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01貼二乘人他所迷的境界.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732-a12_052

由正珍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入門起信》系列,今天要略談的題目是「不覺的境界相」。什麼是境界?馬鳴菩薩說:「以依能見,妄境相現。」(《大乘起信論》卷1)在上一集我們談到了能見相,因為有能見相就有境界相,就好像初果人,他必須要斷能取以及所取──能取是意識,所取就是意識所緣的對象。而這個境界相,也就是意識所緣的對象,但是這個境界相的現起,往往不是意識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在經典裡面有說到,一切諸法都是因為妄念而有種種的差別,離開了妄念就沒有境界差別之相。所以講到這些諸法,從本已來它是離語言、離分別,是一切文字不能顯說,是離心攀緣沒有諸相。

  有的時候,一般人讀到這裡,就會覺得非常非常地疑惑,也因此會覺得經典裡面講的,怎麼好像有點前後邏輯不是很貫通。就像我們剛剛說,因為有妄念而有種種的諸法差別,接著又說,這些諸法,從本來就是離開語言相的、離開分別相的、離開心的攀緣相的。那這當中的差異性在哪裡呢?一個就是依著我們的妄心,在上面不斷不斷地執取,所以會有種種的差別相,這個差別相,是以我們的妄心、意識心去分別執取而顯現出來的;但是我們又說,這些法其實是沒有差別相,因為一切的法,都是由第八識阿賴耶識所顯現的。阿賴耶識在顯現這一切法的時候,祂從來就是離開語言性、離開分別性、離開執取性,沒有任何的差別心;如果阿賴耶識祂有分別心、祂有差別想,那麼因果法則就不可能如實地顯現。所以對阿賴耶識來說,祂顯現一切法的時候,是性恆平等,沒有任何的差異。就好像倉庫它會積存著許許多多的貨品,貨來貨去,對倉庫本身來說,它有著積存性、它有著吞吐性,它不會對任何貨物去起分別,但是當人們在取貨的時候,就會對這個貨物來起好的、不好的,要積極處理的、要消極處理的這一些差別想──這些雜染清淨分別想。但是對倉庫本身來言,它對一切貨物不會起分別想。

  這樣的例子,或許稍稍能夠解開您的疑惑,但其實還不能具足說,因為第八識如來藏,祂還有受熏的功能,祂還有異熟的功能,所以一切的文字,是沒有辦法完全具足顯說第八識阿賴耶識所有的功德體性。因此我們在講到這一個境界相的時候,表面上來說,這些境界,是因為我們的心去起分別;實質來說,這些境界,都是由阿賴耶識所顯現的,而我們只是在這些境界相上面妄取、妄覺。

  所以,在一個見道的菩薩他要悟後起修的時候,他要開始依著三自性來修學──就是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以及圓成實性。這個依他起性的種種法,其實本質上都是平等的,但是為什麼會有差別呢?經典裡面就說,因為有這個遍計所執的這一個體性,而這個遍計所執的體性,就在依他起相的這些法相當中,當成真實的、當成是常住的而起種種的分別;由於有這一個遍計執,所以依他起相的法相就不斷地顯現出來。但是都不能忘記它的根本,因為無論是在講依他起性、在講遍計執、在講圓成實,都不能離開阿賴耶識;因為有阿賴耶識的真如體性,所以祂才能夠圓滿真實成就依他起性的這些法相,也能夠圓滿真實地成就遍計所執的這個法相。但是阿賴耶識從來不會在依他起相的這些法相起差別想,只有六、七二識,會在依他起相的這些法相來起種種的差別想。

  對於這一個法,其實它是真的很深細。對於境界相它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況,並不是說這一個人他修學佛法很久就能夠瞭解到的。例如說,平實導師他剛開始弘法的時候,他對於佛教的諸大善知識都是非常非常地恭敬的,所以他那時候有特別地去拜訪ㄧ位老法師,而他跟這位法師講到:「念佛應該要求實相念佛,念佛是可以明心的。」結果那個老法師就跟他說:「啊!那個實相念佛,那是什麼境界呀!我們只要能夠好好地唸佛,能夠得到下品下生就很好了!」

