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  

小時候曾經遇過一位國文老師,上課的第一天,老師就說:『各位同學,請你們把你認為是正確的事情寫下來。』,幾分鐘後,老師抽點幾位同學開始唸「同學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下課前幾分鐘,老師開始講解為何第一天見面就要大家這樣做,老師最後的結語是:『你現在認為對的事情,是因為你站在客觀的立場,以及站在你現在的高度,所認為是對的事情,當你身在事件當中時,你的客觀還能有多少?當你多年後,視野擴張後,你的高度更高了,是否仍堅信曾經認為的正確的事情仍是正確的?希望大家把這張【考卷】收好,有生之年,常常拿出來檢查看看自己是否合格。』。

 

以上所言,是說我們的想法,總是會隨著時空的變易而有所改變,對於「事情的對錯的判定」似難有一定的準則;然而,對於生命的存有、宇宙中唯一真理的「信」卻不會是這樣的,怎麼說呢?我記得,曾經有朋友對我說:『學佛好難,光守戒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當時我的回答是:『持戒不難,其實仔細檢查,佛教的戒律,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既然都已經身為人了,何難之有?』,守戒的好處,就是起碼能保人身,起碼能成為一位有德之人,但是,人類往往是以人類為宇宙的中心來推理事情,也往往都會有許多的藉口與惰性,替人類、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所以就得如同小時候國文老師所言,要時常將這張考卷拿出來檢查自己是否合格,當學習到的思考面的廣度、高度提昇了,人類曾經自我制定所持守的律法是否不論古今中外,恆不受時、空的限制而永遠符合時宜呢?

為什麼會有以上的這類提問呢?因為人類的視野多只是侷限在自己是「萬物之靈」的範疇之內,從不知學佛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在人世間卻是保住人身的保單,若再加上以修習的《無相念佛》的功夫,要求自己,不向外攀緣,隨時在生活中,養成憶念佛菩薩、想念佛菩薩的習慣,這樣持戒自然如吐息般的自然,自然不會經常不經意犯戒,除非故犯。

 

所以,談到得到人身是絕對有方法可以依循的,就看您相不相信而謹守戒條,而不僅僅只是以人為中心來思考問題而已,然後願意如實地依教奉行,讓自己遠離三惡道而得到寶貴的人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