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最白話的解釋就是:一般的人把(世間)我們在世間生活的時候,所覺知到的我的各式各樣的「我」,把這個「我」當成一個具體、真實、恆常的存在,這個就叫作我見。那如果要細分的話呢,這裏面又可以分成兩種:一種叫作「斷續分別我見」,另外一種叫作「俱生分別我見」。這兩者呢,前者「斷續分別我見」,對應的恰巧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體會到的種種的境界、種種的感受;那麼「俱生分別我見」呢講的是比較細微的,通常我們也有給它另外一個名詞叫作「我執」。所以關於這個部分,我們可以說在您如果是剛入門的初機的修行人的話,對於俱生分別、對於我執來講,也許這個部分目前可以先暫不急著瞭解;因為我執的斷除仍然必須要基於我見的斷除,所以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裏面,我們就先把我們的焦點聚焦在我見上面,也就是斷續分別我見。

那剛才說這個斷續分別我見,指的是跟我們日常生活相關的種種的感受、種種的心行,如果我們再仔細看下去的話,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心理的作用,其實都是所謂的「意識的作用」所以我見呢,我們談到說我見的內涵的時候,在我見裏面最為關鍵的一項就是所謂的意識。所以我們接下來,因為我們要瞭解什麼是我見,那先瞭解我見我們才能夠談到斷我見。

那麼要瞭解我見,我們剛才也說了我見裏面最為關鍵的部分就是意識,所以我們接下來看看:「什麼是意識?」

那當然這個「意識」這個字眼在很多的特別是哲學、心理的層次裏面都有所探討,那我們這裏基於佛教修行的眼光,我們來給各位來分析什麼是意識。在我們在講佛教的修行裏面,講到「識」這個字的時候——意識的「識」這個字的時候——那識的本身就是「分別」的意思。所以意識指的是什麼呢?意識指的就是意的分別。所以意識指的呢,裏面的內涵有兩項:一個就是必然有一個意在裏面,第二個必然有一個分別的作用。那麼這個「意」的本身呢,其實指的是我們整個心識運作裏面的所謂的有一個「意根的作用」在,這個在稍後我們再來告訴大家「意根」的這些粗略的描述。我們在這裏先看看意識的「識」這個字,我們剛才講說識就是表示有分別,所以我們甚至可以給大家下一個非常非常粗淺的定義,什麼時候是意識呢?就是只要你有在分別眼前的境界,那就是意識在作用(我們再說一次)——只要有分別的作用,就是意識在作用,意識在現行。所以從這一個觀點來看,我們其實可以很容易判斷:其實我們平常所感受到的任何的心理作用,比方說我們感覺什麼,我們有什麼樣的感覺——不管是我們吃飯的、吃的這一頓飯有什麼感覺;聽到的什麼音樂有什麼感覺;或者說我們有什麼體會,比方說各位今天坐在電視機前面,聽我在這邊講意識的定義的時候,那麼你如果聽了之後覺得說:「不錯!這個正是我平常所學習到的所謂的意識。」那麼在這一時刻,你有所心領神會,這種體會也是意識的作用。所以可以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這些心理作用,幾乎都是意識。

那麼也許有些觀眾會問說:「那潛意識呢?」潛意識基本上是從心理學方面衍生過來的一個名詞,指的是潛伏在你平常的感覺之下,不容易察覺的,但是卻會影響你決斷分別的一種心理作用叫作潛意識。但是我們其實可以從潛意識所發生作用的這個狀況來看,最終祂還是在幫我們在完成分別,在完成這個辨識前面的環境。所以潛意識可以說,我們可以說是:介於我們剛才講意識的起源——意根,跟一般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到的感覺、體會……種種的意識之間的一個狀況叫作潛意識。但是這個潛意識呢從祂的分辨來看,我們可以知道說:潛意識必然都還有意識的成分在裏面。所以在這裏跟大家說,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所謂的分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