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20

 
菩薩正行第20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大悲為菩提生因
 
部分重點摘錄:

 



。果還沒有出現,一定是之前先有因,才會有後來的果出現,但是前面的因,一定有能造因與所造因,所造因的部分就是了因,能造因的部分就是生因。佛道的修學過程中,有生因也有了因;同樣的在世間法的善業,以及世間法的惡業上面造作,也會有生因與了因,在清淨業上修習,一定也會有生因與了因,而且《優婆塞戒經》中 佛陀開示~~~
 
《優婆塞戒經》卷1〈3 悲品〉:
「一切有漏法,無量無邊因;
  一切無漏法,無量無邊因。」(CBETA, T24, no. 1488, p. 1036, a5-6)
就是會令眾生繼續受生於三界世間的善法、惡法、乃至清淨法,這個是有漏法;而無漏法則是能令眾生出離三界生死的出世間法,不論有漏法或無漏法都有無量無邊的因,從每一個結果來看,都有無量無邊的生因與了因……
 
善生菩薩要向 佛陀請問, 佛說的最初發菩提心的因是生因還是了因?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2〈4 發菩提心品〉:
「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其事非一:或因慈心,或因恚心;或因施心,或因慳心;或因歡喜,或因煩惱;或因恩愛別離,或因怨憎和合;或因親近善知識,或因惡友;或因見佛,或因聞法。是故當知,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各各不同。」(CBETA, T03, no. 156, p. 136, a28-b4)
所以一切眾生發菩提心,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時,有時這個發心是生因,有時是了因;生因是說不以別人為因,純粹從自己的一個觀念、一個意志、一個想法而發起菩提心,這種發菩提心是屬於成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生因;如果是因為先有別人告訴他,發菩提心的利益,像發菩提心之後,有能獲得世俗法上福德的利益,乃至將來可以成就究竟佛道的利益,或者以前自己雖曾接觸過佛法,也想過學佛上的一些疑問,然而還是沒有發心,是這次聽人,再說起佛法中種種利益,他聽了以後才來發菩提心,這二種發心,都已經是了因而不是生因。
 
《優婆塞戒經》卷1〈3 悲品〉:
「汝今當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發心,是故悲心為生因也。(CBETA, T24, no. 1488, p. 1036, a9-10)
大悲心是發菩提心的生因,想要解除自己的痛苦,也想要解除眾生的痛苦;……依大悲心而發心的人,他寧可喪身捨命,也要把悲心貫徹到底的,這才是由生因而自己發起的。


釋迦牟尼佛的最初發菩提心,完全是自己身歷其境,感受到地獄眾生所受的極重大苦痛,心生哀憫,而起了想要救拔他們脫離的大慈悲心,因為這大悲心,不是由別人教導之後才發起的,純粹是自己觀察思惟而生起的,並且也不是以求證最終的佛菩提道、佛菩提果而來發起的,那麼以這樣的發心,當然不是了因而是生因。


《妙法蓮華經》卷6〈20 常不輕菩薩品〉:
「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CBETA, T09, no. 262, p. 50, c17-20)
這位常不輕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


菩薩生起大悲的十種因緣: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3〈38 離世間品〉: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十種觀眾生而起大悲。何等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無依無怙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性不調順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貧無善根而起大悲;觀察眾生長夜睡眠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欲縛所縛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沒生死海而起大悲;觀察眾生長嬰疾苦而起大悲;觀察眾生無善法欲而起大悲;觀察眾生失諸佛法而起大悲。是為十。菩薩恒以此心觀察眾生。」(CBETA, T10, no. 279, p. 282, a25-b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