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貼 沒有法!.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9/4334-a19_049      

由 正禮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一集跟各位介紹到要「樂於親近善知識」。接下來,維摩詰菩薩還說要【樂心喜清淨】(~《維摩詰所說經》卷1)就是我們內心裡面,要能夠喜歡清淨。也就是說,有些人對佛法裡面很多的道理,他內心不清淨產生誤會。譬如說布施,布施是替自己植福報——未來的福報;可是,如果他心不清淨,他就認為說:你是不是要我把錢拿到你的道場去呢?他產生這個不清淨的想法。把錢布施到道場去,不管是正法的道場或其他的道場,其實都一樣的,不一定是道場的人來用啊!它是為了弘法利生而用;譬如說,正覺同修會所接受的捐款都用於弘法之上,我們都是義工,沒有人從中獲得利益。所以,布施這件事情不應該錯誤的認知,這種錯誤認知經常都是因為心不清淨。

譬如說持戒,有人對於持戒,他產生疑惑,他認為說:「我受戒了,我不就是被你綁住了嗎?」因為受菩薩戒還要布薩啊!可是這樣也是一種心不清淨的現象。因為,如果這是正法,被正法綁住有什麼不好?不就跟正法生生世世結很深的緣嗎!若有人還擔心被正法綁住,其實他是心不清淨,因為他不知道正法的利益是什麼;因為他以為我被正法綁住了,這樣不好。錯了!因為那是他心不清淨。真正心清淨的人知道正法難以值遇,他一定會心喜地跟正法的道場結很深的緣,這樣才叫作「樂心喜清淨」。其他後面的六度都有類似的情況,我們簡單舉例讓大家瞭解,什麼叫樂心喜清淨的意思。

還有【樂修無量道品之法】(《維摩詰所說經》卷1)這個內容也非常多,也就是說,菩薩要能夠修習無量的道品。譬如說三十七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有這個三十七道品。可是那只有這樣子嗎?這樣還是只有小乘而已,菩薩還有五十二位階,五十二位階每一位階所修的法無量無邊;可是這麼多的道品之法,菩薩都應該樂學,不應該說「我只要學一部分就好、小小的一部分就好了」,那樣的心量太狹隘了!因為成佛,是要成為佛陀,要成為一切智者;既然是成為一切智者,當然對於無量道品之法,也要樂於修學,這樣才是正確的道理,這樣才是有法樂。所以,以上這一些統統都是菩薩的法樂。

維摩詰菩薩介紹完、講完這些法樂之後,波旬就講話了,我們看經文:【於是波旬告諸女言:「我欲與汝俱還天宮。」諸女言:「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魔言:「居士!可捨此女;一切所有施於彼者,是為菩薩。」維摩詰言:「我已捨矣!汝便將去,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維摩詰所說經》卷1)這個時候,魔波旬突然跟天女講:「我想要跟妳們回天界去了——欲界天去了。」他不是才捨給 維摩詰嗎?看了這些天女跟 維摩詰相處得很好啊!而且 維摩詰跟她們開示了「什麼叫菩薩的法樂」,成為維摩詰的眷屬了!天魔心中非常難以安忍,自己的眷屬竟然成為別人的眷屬,他心中惱怒,可是他也沒有辦法;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神通力沒有 維摩詰厲害嘛!如果 維摩詰菩薩道行不夠,天魔就要欺負他了;可是 維摩詰菩薩的神通力超越天魔,所以天魔無可奈何。

所以,看到天女跟 維摩詰講那麼多話,聽維摩詰的開示聽得入神去了,所以魔波旬很不高興就說:「妳們跟我回去啦!」可是天女就說:「我跟這個居士很好啊!他告訴我們很多的道理,乃至講菩薩道的事情,讓我們發起了修菩薩道的道意了。我們有法樂,我們不再喜歡五欲樂了。」魔波旬聽了更是煩惱。所以顯然他從天女那邊下手沒有用,他只好跟 維摩詰菩薩說「你應該把這些天女捨了」;因為怎麼樣呢?因為「一切所有施於彼者,是為菩薩」。他用菩薩的道理來威脅 維摩詰說:「你是菩薩,你應該把一切都施給我啊!把一切東西都施給別人,才是菩薩。」他用菩薩的道理來要脅 維摩詰。維摩詰就說:「好啊!我就把這些天女又捨給你啦!我已經捨了。」然後他說:「你就把天女帶去好了,然後『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你想要得這個東西、得這個法,你要什麼法,我統統可以給你,都滿你的願;乃至你要這些天女,我也滿你的願。」為什麼呢?因為天女已經不再是他原來的天女了,因為天女已經發起道意,所以說去當魔的眷屬也沒有關係啊!所以說,魔也滿意了,所以得法願具足。菩薩也願意啊!為什麼?我度的人可以更廣、更廣地傳播。

