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4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4
正緯老師開示:什麼是佛教的真理?

 

. 老莊的思想 是 佛教的真理嗎?

老莊經常談到的事情是所謂的「少欲知足」。

根據老莊的看法,他們認為說如果我們的五官,去追逐外面的五欲的話,其實會使得我們的五官喪失了靈性,沒有辦法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反而會使得我們容易給自己招致了禍患,所以在老莊的思想裡面,講究的是什麼呢?是我們要盡量的減少欲望,要過著知足和簡樸的生活。除了這個之外,老莊更提出了所謂的道,這個道,老莊談的是所謂的天地萬物之道,自然之道,並且談到了人應該要順應天地萬物自然的道,那這樣子順應這個道的結果,契入這個道的結果,才能夠真正與天地同體,所以這樣子就會使得,如果真正能夠跟天地的道合為一的話,才能夠使得我們不會去被外面的這些事物、追逐外面的事物,以致於迷失了自己,然後如果能夠真正與道契合的話,那就能夠契入裡面真正的這個無憂無惱的狀況。像這樣子一個境界,已經深深的,深深的植入在大部分中華文化普及地區的人們心中。

……

問題就是說這類型的思想並不是佛教的真理,它們中間到底差在哪裡呢?

我們應該回過頭來看看 佛陀所傳授的所謂佛教的教義。

佛陀所傳授的不外乎解脫道跟佛菩提道,這兩大真理。

解脫道談的是要降伏煩惱,乃至於究竟解脫煩惱;這裡面就牽涉到說什麼是真正的煩惱?

……所謂灑脫、豁達的境界來講,這些一般所謂的這些煩惱,其實它的層次還是只有很淺很淺的世間煩惱的層次;實際上我們說在佛教裡面的解脫道裡面談的煩惱,是根本性的煩惱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在解脫道裡面,佛陀教給我們,煩惱它真正的原因,不是僅在於說我們去追逐世間的五欲而已,其實它更根本的原因,是在於我們自己對於自己見解的錯誤也就是我見,跟我們對於自己牢牢的執著,也就是我執,我見跟我執才是煩惱的根本。

當然這裡面就會提到說,為什麼我見我執會構成了世間所有的一切煩惱呢?那什麼是我見?什麼是我執呢?又如何斷我見?斷我執呢?像這些的道理, 佛陀在經典裡面,都有非常詳細的開示,所以我們在學解脫道的時候,其實也正是在學,如何根本的 徹底的來解決煩惱,並且要根本徹底的解決煩惱,就是從我見跟我執來下手。

……可是如果他的我見跟我執,沒有斷的乾淨的話,乃至於說,我見跟我執根本都還在,這樣子的人,會不會依然展現了灑脫跟豁達呢?答案是絕對可以;因為只要他在世間的環境,沒有太大的違逆的狀況,這個時候要展現灑脫跟豁達是很容易的事情,問題就是,如果真正的考驗一來的時候,那麼我見跟我執恐怕又會悄悄的爬上來,一樣都不少。所以我們說光是現在,我們在許多的地方看到的關於老莊思想之類的,這一種解脫的豁達的境界,其實它是沒有辦法真正解脫於煩惱的,更別談要出離三界。

 

. 佛陀所教的真理:解脫道與佛菩提道。

1. 解脫道判斷的原則:

。斷我見與我執為核心的「四聖諦」。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每一個法印都有它獨立的內涵,不可以把其中一個印取代掉或拿掉,並且這三個要合在一起,才是構成完整的解脫道。

2. 佛菩提道:菩提是什麼呢?

菩提可以用《心經》上面所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些敘述的文字來描述菩提──每一個人本來都具有的清淨本心。

佛說佛菩提道,就是要大家來證悟本心,也同時能明心見性之後,按照這樣明心見性的功德,然後一路地自覺覺他,乃至於成佛。所以說佛菩提道,其實就是菩薩的修行之道,也就是菩薩道;所以說真正的成就佛菩提道,是成佛的時候。

判斷 佛菩提道的準則:

。佛菩提必須要親證每一個人自己本身的真如佛性。

……真如佛性不是緣起性空所能含蓋的,因為緣起性空只有看到事物的表相。……

。必須要以明心見性的功德,一一開發本心的一切功能,直到成佛;也就是說,即使明心見性了,也不代表已經成佛了;實際上,明心見性了,離成佛還非常非常的遙遠,還有許多許多的事情需要我們一一的去學習。

。解脫道是佛菩提道裡面的一部份,如果連這一部分都無法滿足的話,它肯定不是佛菩提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