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為了與鬼神打交道或是為了修得神通而修習禪定,則非佛法中的禪定,不但無法解脫生死輪迴,反而容易落入鬼神道或魔道,求出無期。因此佛法中的禪定的修證,至少要已經確實斷了我見之後再來修習,才是安全保險的作法,因為已經能如實了知五陰的虛妄,不會再執著於種種境界或定境,便不會有魔擾的情況發生。大德既然有心修學禪定,即應修學佛法中的禪定,不應修學外道禪定,則大德應以斷我見、甚至開悟明心為首要;待斷了我見後,努力伏除性障五蓋的障難,於因緣成熟且有善知識教導、攝受之時,再來修學禪定,自然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欲證得初禪,除了伏除性障五蓋這個條件之外,還必須具備未到地定的基本定力,也就是要有很深的未到地定的定力,這樣實證的初禪才是穩固的,不然亦容易於實證後退失初禪的證境。對於定力的提升,可以依本會 平實導師所教授的無相拜佛方式來鍛鍊,此無相拜佛功夫是最適合現代工作繁忙的修行人來學,也是最容易培養及提升「動中定力」的方法(請參閱《無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學次第》、《如何契入念佛法門》等書)。有動中功夫的人容易跟初禪相應,因為初禪是有覺有觀三昧,動中容易相應。因此,定力的鍛鍊並不一定要以打坐、靜坐的方式為之。只要有了未到地定的定力,在性障消除之後,每天於行住坐臥之中,只需保持在淨念相續的境界裡,當因緣成熟時,初禪善根發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忽然現前,不求自得。

但是,若欲更進一步證入二禪以上的禪定境界,則需更強的定力,通常以打坐的方式為之,因為二禪以上的等至境界已經是無覺無觀三昧,若是想要進入等至位中而不是只要證得二禪定力,則必須於靜中方容易離開對五塵的覺觀,動中拜佛無法離開觸塵故。

您所舉之經文已經說明清楚: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亦即貪求淫欲之心不除的話,那必定落入魔道之中,所以重點乃是「淫心」的斷除,因此根本問題乃是淫慾的希求心。淫慾必定落入五陰身的執著之中,成就執取五受陰後有種子,所以經中才說:汝以婬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不唯《楞嚴經》如是說,在《別譯雜阿含經》卷7佛告之曰:「聚落主!是故當知:一切種種苦惱之生,皆由於欲,悉因於欲,欲為根本。」】(CBETA, T02, no. 100, p. 423, a16-17) 欲界一切苦惱之出生原因都是因為欲,因此修證禪定主要是「斷除男女欲之心」為根本。很多人努力在修證禪定,不知道在心下手,因此常常功敗垂成,無法實證初禪的證境。大德若欲瞭解所引《楞嚴經》經文之意,平實導師所著《楞嚴經講記》已經陸續出版中,書中對於《楞嚴經》經文的意涵有極為詳盡的演繹及解說,大德屆時可自行請購並詳閱書籍內容,自可理解。

2.至於大德所提問的第二部分,經由上述的說明,大德當可以瞭解:修定、看經書或練腿功而結跏趺坐,是不需要斷夫妻正淫之行的。

而如前所言,只要有正確知見、正確的修行方法,是不會受魔侵擾的;修禪定者之所以會受魔侵擾,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修行人的欲貪之心及智慧的不足而被無明籠罩,因為對境界有所貪求,所以希求感應等境界相;因為對境界的虛妄不實不能如實了知,才會執著於境界,鬼神或魔才有機會得以入侵。但閱讀佛、菩薩開示的經論,應以恭敬心請閱,《金剛經》言:「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經典是佛法身慧命開演之所。平實導師於《楞嚴經講記》第三輯開示他讀經時的恭敬:「破參後那兩年,我很努力在閱讀大藏經,每天至少要讀六個鐘頭,都是在三樓佛堂中盤著腿恭敬地閱讀。」每部經典都有菩薩、龍天護法的護持,因此只要恭心閱讀,必得護念,不為魔擾。

以上由編譯組答覆,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正覺電子報 第 83 期 第 119~122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