  也因此在經典裡面說,這個就叫作損減執,對於有沒有境界相他沒有信心,所以他認為是不可能達到的,那本身也是ㄧ個妄執,因為有證人在他面前啊!但是他沒有信心。但是有的時候我們會說,人真的是非常非常地矛盾,他會覺得這個體究念佛、實相念佛是沒有辦法達到的,但是他又非常地讚歎喇嘛教,所以他說這個密宗跟淨土宗,這兩宗都是修清淨心的,但是密比淨高,為什麼?因為那是甚深的密法。這就是屬於妄境的增益執。也就是說,今天有一個清淨體性的真實心,有實相念佛、有體究念佛,這一個真實法是可以真實地達到的,但是他認為不可能;而密宗喇嘛教依外道而行的這個雙身法,只有讓眾生更加下墮,他卻說那是甚深的密法。所以在面對境界的時候,一樣的一個境界的起行,就是我們修行的趣向,會依著自己的認知、自己的心性的取向,對境界就產生了妄執、妄取的差別相,而自己在這個妄執、妄取的差別相當中,自己完全無法了知。為什麼?因為背後有著無明業相的繫縛。

  所以我們說,這一個境界相它的根源,我們就要去推求:如果說境界相,它最重要的根源起行,就是因為有無明業種的流轉,如果沒有無明業種的流轉,就沒有境界相。但是除了有無明業種的流轉以外,還必須要有能見相,這個能見相就是妄心的起行,而這個妄心的起行又從哪裡來呢?還是我們回歸到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因地稱之為阿賴耶識,所以我們說阿賴耶識是能藏、所藏、我愛執藏;也正因為有著我愛執藏的這一個體性,所以讓這些法相不斷不斷地起現行。所以這個境界相我們推究它,還是不得不推到一定有一個持種不壞的心,因為您用邏輯推理、您用思惟去分析,意識跟末那識都沒有那個持種不失的功能。

  好!接著我們來看看,境界相在不同的眾生身上,它所顯現出來的不同的相貌。以凡夫異生性來說,譬如說有南部一位宗教師,他這麼說明著:他為了迎合眾生、為了投眾生所好,覺得喇嘛教現在是整個世界大家所風潮的。所以他覺得:我們都應該要跟人家結好緣。所以他也跟著大家一起讚歎,說這個達賴喇嘛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但是當他在講這個話的時候,之前他又有作一首歌,叫作禮拜觀音。也就是說,求觀音讓他能夠有智慧,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會相信,他在禮拜觀音的時候,應該不是在禮拜達賴十四。但是他為什麼又要說,達賴十四是觀世音菩薩呢?這個部分就是在迎合眾生。也就是說,當他自己在求觀音的時候,他絕對不是在拜達賴十四,但是他為了要迎合世界的潮流,又說達賴十四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無明業相的顯現,而讓這個境界相有了差異性。

  又例如在台灣北部有一位宗教師,他覺得這個佛教世界都在講三乘,所以他也辦了一個三乘佛學院。但是他的三乘佛學院是依什麼來說呢?他是依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這個來說三乘佛學院,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三乘佛學院和經典講的根本不合呀!可是他們的弟子,那些隨著他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會不知道嗎?因為他們也常常說他們在修法華,尤其是當他們的弟子,如果拉了很多人到他們的道場,或者捐了很多錢,他們會發證書,而且跟他們說,這就是在修法華。可是《法華經》講得非常清楚,三乘是哪三乘,而且歸根結蒂會說到,三乘唯是一乘,也因此對於這個佛法名相,不可能不知道它真實的義理。但是為什麼他們明明知道,這麼重要的基礎佛法名相是錯誤的,堂頭和尚的主張是錯誤的,他們沒有辦法離開呢?因為他們已經太習慣了那個氛圍,就好像羊群被圈在羊圈裡面,他們已經不知道要出離了;而這個圈在羊圈裡面的習慣性,就是ㄧ個境界,受到了這個境界的繫縛。

  又如達賴十四,他在日本的時候,他強調不應該以宗教殺人。他說:「就像手足是我們的身體ㄧ部分那樣,全人類也是ㄧ個身體、有各種部位,有必要像對待自己身體一部分那樣的心去考慮別人。」這句話講得真的很好,當然他有所指的宗教殺人,是指哪一個宗教,讀者您或許應該知道。所以所有的日本民眾聽到他這樣說,都非常非常地認同,覺得他說得真好;那是因為他面對大眾的時候,為了顯示他的慈悲博愛相。但是我們說,境界換到另外ㄧ個場景的時候,他的說法又是怎麼樣呢?因為在同樣的這個時間裡面,在西藏有ㄧ位修行人女眾,她自焚,而且在媒體上面說:她的自焚是因為表示對中國統治的抗議;她的自焚是希望,流亡中的達賴十四能夠返回西藏。對於這件事情,達賴十四又怎麼說呢?他說他是:「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而且他說他自己也曾經「多次地表示,藏人自焚是他們絕望的表現,他無法阻止藏人這麼做。」

