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生活中的佛法.jpg

              

       須菩提尊者,大家耳熟能詳,他是《金剛經》的當機者,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善解空理,號稱「解空第一」。曾經在賢劫第三佛——迦葉佛的時候,身為出家人,因僧未能配合他的意思作業而起惡口罵辱,狀似毒龍般,遂致五百世墮落於畜生道(毒龍)之中。後來雖然有緣轉生為人,因為宿習瞋的心性使然,所以「心常含毒、觸嬈眾生」,瞋習難免時時遇緣發作,脾氣暴躁而難與人相處,致無法見容於鄉里親朋;須菩提對於自己很容易發脾氣,也感到十分苦惱,遂遠離家人獨居山林。

以下所載,讓我們深入知悉「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的箴言。現在先將《撰集百緣經卷第十》諸緣品第十之〈須菩提惡性緣〉翻成白話,俾了解該佛典故事之始末,以儆來茲。

 

〈須菩提惡性緣〉譯文:

    那時世尊才剛成佛不久,為了想要教化諸龍王的緣故,就乘著神通到須彌山下,變現為一位出家比丘的模樣,端身正坐、思惟法義。那時有一隻金翅鳥王,進入大海中抓住一條小龍,隨即還歸須彌山頂,準備飽餐一頓。其時小龍命根未斷,遠遠地望見 世尊化現的比丘在那兒端坐思惟,以至誠懇切的心祈求比丘憐憫救度,不久壽命終了,轉生到舍衛國婆羅門家,名叫負梨。負梨長相無比端正勝妙,世間稀有難得,因而又為他取名叫須菩提。隨著年歲漸漸的增長,他的聰明智慧,在同輩中沒有能跟他相比的。唯一的缺點是,他的脾氣非常暴躁,不管看見人或畜生,就起瞋心罵詈,從沒有間斷停息的時候。父母親屬見狀,都很厭惡他的瞋心惡行,沒有人喜歡看見他。既不見容於鄉里,於是他就捨離家園遁入山林之中。但他瞋心依然不改,只要看見鳥獸以及草木有個風吹草動,就莫名的發起脾氣,終究沒有絲毫的欣喜之心。這時有個山神,告訴須菩提說:「你如今為了什麼緣故,捨棄家庭的溫暖而來到山林之中,既不能修善植福就沒有利益可說,你何必徒受疲累、自找苦吃?值得慶幸的是,當今有 世尊出興於世,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度眾。世尊有大福德,能教導眾生修善斷惡。你現在若能到那兒去求法,一定能去除你的瞋恚惡毒。」聽到山神這麼指點,須菩提心生歡喜,馬上問山神:「現在 世尊到底在何處?」山神回答說:「你只要閉著眼睛,我自然會帶著你到達 世尊的所在。」須菩提依言閉上眼睛,只是片刻工夫,不覺已經抵達祇樹給孤獨園。須菩提看見 佛世尊,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光明普遍地照耀,如同百千個太陽一般明亮,心中滿懷歡喜,趨前頂禮佛足,而後退坐在一面。釋迦牟尼佛尋即為須菩提開示瞋恚的過失和災患,都是肇因於愚癡煩惱;瞋心起時,燒滅善根,增長眾惡,後世遭受果報,墮在地獄之中,備受種種苦痛,不可稱計。假使有一天脫離了地獄,還要投生於龍蛇或羅剎鬼神之中,心常含毒,更相殘害。聽 佛這麼一說,須菩提內心驚怖、毛髮直豎,深深的自責往昔瞋恚的惡行,尋在 佛前懺悔罪咎,豁然證得須陀洹果(聲聞初果),心懷喜悅,懇求在 佛座下出家修道。佛馬上允許他的請求,一句「善來比丘!」鬚髮(喻煩惱)自落,袈裟著身,便成沙門。須菩提精勤修習,很快證得阿羅漢果,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脫,諸天世人,都非常敬仰他。

