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8168 六度相攝品〉:「取尸羅波羅蜜」者,菩薩[9]直行十善道,是名尸羅波羅蜜;或從忍辱等波羅蜜生。若菩薩從初發心乃至坐道場,捨十不善道,行四十種善道,不休不息,是名精進波羅蜜力。有人一種不能行,何況四種!亦以尸羅波羅蜜故,不生三界,不受二乘。眾生以懈怠煩惱心故,生三界中;厭惡生死故,捨佛道,取小乘,此皆是懈怠相;是故說是菩薩不貪三界、不證二乘。」(CBETA, T25, no. 1509, p. 629, b26-c5)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連日來,故宮「西藏文物展」的消息被炒得揚揚沸沸,為了不想錯過大飽眼福、增廣見聞的大好機會,「小樺」忍不住約了我及另一位朋友在某一假日一同前往觀賞。

前往參觀那一天是招待日,憑門票送了一本導覽手冊。

當走入展覽場後,為了事先熟悉場地,遂與同來的兩位朋友先行繞場一圈,看到其中一區有許多的雙身像;當時看見有兩位約三十幾歲模樣的男眾,站在一尊雙身像前,聆聽著語音導覽員的解說後顯出一副不太相信、不以為然、一臉狐疑的態度;然而也有一群約六、七人參展的小團體,拱著一位導覽老師,聚精會神的做著筆記。

繞過展覽場後跟著「一群」導覽,這一群是由一位資深導覽員,負責訓練五位明日即將上場的新任導覽員,並且隨時點任一位新科導覽員作測試解說,若有不詳之處再由她來做補充說明。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能時時攝受身心,正念佛、法、律而令心清淨無為而生正定,在六度中數數修習串習定功,有朝一日肯發度人的大乘心而讓因緣成熟,才能得遇善知識,而習得般若;經由「正定」基礎轉而應機而入「正智」,學到「正慧」的這種修為是在正念趨使下,熏習正知見證知生命本我自覺,從此生命的學習才真正走向真實面,否則不管修的怎麼好,都只是認妄為真的修習善法,還未走到內門真學佛法的層面,如此才真是符合 佛陀所說法的唯一佛乘精神,然後生生世世不捨眾生,發受生願,欣樂常住娑婆行菩薩道,而不是處處為己出離三界生死設想而已,故而在《父子合集經》卷19〈27 淨飯王信解品〉中 佛陀慈悲的開示道:

爾時世尊,告淨飯王言:「大王!如上所說解脫法門,當自繫心,正念觀察,勇猛精進,決定修作。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依此得證無上菩提,能招世間一切富樂,能消世間一切渴愛,能伏世間一切我慢,能破世間一切邪見,能滅有情一切罪惡。未登初地凡夫異生,皆令證得平等法性。如是法要,非諸聲聞及辟支佛所行境界,唯諸菩薩之所修作。大王!應作是念:『我當云何於人天中得為眼目?於長夜中得為照明?於愛河中得為船筏?於險難處得為導師?無依怙者為作主宰?自得度已,復能度他;自解脫已,令他解脫;自得安隱,令他安隱;自證涅槃,復令他證。』大王!不應觀彼現在世間所受富樂五欲自在,諸根如幻境界如夢,謂於色境聲香味觸心生貪著,無滿足時。」(CBETA, T11, no. 320, p. 971, b27-c12)

由上經文,可以了然知道,包括同學的所有有情的「煩惱」來源,係來自不知眼、耳、鼻、舌、身、以及潛意識意根等六根的諸根如幻境界如夢,謂於所接觸的色、聲、香、味、觸認為真實而心生貪著,無滿足時,這就是我們不知虛幻人生的無明煩惱病因;因為所有的煩惱都是從無明的虛妄想而來,然而人性的這些根本煩惱又從何而來,且看以下《成實論》卷10〈135 不善根品〉中的闡述:
「三不善根謂貪恚癡。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羅云忍辱經》卷1:「世尊又曰:「寧以利劍貫腹截肌,自投火中;慎無履惡。寧戴須彌,迮毀其命,投于巨海,魚鱉所吞;慎無為惡矣。不知其義,慎無妄言。佛之明法,與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賤。清濁異流,明愚異趣,忠侫相讐,邪常嫉正。故嗜欲之人,不好我無慾之行也;寧吞然炭,無謗三尊,忍之為明,踰於日月。龍象之力,可謂盛猛,比之於忍,萬萬不如一。七寶之燿,凡俗所貴,然其招憂,以致災患。忍之為寶,終始獲安。」(CBETA, T14, no. 500, p.769, c18-p. 770, a5)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佛經中常會看到這樣的經句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年輕時沒知識,常想這是什麼地方呀?好拗口!年歲漸長,看了幾本講佛法的書,看了一點點佛經,才知道祇樹給孤獨園背後有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給孤獨是 佛陀時代一位家中頗有資產的長者,貧匱孤獨的人來求乞,長者便施給他們飲食及資具,所以舍衛國的人都叫他--給孤獨,多溫暖的名字呀,求乞的人不只得到物質上的滿足,同時心中必然也盈溢著溫暖吧!

樂於布施而無所求的人,好事總相隨。有一回,王舍城一名長者請 佛及比丘們清晨到家中接受供養,給孤獨長者剛好有事待辦,在這長者家過夜,一整個晚上這家人所有的眷屬及僮僕,老老少少徹夜不睡,忙著準備飲食香花等,給孤獨覺得很納悶,王舍城的長者告訴他 佛和聖眾們要來用齋,他問:「什麼是 佛?」長者說:「淨飯王的兒子叫悉達多,棄捨王位,出家精進修習,徹悟通達宇宙萬法,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就是 佛。」給孤獨長者聽了,身毛皆豎,歡喜踊躍,不待天亮,半夜就出發到寒林世尊住處見 佛,世尊跟他開示:「布施、持戒得生天上,雖然五欲自在,卻非究竟,想要免除三界生死輪迴,當斷煩惱…。」又開示四聖諦之理,長者便得法知見,永斷疑惑,開示後,給孤獨長者極力邀請 佛到他家,他將畢生奉施 佛及聖眾衣服、飲食、臥具、湯藥…。 佛默然---世尊同意了!

給孤獨長者一回家馬上到處尋訪合適的林園做為 佛陀及眾弟子的精舍,發現祇陀太子的林園最適合,找到太子談判,太子的條件竟是要把整個園子裡的地全舖上黃金才願意出售,給孤獨長者二話不說馬上答應,反怕太子事後反悔,隨即找人作證,然後開始他的舖金行動,舖呀舖的,舖到前面剩一點,還在考慮要去那一處挖數量剛剛好的黃金時,太子心想:「長者能捨大財為 佛及僧眾造立精舍。」又想:「我曾聽說:『若非正覺出於世間,一切眾生不聞正法。』」所以就跟長者說,金子不必再運來了,剩下的地我來舖,牌樓我來立,況且我只賣你地,園子裡的樹仍歸我,我和你一起供養 佛,於是這個地方就命名為祇樹給孤獨園。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