接下來,天女就這樣說:【於是諸女問維摩詰:「我等云何止於魔宮?」維摩詰言:「諸姊!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汝等雖住魔宮,以是無盡燈,令無數天子天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為報佛恩,亦大饒益一切眾生。」】(《維摩詰經》卷1)也就是說,維摩詰願意捨天女啦!可是現在換天女不願意了,因為她們有法樂,她們不再樂於五欲之樂。

所以,天女就反而問維摩詰說:「我們為什麼要回到魔宮去呢?」天女有疑問了,維摩詰大士就跟這些天女說:「其實還有一個法門,是妳們應該學的,那個法門就叫作無盡燈法門。」我們要知道無盡燈它是一個法門,他說:「就好像說有一盞燈,去把百千盞燈都把它點了;就是我們有一根蠟燭是點亮的,然後用這一根蠟燭去點百千根的蠟燭,把它也點亮了,這樣子就叫無盡燈的法門。」可是,我們要知道為什麼這叫法門呢?維摩詰就說了:「就像一個菩薩開導了百千眾生之後,對於他的道意並不減損,反而可以增上他修學一切善法。」

換言之,一個菩薩去開導很多的眾生,對他自己修行的道意不會有任何減損。也就是說,他布施法給別人,他自己的法不會減少,不像說世俗世間的物質,我有了之後,我給別人就減少了。可是法不是這樣子,我的見解,譬如說八識的道理告訴了別人,我們對於八識的道理並沒有因為這樣,而減少對八識的道理的認知啊!反而我們因為布施了這個八識的道理,我們更增益有關於八識的生命實相的智慧;所以反而更增加自己的一切善業,一切的善法,這樣子就叫作無盡燈。

然後他也告訴這些天女說:「妳們回去之後,妳們到了魔宮,妳們就住在那裡,然後把妳們所住的魔宮裡面的天子跟天女,都告訴他們這個道理,讓他們發起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如果妳們能夠這個樣子,妳們就叫報佛恩啦!而且妳們也就因為這樣,而饒益了一切的有情了。」所以這樣的法門就叫無盡燈法門。也就是說,若我們要能夠去成就我們的菩薩道,我們就要修這樣的法門,而這個法門就叫無盡燈法門。其實它也叫作對一切眾生起大悲愍,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而且這樣子來利益有情,對於自己的道意沒有任何的減損,所以我們這樣布施於眾生,於自己的道意並沒有因為這樣子就滅了,不會!反而因為這樣子,我們更增長我們的善法,這樣子對於我們的修行更有增益,對於眾生也有很多的利益,這樣的法門就叫作無盡燈法門。而這樣的無盡燈法門,都是一切菩薩所應該要修學的。而且也因為這樣子,菩薩才能夠成就三十二相業;而且也因為這樣子,才能夠成就自己的佛土——因為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了佛土。

好!接下來,【爾時天女頭面禮維摩詰足,隨魔還宮,忽然不現。世尊!維摩詰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辯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維摩詰所說經》卷1)也就是說,這樣的對答之後,那些天女就跟魔回去了,一下就不見了。接下來持世菩薩就說:「就因為這個緣故,維摩詰菩薩這個智慧辯才太厲害啦!我根本沒有辦法跟他對答,兩三句話一定被他問倒了,不曉得該怎麼辦,就太尷尬啦;所以因為這個緣故,我沒有辦法有那個資格去代表佛陀問候維摩詰生病這件事情,因為我沒有辦法跟他對話,談不上話。」因為 維摩詰只要隨便一說話,他就不曉得該怎麼對答;因為沒有辦法酬答,所以沒辦法擔任這樣的工作。

接下來,佛陀就知道持世菩薩沒有辦法代表祂去問候 維摩詰。好啦!那就另外找人吧!好,我們看下一段經文:【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自於父舍設大施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期滿七日。時維摩詰來入會中,謂我言:『長者子!夫大施會,不當如汝所設,當為法施之會,何用是財施會為?』】(《維摩詰所說經》卷1)這裡就講到 佛陀請善德(他是長者子),大富長者的一個兒子叫善德。「那你去吧,你去代表我問候維摩詰生病這件事情。」結果善德菩薩,他是在家菩薩,他說:我也沒辦法。為什麼我沒有辦法?因為有一次他在家裡面,在他父親的舍宅裡面大開布施的法宴,然後布施了一些沙門、婆羅門,還有一些孤苦無依的人、外道的修行者,或是乞丐,或是一些下賤的人,而且滿了七天。結果 維摩詰就來跟他講說:「你應該要作法施的宴會,你怎麼會弄這種財施的宴會呢?」問了這個問題。可是為什麼 維摩詰會問這個問題?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也就是說,我們給眾生種種財物的布施,可是這些眾生不一定能夠受用,因為他的最大問題不是這個問題,他的問題是沒有法。

