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0207.jpg   

 

《六度集經》卷7:

「昔有兩菩薩,志清行淨,內寂無欲,表如天金,去穢濁之群,處山澤,鑿石為室。閑居靖(=靜)志,菅衣草席,食果飲泉,清淨無為,志若虛空,四禪備悉,得五通智:一能徹視無遐不覩,二能洞聽無微不聞,三能騰飛出入無間,四能通知十方眾生心中所念,五能自知無數劫來宿命所更。梵釋仙聖,諸天龍鬼,靡不稽首。處山澤六十餘年,悲念眾生展轉愚冥,不覩為惡後有重殃,約情棄欲敬奉三尊,福至響應必獲其榮。

二梵志者:一名題耆羅,二名那賴。題耆夜興誦經,疲極臥出,那賴時亦誦經,誤蹈題耆羅首,題耆即興而曰:

『誰蹈吾首者,明旦日出一竿(=丈),破爾之首為七分善乎!』

那賴曰:『誤蹈爾耳(=首),祝誓何重?凡器不行之類,尚有相觸,豈況於人共處,終年而不誤失乎?爾言常誠,明旦日出,吾首必為七分矣。吾當制日不令其出。』遂爾不出。

五日之間,舉國幽冥,炬燭相尋,眾官不修,君民惶惑,會群寮、請道士。

王曰:『日之不出,其咎安在?』道士之中有五通者曰:『山中道士,兩有微諍,故制日令不出耳。』

王曰:『其諍有緣乎?』道士具以本未(=末)為王說之。

王曰:『奈之何?』

答曰:『王率群寮民無巨細,馳詣于彼稽首和解,彼必慈和。』王即有詔如道士令,詣于山澤叩頭曰:

『國豐民寧,二尊之潤,而今不和,率土失所。其咎在我,黎民無過,願赦之。』

那賴曰:『王勤曉彼意,彼意解者、吾放日矣。』

王之題耆羅所,宣那賴旨。

王即曰:『令彼以泥塗其首放日。』泥首即破為七分,那賴無為。王臣黎民靡不欣懌,兩道士為王廣陳治國,當以四等無蓋之慈,勸奉五戒載十善而行。王及臣民,僉然受戒。

王還國有詔曰:『人無尊卑,帶五戒十善經,以為[4]國政(=正)。』自斯之後,王潤逮草木,忠臣誠且清讓,父法母儀室家各尚,守道貞信,家有孝子。

眾祐曰:『兩菩薩覩其國主不知三尊,臣民憒憒邪見自蔽,猶冥中閉目行。愍其徒死不覩佛經,故為斯變,欲其覩明也。』

佛告諸比丘:「那賴者,吾身是。題耆羅者,彌勒是。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是。」(CBETA, T03, no. 152, p. 43, c21-p. 44, b4)

[4]國政=正【元】【明】。[5]徒+(生徒)【宋】【元】【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