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略述瞋心對治之道.jpg

上舉佛典故事,已經略說瞋恚的過患,茲再列舉其餘經論的開示,俾使有志修行的人知所警惕:

1、《佛遺教經》云:「瞋恚之害,能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當知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

2、《華嚴經》卷33云:「佛子!若菩薩摩訶薩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惡中無過此惡,何以故?佛子!菩薩摩訶薩起瞋恚心,則受百千障礙法門,何等百千?所謂:受不見菩提障,不聞正法障,生不淨國障,生惡道障,生八難處障,多疾病障,多被謗毀障,生闇鈍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惡知識障,近惡伴黨障,近惡人障,與惡人同止障,不樂賢善共事障,遠正見障,生外道家障,離佛正教障,入魔境界障,不見善知識障,……」

3、《大智度論》亦云:「當觀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瞋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觀罪福,不知利害;不自憶念,當墮惡道。」

由上可知瞋恚之害。當知「瞋」乃十惡業之一,由愚痴無明所驅使故,一旦瞋心起,常伴隨造作身口二業,即殺生、偷盜、邪淫等身業,妄語、綺語、兩舌、惡口等語業,故 佛告誡:瞋心起時,燒滅善根,增長眾惡,後世遭受果報,墮在地獄之中,備受種種苦痛,不可稱計。

    吾人既知瞋恚的過患,當思有以防範,而在逆境現前時,不被外境所轉,以下略述瞋心對治之道:

1、修習忍辱度。忍辱度乃菩薩六度之一,如《正法念處經》卷60云:

     「所謂若沙門、婆羅門、若復餘人欲起瞋恚,忍令不起,知瞋過故,作是思惟:『若起瞋恚,自燒其身,其心噤毒顏色變異,他人所棄,皆悉驚避,眾人不愛,輕毀鄙賤,身壞命終墮於地獄。以瞋恚故,無惡不作,是故智者捨瞋如火。』知瞋過故,能自利益,為欲自利、利益他人,應當行忍。譬如大火焚燒屋宅,有勇健者以水滅之,智慧之人忍滅瞋恚亦復如是。……是故瞋怒猶如毒蛇、如刀如火,以忍滅之,能令皆盡。能忍瞋恚,是名為忍。若有善人欲修行善,應作是念:『忍者如寶,應善護之。』如是忍者,能破瞋恚。正法忍光猶如炬火,能滅瞋闇。如盲者眼貧,正法者之財賄除邪見之貧窮,猶如父母利益其子。瞋恚沒溺,忍為大船。墮惡道者,忍為救拔。忍如大水滅地獄火,忍力能斷餓鬼慳嫉飢渴之惱。若墮畜生互相殘害,忍力則能施其身命。應樂行忍,常習不捨,若畏惡道,當勤精進思惟忍力。」
 2、修習慈心觀等。如《攝大乘論釋卷第九》:
          「由觀五義故滅除瞋恚及瞋恚所生忿恨心。
五義者:一、觀一切眾生無始以來於我有恩。、觀一切眾生恆念念滅,何人能
損、何人被損。三、觀唯法無眾生,有何能損及所損。四、觀一切眾生皆自受苦,云何復欲加之以苦。五、觀一切眾生皆是我子,云何於中欲生損害。由此五觀故能滅瞋恚,瞋恚既滅故能除忿恨。」

3、修練動中定力

          此動中定乃 平實導師依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而施設建立之「無相念佛」法門。依此法門次第修習,日久功深,則能「淨念相繼」,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憶佛念佛不輟,若遇違心境現前,此心仍能安住於憶佛之正念中,絲毫不受動搖,如此瞋恚則不攻自破矣。(詳見 平實導師著《無相念佛》一書)

4、修習無我觀

          世人或以物質的色身(色陰)為我,或以見聞覺知心(識陰)為我,或以能領受苦樂的覺受(受陰)為我,或以能了知境界及語言文字之妄想(想陰)為我,或以前四陰之運行(行陰)為我,此即所謂「我見」。我們若能仔細觀察則會發現,其實五陰都是虛妄不實的,因為五陰「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是無常生滅的假有法;若能如是觀行,假以時日,必能斷我見,則初分之解脫功德現起,就能逐步解脫於瞋之惱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