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6/1695-a06_001
第1集
三乘菩提概說簡介
由正文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首先,歡迎各位收看正覺教團所製作的「三乘菩提概說」電視弘法系列單元。在我們進入三乘菩提概說的法要之前,我們這一集要先跟各位介紹一下「三乘菩提概說」的簡介,也要對為何會去製作「三乘菩提概說」這樣子的電視弘法節目的一個緣起,先跟各位作個說明。
臺灣民眾在戰禍連年之後,因為承平了四十幾年,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地發展經濟;在富裕閒暇之後,開始有了文化活動,也開始追求心靈生活,因此學佛的風氣因而風行了起來。聚居在臺灣島上的眾多佛弟子,十餘年來,因為慈濟眾生蔚為風氣,但是廣植了福德卻缺乏慧業,因為只慈濟眾生,不免偏於人天善法而不識佛法。但是也有人說,佛法無非就是講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緣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等諸法,這個就是佛法了;但是實際上,佛法並不只是這些而已。
那究竟什麼是佛法呢?所謂的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示現成就究竟佛道的聖者──我們世尊 釋迦牟尼佛,將如何成就究竟佛道的方法,開示出來教導眾生,使眾生也同樣能夠經由修行來達到成佛的目標;因此,這些能夠使人成就佛道的方法,就稱之為佛法。又由於眾生的種性不同、根器不同、因緣也不同,所以 佛世尊就施設了三乘法教,來應機接引不同的眾生;所以,佛法可依覺悟內涵的不同,來分為三乘菩提,也就是分為:聲聞菩提、緣覺菩提還有佛菩提。而所謂的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也就是因為所覺悟的內涵不相同,所以分為三乘。
在這個末法時期,由於一般修學佛法的人,對於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正見,也沒有辦法了知三乘菩提的異同,對於三乘菩提的共道與不共道懵無所知,因此導致久修佛法而不能突破,甚至停滯不前的狀況,這種種狀況可謂比比皆是。還有的更是窮畢生的精力用功修行而沒有任何的進展,所以對自己生起了小根劣器的想法,而不敢進求聲聞乘的見道,對於大乘賢聖自覺聖智的境界,就更是不敢奢望了;那也只能私下自怨自艾:自己慧根淺狹,自己福德不足,自己業障深重啊!所以,對於如何求進佛道真是一點把握都沒有!因為這樣子的緣故,藉今日我們「三乘菩提概說」的電視弘法因緣,同時得以成熟我們為了幫助廣大的佛法修行人的修行因緣,讓他們能夠突破在佛法修行上的瓶頸與困境,而發心進求佛菩提道;所以,大略說三乘菩提的異同之概要,來建立學佛人的正知正見。這就是我們「三乘菩提概說」、之所以會有這個因緣來講這個法的最主要緣起。
我們現在先來說明一下:何謂三乘菩提呢?我們知道佛法分為三乘菩提,這三乘菩提約略地說可以分成兩大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解脫道,另一個部分是佛菩提道。那什麼是解脫道呢?所謂的解脫道,就是如何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道理跟行門。那什麼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就是每個眾生在證知生命的實相、法界根源時及後續所出生的智慧(這個法界實相是各個有情都有的真如與佛性),那親證法界實相而生起法界實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編案:生起法界實相的智慧僅是進入佛菩提道中實際修練的基礎。〕
有許多人認為修證解脫道就是修證佛法,而事實上佛法是成佛之法,不是只能令人成阿羅漢的法;單修阿含解脫道之實證,只能夠使人成阿羅漢,並不能夠使人成佛。所以 佛陀入滅以後,沒有一位證得解脫道極果的大阿羅漢能夠紹繼佛位而敢自稱成佛。所以,解脫道是 佛世尊為了接引畏懼生死輪迴苦、而急切想要解脫分段生死輪迴的二乘人,而從佛法中把較易成就的這個出離三界生死的方法、析離出來先行宣講,先讓有緣的眾生可以親自實證而出離三界生死,也讓其他人及佛弟子相信「出離三界生死」是可以實證的,所以就專教他們出三界的方法,這就是二乘菩提;也就是阿含解脫道的義理跟行門,也就是斷我見、我執煩惱而取證解脫果的法門,也就是 佛世尊在初轉法輪時所教授的成阿羅漢的方法。