  他的這一句話,說是「絕望的表現,無法阻止藏人這麼做」,如果您再回頭看到他前面講的宗教殺人,您就可以感受到,這兩者是多麼地矛盾。因為如果是真的觀世音菩薩、真的慈悲者,他應該會去檢視西藏人現在的生活狀況,和他們喇嘛教當初在統治西藏的時候,生活狀況有沒有變化。他應該可以看到,在他們喇嘛教當初在統治西藏的時候,ㄧ般的民眾沒有教育權,不能識字,所有的收入都要貢獻給喇嘛,或者是貢獻給貴族他們,讓他們能夠賞賜自己一個生活的空間,那時候的生活,和現在是差非常大了。

  也因此,一個真正的,我們說宗教的領袖,或者說我們不要講宗教,ㄧ般的領袖,他應該會以目前他所帶領的這些人,他的生活狀況的福祉為優先的考量,而不是以自己的名聞利養、社會地位在考量。因此他說「藏人自焚是他們絕望的表現,他無法阻止藏人這麼做」的時候,其實他是在鼓勵、他是在讚歎;而這樣的說法,和他前面所說的宗教殺人有什麼差別呢?

  在這裡要表達的就是說,ㄧ般人他在表達意思的時候,往往會依著自己的執取相而起不同的言說,而當他起不同的言說的時候,他往往很難發現這前後的矛盾性。為什麼呢?還是要回歸到無明業相真的很深細,也因為無明業相很深細,自己在這貪瞋愛染當中太習慣了,所以完全無法覺知,為了維持我與我所、為了維持名聞利養,所以在不同的角度的時候,ㄧ切的言說一定依著我跟我所的維護來起言說。這是很典型的凡夫在面對境界的時候,所呈現出來的差別相。

  另外我們說,二乘人是不是也有對境界相起迷、起執的差別相呢?在《八識規矩頌》裡面有講到: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諍。也就是說,二乘人他並不瞭解三界萬法的根本因,所以會產生一個迷執,最重要的迷執就是,如果是定性聲聞的二乘人,他會把五陰十八界現象界的ㄧ切法給設法斷除不再執著,而想要當世就能夠入涅槃;當他想要斷除、想要當世入涅槃的時候,雖然我們知道,他應該是苦集滅道都已經觀行完畢,所以他已經不再執著了,但是實際上他還是有執;為什麼?因為他還是把那個苦當作是真實的,所以他不敢留在娑婆世界。所以雖然定性聲聞種性的人,他有能力入涅槃,但是其實不能稱為僧,因為他並不了知三界萬法的虛妄性,他把苦當成真的,所以才會積極地想要入涅槃,因此這就是二乘人他所迷的境界。

  接著我們說,菩薩面對境界相的時候,菩薩當剛開始發起菩提心的時候,他已經略為能夠知道,每一個人身中有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為什麼我說是略為知道呢?因為許許多多還沒有來正覺同修會共修的人,他第一次來到同修會的時候,所謂的真如、阿賴耶識、如來藏,那都是他以前所沒有聽說過的,所以當他知道有這個心的時候,其實是引發了他過去世曾經見道的這樣的一個心行,那我們為什麼說他已經開始略為知道?因為 平實導師他就是不斷地在引發大家過去世的菩薩性、在引發大家過去世的見道因緣。

  也因此今天在正覺同修會,這些菩薩們能夠聽到第一義諦而心不害怕,而聽到如來藏產生喜悅的心,那都是因為他過去世有修集種種的福德資糧。也因此他的這個無明業相當中,卻有著清淨法種的流注,所以當他知道有第八識如來藏心的時候,會產生積極求證的心;雖然那時候還沒有見道,但是就已經能夠安住下來了。到了七住位以後,因緣成熟、福德資糧具足,而與他相應有緣的眾生,也會促使著他早日能夠證得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那時候見道的時候,我們說這是大乘真見道的菩薩。這就是菩薩在面對境界相的時候,一樣他能夠由境界相當中而推之、而證之,乃至於實證有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

  今天就為諸位菩薩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