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26



菩薩
正行第26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實證解脫分的關鍵


部分重點摘錄:


 

《優婆塞戒經》卷14 解脫品〉:

「有人於無量世、無量佛所,受持讀誦十二部經,亦不能得解脫分法;有人唯讀一四句偈,而能獲得解脫分法,何以故?一切眾生心不同故。」(CBETA, T24, no. 1488, p. 1037, a4-8)

 

要得解脫分主要的就是要斷除貪、瞋、痴,貪瞋痴本身就是三界法,例如人間與欲界六天,就是屬於欲界的境界,這個欲界無非就是以貪欲為重,欲界眾生貪著五欲;色界則是以瞋恚為重,當眾生斷除了欲界貪,而發起初禪之後,他捨壽就可以生到色界去了,可是這個人他的瞋心還沒有斷除乾淨,所以生到色界天,因此在沒有見道的人,如果他又不努力除掉喜好瞋恚的習性的話,即使後來他修得了第四禪,他下座以後,他的脾氣仍然是很大的……


假使證得禪定的人是開悟的人,他將會知道佛菩提的道次第內涵,應該要如何去作,因此他就會很努力地去除掉自己好瞋的習氣;如果是還沒有開悟,或者錯以為開悟的人,如果他又有證得禪定的話,或者他以定為禪,而自認為自己是悟了,這種人他通常的脾氣都是非常的大,他絕對不是一個隨和的人。

 

無色界的,其實最主要就是「我見」的部分,他錯認虛妄的覺知心,為真實不壞的常住心,也就是把意識的變相,這個有念或者無念的靈知心,當作是真實不壞的常住心,這是很標準的我見;因此如果一個證得四空定具足的人,假設他有因緣遇到善知識給他開示,如果那時候他聽聞受持,他能夠立刻就斷掉我見,一般來說,他都是立即證得滅盡定的。

 

三界性其實主要就是貪瞋痴,這三個部分如果能夠努力地把它斷除的話,他就可以出離三界生死了。

 

就是因為眾生的心有種種種種的不同,因此佛菩薩施設眾生的解脫分的取證,而有不同的方便,因此而有惠施、持戒以及多聞,這三個方便法的條件。

惠施主要就是可以幫助斷貪,

持戒就是幫助斷瞋,

多聞就是幫助斷痴。

這是三個取證解脫分的方便法。

 


《優婆塞戒經》卷
14 解脫品〉:

「善男子!若人不能一心觀察生死過咎、涅槃安樂,如是之人雖復惠施持戒多聞,終不能得解脫分法;若能厭患生死過咎,深見涅槃功德安樂,如是之人雖復少施少戒少聞,即能獲得解脫分法。」(CBETA, T24, no. 1488, p. 1037, a8-12)

涅槃之中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也沒有任何一法的存在,那就是說涅槃之中是離開了生滅的現象,而且也離開了生死轉迴的痛苦,這就是涅槃的安樂;……不是死了以後才住在涅槃中,涅槃乃是本來清淨。

 

佛的這一段開示來看,要想取證得解脫的人,最重要的還是在解脫道的智慧上面能夠實修,也就是要能夠一心專精地去觀察生死的過咎,同時也要一心去觀察涅槃的安樂,這兩個層面都要去做,然後又能聽聞正確的解脫道法義。

 

《優婆塞戒經》卷14 解脫品〉:

「善男子!得是法者,於三時中:佛出世時,緣覺出時;若無是二,阿迦尼咤天說解脫時,是人聞已,得解脫分。」(CBETA, T24, no. 1488, p. 1037, a12-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