在這個初轉法輪時所宣說的法,能夠使人解脫生死苦惱,但卻不足以使人成佛。當有許多眾生證得解脫果,證實二乘菩提解脫果真實而非虛假之後,就會相信 佛世尊所說的法是真實可證的法,真的可以使人出離三界生死;由於信受佛語的緣故,當後來 佛世尊宣講如何成佛的正理的時候,眾生才會真正的信受。這個成佛的正理就是佛菩提道,也就是大乘佛法的義理,也是修學唯一佛乘的正法;這當中包含了實相般若智慧〔編案:總相智、別相智。〕,以及如來藏所含藏一切種子的智慧〔編案:道種智、一切種智。〕,這就是 佛世尊在第二轉法輪及第三轉法輪所教授的成佛之法。所以,成佛之道必須具足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並不是單修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解脫道就可以說它是成佛之道。
自古以來,有許多人誤會佛法,以為不停地打坐修學禪定使妄想雜念不再出生,這個就是涅槃境界;誤以為這樣子保持無念就可以出離三界,就可以解脫生死。但實際上,聲聞菩提跟緣覺菩提的解脫道,並不是由於禪定的功夫而能出三界,而是由於有斷盡我見和我執的智慧才能出離三界的生死輪迴。譬如外道之中,也有修學四禪八定,乃至修得非想非非想定的人,而結果卻仍然還在三界輪迴之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於他們沒有無我、無生的智慧,所以不能得到解脫。解脫,是發起無我、無生的智慧之後,斷除了見惑、思惑煩惱以及我所煩惱而得到的果報,不是因為世間禪定而能使人證得解脫;如果想要從修定而證得解脫,只有佛門之中的聖弟子〔編案:此處「聖弟子」是指證得解脫道見道之初果以上的佛弟子。〕,已有無漏慧、有四念處觀,當修到非想非非想定時,發起捨心,慧光圓通,證滅受想定〔編案:證得滅盡定是為「身證」,欲知此中詳細內容,讀者可請閱平實導師開示的《阿含正義》。〕,這樣才說因定而得到現世的解脫。但即使是已證無漏慧的阿羅漢,不修不證第四禪、非想非非想定乃至滅受想定,其捨身之後的涅槃境界,也仍然與已證四禪八定的俱解脫阿羅漢一樣,是無二無別的。由此可以知道,解脫道的修證本質仍是以智慧而得解脫,禪定只是一個助緣而已。
三乘菩提中的解脫有四種。三乘菩提中的涅槃解脫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還有無住處涅槃。二乘無學只證有餘涅槃或無餘涅槃;其實它是方便說為證,因為二乘無學入無餘涅槃的時候,其實沒有一個能證的〔編案:意指捨壽的阿羅漢〕,因為十八界已經滅盡的緣故。而菩薩,初地心位可以得到前三種涅槃,但不取證有餘、無餘涅槃;三地滿心一定能夠證前三種涅槃,但是仍不取證有餘、無餘涅槃;而明心的七住位必已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但是,只有佛才能夠具足四種涅槃。而一切凡夫異生有情以及二乘無學聖人,同樣都住在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中卻不覺不證;但這卻不是未證如來藏這個「藏識」的人所能夠臆想揣測的,是只有證悟如來藏的人才能夠知道的。
入地後的菩薩都能夠證無餘涅槃,而起受生願永不取證有餘、無餘涅槃;所以也可以說,菩薩都不證有餘、無餘涅槃。二乘決定不迴心的無學聖人,捨壽以後一定永入無餘涅槃,永遠不受生於三界當中。而諸佛則是滅盡三界分段生死的無明以外,還斷盡藏識中的一切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而且斷盡所知障的一切無明隨眠,所以諸佛第八識中的種子流注變易已經滅了,永不變易,名為已斷變易生死。這樣子證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而不住無餘涅槃境界中,已斷分段生死以及變易生死,依入初地時所發的十無盡願,度化有情而永無休止,不入涅槃也不住生死,這個叫作無住處涅槃。這個是唯佛所證,這是究竟解脫的果位,並不是二乘人所能夠了知、所能夠證得,是菩薩於三大阿僧祇劫當中勤修而證知的。
所以,如上所說解脫的四種圓寂當中,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以及無住處涅槃,只有在大乘佛菩提智當中才能夠證得,無餘涅槃與有餘涅槃則通三乘。聲聞、緣覺在證得聲聞菩提與緣覺菩提的解脫後,可以出離三界的生死輪迴,但是仍然不證、不知佛菩提的內涵,仍然不能曉了大乘菩薩所證的法界實相、真如與佛性的內涵。但是,大乘菩薩卻同樣可以證得聲聞、緣覺菩提而出三界,但因大悲心的緣故〔編案:此大悲心乃是行菩薩道而欲成就究竟佛果,廣度無量無邊眾生離苦得樂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非六識論者之所能知。〕,所以留惑潤生。由此可見,於解脫道中修證這個解脫法道是三乘與共的法道;但是在大乘法中,菩薩修學佛菩提道所要圓滿成就佛地的大菩提果,這個卻是不共二乘的。
