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貼 應歸依法。.jpg   

大慈大悲的 佛陀,曾經跟勝光王說了一個意喻深遠的譬諭故事:
於無量劫前,有一個人,遊走於曠野之間,不慎迷失方向被惡象所追逐,內心感到無所依靠地恐怖驚走,在極度驚慌失措之際,突然間看到一口空的井,空井的旁邊有一樹根,此人旋即尋根而潛藏在空井內;空井內有黑白二鼠,不停地啃嚙著樹根;而在空井的四周圍,又有四隻毒蛇,一心想要吞食這個人,又在井的下面又有毒龍出現;致使這個人心裏面非常躭心畏懼著蛇龍的侵襲,唯恐蛇龍撼動樹根而斷裂。又樹根上有蜜蜂築巢採蜜,五滴蜂蜜墮入口中;突然間樹搖動了起來,造成蜜蜂四處飛散開來,飛到空井中來叮咬這個迷途的人;不幸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野火又緊跟著隨之而來,燃燒此樹。

勝光王問:「這個人為何受無量的苦呢?」
佛陀開示:「貪彼少味。」          
                       
曠野者:比喻人們不知生命的真實理,內心茫然無所依靠,猶如身、心處於深邃的無明黑夜裡,永遠在黑暗中摸索不得出離。        
             
彼人者:謂異生。即凡夫,於三乘菩提没有任何的親証實力。
象:比喻無常。
井:喻生死岸。
險岸樹根:喻生命處於生死險岸中。
黑白二鼠:喻晝夜。
齧樹根者:喻念念剎那生剎那滅,啃食著生命。
四毒蛇:喻四大。
蜜:喻五欲。
蜂:喻邪思。
火:喻老病。
毒龍:喻死。

最後 佛陀提醒大王:
「當知生老病死。甚可怖畏。常應思念。勿被五欲甜蜜之毒之所吞迫。」

佛陀所說這個故事的重點在於說明,因為眾生貪著於五欲,對五欲的貪愛,如食髓知味般而起了種種的邪思妄想,而極盡以各種手段來追求享樂,由於過度貪味享受於五欲,沉溺於五欲,致使在五欲中以身、口、意無止盡的造作而招惹無窮過失,所以生生世世受所造業因遇緣現行而受報輪迴不息。

在 佛陀微妙的譬喻中,警示我們都是遊走於無邊曠野的無明凡夫,被五欲所惑,不停地起惑造業流轉生死。
五欲在世俗法上是說財、色、名、食、睡,而在佛法上是以眼、耳、鼻、舌、身、意所對應的色、聲、香、味、觸、法,世間人一生中總離不開這些層面的影響,而把所接觸的這些世間現象當做真實無比;人們為了存活,適當的追求物質,滿足生活所需即可;但是實際上,無明、貪婪不知足的「心」常被這種種的物質生活所勞役而不自知,所以世尊才會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而三界之界定,是來自於眾生被現前的一一妄念所繫縛,不知這些心念的起伏,都是無常、虛幻、不堅、不實的,被種種無明煩惱所覆的芸芸眾生,不知生命實相,總是傾其全力以赴的追求三界境界,來達到自我所設定的目標,就是因「眾生的心識」對於「虛妄我」有著「不同程度的執取」,依據眾生這種攀緣而有的「三種大層次的境界差異」來施設三界的。
首先所談到的「欲界」是包括物質世間,以及四天王天以上至他化自在天等六天,以在欲界來說,眾生有著男女淫欲,以及其他種種欲望,所以總難以離開五欲之火之所燃燒;
在「色界」共有十八天,是修得初禪至四禪,以及三果聖人所居住之處,全部有情僅有形相而無男女差別,亦無淫行;但因要有定水滋潤及呼吸等,故感應而來的就會有水災、風災等。
那麼更高境界的「無色界」,共有四天,是修得四空定的眾生所住之處,純為精神狀態,已無形像,但是因對微細虛妄自我的難以放捨,被自己自以為是的虛妄自我所牽絆住,所以仍無法覓得真實我而出離三界;既使在無色界中處於三界最高頂的非非想定天,一念不生過完滿壽是八萬大劫,享盡天福之後,剩下的就是惡業了,雖無大惡業,仍必須償還過往所曾造作的小惡業,因為長久的在天界一念不生的習氣,這種心性相應境界最易感得下墮為毛毛蟲,成天無知地吃飽睡,睡飽吃,然後結繭再演變為昆蟲,這就是八萬大劫一念不生所感得的不幸下場,所以才會說到天上去也是八難中的「一難」啊!
終究凡是在三界中出現的生命,都會有成、住、壞、空的現象,都是有生有死之法,如此生死之法是種種大苦所聚集而成的,所以才會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而三界無安的病因根源,是在於眾生知見的認知問題上。以欲界有情來說,一般凡夫雖然認同世間的「無常」,但是當事情發生時,尤其當「愛別離苦」時,更是痛苦難堪,為何如此呢?因為世俗人確實眼見為憑,看見現象界雖是無常幻化的,但因為人類的錯誤教育,又錯把這些現象當做真實有,因為擁有它們,可以使人們有錢、有權、有勢享有名利雙收的榮華富貴生活,所以只是嘴吧說那些是「無常」的,但是心裏可真是難以接受「無常」的到來,這是無量劫來錯誤熏習習氣使然,一直錯將「無常的心」當作「常住的心」看待,以「無常的虛妄心」當作「真實的我心」的見解──「我見」,才會一再的追逐樂著於五欲,難以脫離。