 

    那時比丘們目睹須菩提的出家證道過程,都覺得很好奇,稟白 佛陀說:「世尊!今日的須菩提比丘,過去世到底造作了什麼業行,雖然得生為人,卻常懷瞋恚不曾止息,又是以什麼因緣能夠值遇 佛世尊,出家得道?」世尊告訴諸比丘:「你們要好好聽著!我當為你們分別解說。在這個賢劫中,波羅奈國有佛出世,名號叫作迦葉。在 迦葉佛的正法中有一位比丘,常行勸化眾生歸信三寶,足足一萬歲中,率領著比丘眾,處處接受供養,讓眾生廣植福田。後來有一段時間,僧眾們由於有特殊的因緣,不再跟隨他出去受供,想不到他瞋心大發,口出惡言罵道:『你們這些凶狠暴戾之徒,行為舉止就像毒龍一樣!』說過這話以後,自己悻悻然的離去。由於如是惡業的因緣,五百世中,受毒龍身,心常含毒觸嬈眾生。如今雖然輾轉獲得人身,但是過去世的習氣尚無法滅除,所以遇緣還是容易生起瞋心。」說完須菩提的宿昔因緣, 佛陀做了一個總結:「你們想知道當時那位力行勸化又爆惡口罵詈的比丘是誰嗎?他就是如今的須菩提尊者。由於當時率眾僧接受供養的福德,如今才能值遇我,而得以出家證得阿羅漢果。」

 

   

 原文

 撰集百緣經卷第十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2018 CBETA

 諸緣品第十

 

(九一)須菩提惡性緣   

 

爾時世尊初始成佛,便欲教化諸龍王故,即便往至須彌山下,現比丘形,端坐思惟。時有金翅鳥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龍,還須彌頂,規欲食噉。時彼小龍命故未斷,遙見比丘端坐思惟,至心求哀,尋即命𣧩,生舍衛國婆羅門家,名曰負梨。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因為立字,名須菩提。年漸長大,智慧聰明,無有及者;唯甚惡性,凡所眼見人及畜生,則便瞋罵,未曾休廢。父母親屬皆共厭患,無喜見者,遂便捨家入山林中;乃見鳥獸及以草木,風吹動搖,亦生瞋恚,終無喜心。時有山神,語須菩提言:「汝今何故,捨家來此山林之中,既不修善則無利益,唐自疲苦?有世尊在祇桓中,有大福德,能教眾生修善斷惡。今若至彼,必能除汝瞋恚惡毒。」時須菩提聞山神語,即生歡喜,尋問之曰:「今者世尊,為在何處?」山神答曰:「汝但眠眼,我自將汝,至世尊所。」時須菩提用山神語,眠目須臾,不覺自然在祇桓中,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懷歡喜,前禮佛足,却坐一面。佛即為說瞋恚過惡:愚癡煩惱燒滅善根,增長眾惡後受果報,墮在地獄,備受苦痛不可稱計;設復得脫,或作龍蛇羅剎鬼神,心常含毒更相殘害。時須菩提,聞佛世尊說是語已,心驚毛竪,尋自悔嘖,即於佛前懺悔罪咎,豁然獲得須陀洹果,心懷喜悅,求入道次。佛即聽許:「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懃修習,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諸天世人,所見敬仰。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須菩提比丘,宿造何業,雖得為人,常懷瞋恚未曾休息,值佛世尊,出家得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善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波羅奈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於彼法中有一比丘,常行勸化,一萬歲中,將諸比丘,處處供養。於後時間,僧有少緣,竟不隨從,便出惡罵:『汝等佷戾,狀似毒龍。』作是語已,尋即出去。以是業緣,五百世中,受毒龍身,心常含毒觸嬈眾生。今雖得人,宿習不除,故復生瞋。」佛告諸比丘:「欲知爾時勸化比丘惡口罵者,今須菩提是。由於爾時供養僧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