我們來看另外一個故事,另外一個譬喻,那是在《大方便佛報恩經》裡面,有人問 佛陀:「你離開家裡就跑去修行,你也並不是很孝順。」有人問祂這個問題,佛陀就作了一個譬喻,來解答這個問題,祂說:「在以前有一個轉輪王,這個轉輪王他是個大施主,他看到他的子民,因為饑饉互相吃來吃去,每個人都扛了一堆屍體,扛來扛去要回家吃。他看了很可憐說:『你們怎麼會扛這些屍體,你們扛這作什麼?』他說:『我們肚子餓,我們要吃啊!』他問說:『那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這是什麼東西嗎?』他說:『知道啊!這就是人的肢體、手腳等等。』他問說:『你們那個是誰?』他們都不說,然後他再追問,每一個都痛哭說:『其實那個都是我們的親人啊!只是因為我們太饑餓,我們只好把他拿來吃了。』很可憐啊!然後每個人嚎啕大哭了。大施主轉輪聖王就憐憫他的子民說:『我家裡很多的飲食、食物,我來辦一場宴會,我來請你們,你們不要再彼此吃來吃去了!』」

「結果這個大施主,就找了一個廣大的地方辦了宴會,然後讓這些人都來吃。結果備辦了很豐富之後,請這些人來吃;然後這個大施主的眷屬也都來幫忙,辦了一場廣大的宴會,結果大家都吃得很高興。吃完之後經過了一七之日,就是大概七天之後,每個人都藥發而死。結果這些人吃了飲食之後很飽滿,可是回家之後經過了幾天統統死掉了——藥發而死。結果這個大施主就覺得怎麼會這樣子?我好心請他們,為什麼每個人吃了之後都死掉呢?不是馬上死,是經過一段時間就死掉了。他就覺得『我請他們吃,結果他們還是死掉了』;就追查這件事情,為什麼會死掉?就追查、追查,原來他們在備辦飲食的時候有一口井,那口井裡面有三條毒蛇;但是那三條毒蛇,因為在井裡面生活,所以那個井裡面就有毒啦!結果拿去煮,就把大家毒死了。」

其實這個譬喻在講什麼呢?講說如果 釋迦牟尼佛當時即使留在祂的王宮裡面,奉養祂的母親,奉養祂的父親,讓他們終老,備辦各種飲食給他們吃,時間一到還是藥發而亡。什麼叫藥發而亡?因為有三毒——有貪、瞋、癡的無明,時間到了還是死。因為王宮沒有可以讓人不生不死的法,所以 佛陀就離開了,去證得不生不滅的法來救度。所以 佛陀就用這個譬喻來說:我們眾生互相吃來吃去,就是因為怎麼樣?不知道有這個法,反而是有三毒——有貪、瞋、癡。因為有貪、瞋、癡的這種無明,所以即使我們辦了種種飲食,讓眾生來吃,讓我們的父母來吃,讓我們眷屬來吃;吃了之後,大家還是怎麼樣?一七日之後,還是一樣藥發而亡。什麼樣的藥?毒藥,三毒的藥,讓大家最後還是死掉了;結果吃了半天的飲食,還是死了。所以,顯然 佛陀來教導我們的法,主要不是要給大家飲食而已,不是只有世間福德而已,而是有更重要的——能夠解脫生死、能夠究竟成佛的這一些法身慧命。

所以 佛陀才要離開王宮去苦行,然後最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有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後,祂又回去度化祂的父王、祂的姨母,還有祂的妻、子,還有祂的這些堂兄弟、這些釋家族的堂兄弟們,甚至還廣度一切眾生——因為這樣才是真正利益眾生。如果只是給眾生飲食,眾生最後還是死掉,還是繼續輪轉,然後繼續在下一世互相吃來吃去的。所以只有眾生得到法的布施,才能夠解脫生死;因為解脫生死才能夠離開三毒,然後最後解脫而不會互相吃來吃去,這樣子最後大家才能夠成佛。所以,維摩詰對於善德菩薩就說:「你給大家吃,吃久了,大家還是死掉嘛!」就是這個道理。

好!今天我們就簡單介紹到這邊,下次再跟各位介紹後面的部分。

謝謝各位收看!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