因為人類普遍錯誤見解使然,而佛法所教「背俗」的知見,要人們否定無常的心為真實的想法,是一般人無法正確知道與學到的,所以在法華經中,才會有一大富長者,見諸子在五欲六塵中樂著嬉戲,不知將被無明貪婪之火所燃燒,遂以載有種種珍玩奇異之物的羊車、鹿車、牛車等三種寶車,勸誘諸子出離火宅。此一大富長者悲心之所為,係因一般人是難以了知何者為火?何者為宅?
然而一般的修行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熏習佛法,可能少許了知「火」與「宅」之意,一旦內心裏聽到火宅之患,都是一心想逃脫出離火宅的;但是令人難以思議的是,為何大乘佛法中又說「火中生紅蓮」?到底要在「火宅」中「如何出生紅蓮」呢?因為菩薩已經了然知道「火宅」的病因所在,也了知出離「火宅」正確方法,但是並不急著出離火宅,善用有形的「五陰無常火宅」,來袪除無形的「我見火宅」而學得難思議佛智,運用在生活中而「安隱」地住在宅內遠離無明火的繫縛!如此工夫可真要好好地學衪一學方可啊!

只要您相信正確的知見可以讓您漸次出離苦海,今生就有認清假我轉依真我而有正向改變的機會,就可以從「佛陀的智慧財産權」中學得些許超然的生活實用智慧,便知生活中有佛法,佛法不離生活,只要有心求法,必能見證到生命可以比以前自在許多,讓您今生會有所不同的人生體會與收穫!

最後謹以以下佛語開示與大家分享共勉之:
《優婆塞戒經》卷5〈20 淨三歸品〉:「智者深觀生死之法是大苦聚,無上正道能永斷之。生死之法渴愛飢饉,無上甘露味能充足。生死之法怖畏嶮難,無上正法能除斷之。生死錯謬邪僻不正,無常見常、無我見我、無樂見樂、不淨見淨,無上正法悉能斷除。以是因緣應歸依法。」 
(CBETA, T24, no. 1488, p. 1061, c23-28) 

生命的昇華與否重點就在於是否學到正真的「無上正道」,破除認知上將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十八界法中的任一法當真實法的顛倒迷惑邪見──即將「無常見常、無樂見樂、無我見我、不淨見淨。」的「四顛倒」錯誤想法糾正,轉依真實法,才能去除生死過患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