佛菩提果的究竟圓滿是佛地,而佛菩提果所修證的,全部都屬於有情自身的八識心王、五十一個心所有法、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法、六個無為法,以及第八識的七種性自性、人無我與法無我;在這些法裡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這個「阿賴耶識」又稱為「如來藏」,因為祂含藏著將來圓成究竟佛道而成為如來的功能,也就是含藏著能使眾生未來成為如來的種子,所以祂也叫作「如來藏」。大乘菩薩證得如來藏阿賴耶識以後,經過很長時間的修行,把如來藏中七識心相應的貪、瞋、癡、慢、疑等煩惱現行修除掉,證得解脫能出三界;但卻發起了受生願,繼續輪迴生死,自度度他,一面修除七轉識相應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一面修證如來藏中含藏的一切種子智慧〔編案:種子就是指功能差別。〕;直到無生法忍究竟圓滿,成就一切種智,然後成佛,那個時候的第八識,就改名為「無垢識」,又叫作「佛地真如」。
所以,大乘菩提的內涵,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在總相與別相上說,是二轉法輪的般若空,這個般若空是以真心空性來函蓋蘊處界空相,而不是只有蘊處界空相;另一個部分,則是到了三轉法輪時期,再從別相上來說明一切種智,就是唯識的百法、千法、萬億法明門,也就是如來藏系經典的內涵,這是第三轉法輪時期所說,是證悟的菩薩悟後進修成佛之法。修學第二、三轉法輪的般若、唯識諸經,能使已明心破參入七住位的修行人進入初地,期間若有善知識的指導,在一生當中就可以完成。入初地之後深入修學第三轉法輪的唯識諸經法義,則可以使菩薩次第邁向佛地。第二、第三轉法輪諸經的法義,函蓋二乘法的解脫道,而大乘菩提則不是不肯迴小向大的二乘人所能知道的,它是唯有大乘才有,是不共二乘的,所以也名為別教,有別於二乘菩提的緣故;這也有別於大乘通教專修解脫道的菩薩們,他們欲求證佛菩提,而仍無因緣接觸佛菩提妙法,因為沒有因緣得遇大乘勝義菩薩僧,所以無因緣的緣故,修學大乘法僅依悲願,而在實證解脫以後,繼續發起受生願,而世世住於人間廣度眾生,修學大乘通教解脫道。
但是,大乘佛菩提增上慧學的修證,必須經由大乘真見道的入手,也就是破參明心證得如來藏,然後發起了般若中道智,才能夠漸修,乃至入於初地修學增上慧學;所以一切未證得如來藏的大乘行者,當務之急是親證自心藏識。所以,沒有不證藏識而能契會般若中觀的人,因為實相般若以及中道的觀行,都是依萬法根源而且是恆時顯現其中道性的「如來藏」而說的緣故;如果不能契會般若中觀,就無法熏修初地無生法忍道種智的智慧,而修學初地的無生法忍實證初分道種智,正是以般若智及中道觀行的智慧作為基礎。
然而菩薩明心證悟以後,雖然得到般若智慧以及中道智之現觀,但只是入到別教的第七住而已;縱使能眼見佛性而證得世界身心如幻的現觀,也只是十住位的菩薩,還沒有進入初地。原因有四個:第一個,未發起聖性,不得修十地之道;因此必須要入十行位中,行種種行,修除凡夫異生性,藉以發起聖性,令思惑永伏不現,以成就聖性的緣故,所以叫作性種性成就。第二、未發起修道性,是因為仍不得修十地之道,因此須入十迴向位中,藉種種迴向之行而發起能修十地法道的修道性,就稱為道種性。第三、是因為未具足入地所需的增上慧學——八識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二種無我法;因此,必須依止大善知識熏修《般若經》、《楞伽經》、《解深密經》……,令見地通達,而由大乘真見道轉入相見道位,證得初地無生法忍的道種智。第四、是因為還沒有發起廣大心,所以應當依《華嚴經》的〈十地品〉,在佛前以至誠懇切之心,勇發十無盡願,並且修集入地所需的廣大福德。已經證悟的佛子悟後進修如上的四種法,因這四種緣具足的緣故,所以能夠進入初地,成為初地聖人。
所以,大乘別教菩薩證得如來藏時,雖已勝妙於聲聞教中的初果聖者,但是只是大乘無生忍之人無我智而已,並沒有得到法無我智,所以只是別教七住賢位,還沒有進入初地的聖位,這只是真見道位的習種性菩薩。也就是說,他跟聲聞初果人一樣,習氣仍然很重;也是說,他尚需修除大乘無生法中的異生性,尚需熏習大乘法的修道性,也必須要熏習增上慧學,所以叫作習種性菩薩。證悟明心只是真見道,還有見道位的般若別相智慧有待修學;別相智圓滿了以後,才有辦法進入初地。所以,依這樣的道理的緣故,一切佛弟子都應該要知道,修學這個三乘菩提有這樣子的一個差別。知道這樣的正理以後,所有的佛弟子才不會被人所誑惑而不自知;也才能夠真的知道自己修行的深淺程度,才不致生起增上慢,而造下未證言證的大妄語業。假使有人能夠證悟如來藏,也能依前面所說的四法如實而修,那在大善知識的指導下,一生就能夠進入初地。
以上我們略說三乘菩提的異同,期盼一切有緣的佛弟子都能夠由此「三乘菩提概說」的電視弘法的因緣,因為這樣子的因緣,能夠得入大乘真見道,從此步入修道的坦途,永遠不為邪見、謬見所誤導,永遠不墮佛法的歧途,這個是我們開演「三乘菩提概說」最主要的一個緣起與用意。
今天把這個概說跟各位作了一個說明,那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