若能嚴守住六根就好像守住門戶一般,莫讓心念隨逐於六塵而生出喜怒哀樂愛惡六情,不讓情緒起伏不定,要做到「防六如龜」般,將六根往內收,好像烏龜遇到危險時將頭尾四肢收進殼中;所以要看管好六根的總管「意根」,收攝六根對六塵的攀緣,莫要沾染、貪著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守門的用意,就是經由修學佛法所得到的智慧,善用能夠分別、思惟、整理、判斷的意識心與「意根」配合,數數說服本性好愛攀緣的「意根」,莫再時時執取六塵境界,也免得收藏業種的藏識──如來藏本心──再藏污納垢。然而「意根」無始劫以來,恒與我愛、我癡、我見、我慢四大煩惱相應,恆愛處處攀緣、作主、主導、掌控一切,猶如無明的驢子般,不知自己以及六塵境界皆是三界內短暫之因緣所生法,緣散則滅,根本虛妄不實;再被「意識」貪愛六塵的繩索牽引、繫縛,恆時追逐六塵、沉淪韻味,持續造作貪染之身口意三業惡行,週而復始流轉三界,無有出期,致使有情本自俱足圓滿之清淨功德法財──如來藏本心,永遠被覆蓋在貪染不淨之五陰之下;所以「守門」確實是佛道修行者之解脫樞紐。

(敬請參閱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2022/Book2022-3-2.htm

阿含正義《唯識學探源》

平實導師 著 第三章 陰界入 第二節 六塵與六入)

 

末法時期,正法不彰,諸多比丘沒有因緣不能如是知、如是見獲取正確佛智,基本上是由於以下的幾種缺失:

1. 不能依教奉行:

出世間法之福德不具足,無法隨學於有證量的真善知識,熏聞 佛陀所教示的「正知見」,無法「斷我見」,無法否定覺知心是無常、不真實的。雖然身披袈裟實與一般大眾的見識相同,總認取透過見色、聞聲、嗅香、嚐味、觸覺、知法的覺知心為真實的存在,認為覺知心是真實我。事實上,佛法之基本教導,第一轉法輪解脫道即在解析六根、六塵、六識之功能體性,讓佛弟子確實了知,有情五陰身的存在運作、覺知心的了知諸法,都是依賴於人人具有之根本因「真實我──如來藏」與有緣父母、四大、過去世之業種等諸多因緣和合方能出生、成立的,故而覺知心是緣生緣滅之法,是無法獨立恆存,是無常敗壞之法,覺知心絕對不是真實的我!

2. 貪求利養:

或有自身以不正確的佛法、相似的佛法誤導眾生,又不能如理的接受善知識的諫言;若出家之眾有心於法以及解脫之道,理應改正原有錯誤的知見,以期圓成當初進入佛門之初衷;然而卻持續收受大眾對三寶之供養尊崇,世間法中積習日久,唯恐眼前名聞利養受損,而執意孤行,維持原狀不肯如實勤求解脫正法。

3. 詐現清白:

或有徒以世間善法的不貪、不瞋、不痴當作佛法的全貌,以世間倫理道德、清白的樣貌標示為佛法的全部,在表相上遠離貪瞋痴以示現自我清淨,以世間善法套用佛法之名誤導佛子們的法身慧命。

事實上,貪瞋痴只是虛妄覺知心「心所法」裡的部分內涵而已,屬於外圍「我所」的層次,若能靜下心細細思量,名聞利養只是佛法修行中所應斷除之「我所」名目的範疇,屬於身外之物,根本都還未達到修行所必須認知的基本五陰「我」──此五陰即眾生所認取以為真實的「我」;換言之,若無法放捨名聞利養的外圍「我所」,是根本無法進入內門來認識「真實我」的真正修行道路,更遑論求得真解脫或者佛菩提!

4. 靜處而坐,無明覆心:

諸多佛子們誤認靜處打坐,顯現清淨威儀之相即是佛法修行,無知於真正修行是以真實的我「如來藏」為主軸。因為没有正確的佛法知見教導,縱使身現出家表相,顯現道貌岸然,內心裡郤不知佛法究竟歸依處「如來藏」之所在,不知「如來藏」才是眾生解脫的依止,無明於法要次第、不解名相真實義,夜闌人靜之實亦不免心懷憂恐,顯然難以止息內心自我憂惱以及對世間法之貪愛(一念無明),更不知生命實相之根本(無始無明)糾纏,始終無所依靠終究仍被六塵名利韁繩所繫縛而不得解脫。

由以上列舉種種之流弊顯示,佛法所教導之正念正知正見正定以及利用七覺意、三十七道品等等用以精進莊嚴自心淨土的修行法門,因為法義不彰,淺化為世間倫理善行,不能有效的讓佛門四眾善護律儀,亦不能警覺「攝心為戒」之奧義,使得修行道意,屢屢受不淨意念的損擾,在無明、愛欲的層層鎖鏈纏縛之下,自家財寶一分分被侵蝕竊盡,猶如主人家中珍貴的財寶,因為奴僕的放逸失守、沉溺貪愛於六塵的戲樂,僅只在表相的門板、驢子和驢繩下功夫,實際上則是門戶洞開,忽略了無價的自性寶藏,讓整屋的財寶被賊人偷走喪失殆盡,誠然可嘆矣!

如今得聞聖教,又能值遇真善知識隨學修行,讓我們把握千載難逢的機緣,作個稱職的「守門人」,善用、活用我們的六根熏習如來正法,進而識知微妙本心「如來藏」的本然真精,莫讓人人本自具足,蘊藏有無量寶藏的「如來藏」金屋失去原有的璀璨耀人眼目的光彩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