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順」發明「意識細心」說,在他的《佛法概論》p.111 說:「大乘學者所說的第七識、第八識,都不過是意識的細分。」顯然不符 佛在 《雜阿含經》卷九所說的「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

敬請參考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20020926
✪一位菩薩戒比丘的懺悔書(印順法師邪見害人不淺) 
作者:寬鏡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20020893
✪舉證印順法師不符 佛說之邪見~ 印順法師主張「極樂世界非真實有」,認為彌陀信仰是太陽崇拜之淨化。然而「西方極樂世界」是 佛陀不問自說確實有的。

 

2、「達賴喇嘛」比印順法師進步一些,他說:意識的極細心才是能來往三世輪迴的心,意識的粗心、細心會斷滅,而意識極細心不會斷滅。請問:意識的粗心、細心和極細心是不是意識?還是意識嘛!既然是意識的話,佛說:「意法為緣生意識」,是由於意根與法塵相觸作為外緣,然後以如來藏為內因,才能生出意識啊!

敬請參閱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20020932
■佛說「人」有八個識,然而「印順」及「達賴」卻是主張「六識論」者,否定 佛說的「八識論」佛法。

而達賴也是否定根本識如來藏的,請看以下實證:
達賴喇嘛說《至於我的立場,則是駁斥根本識的存在》
(達賴喇嘛著,楊書婷,姚怡平譯<<達賴:心與夢的解析>>,2004/12出版,四方書城有限公司,p83.)

而否定「如來藏」的下場是非常的不妙,請看《央掘魔羅經》卷2:
「若彼眾生去來現在,於五趣中支節不具,輪轉生死受一切苦,斯由輕慢如來藏故。歷若諸眾生歷事諸佛親近供養,乃能得聞如來之藏,信樂聽受不起誹謗,若能如實安慰說者,當如是人即是如來。若諸眾生多背諸佛者,聞如來藏則生誹謗,彼諸眾生自燒種子。嗚呼!苦哉!苦哉!不信之人於三世中甚可哀愍。」(CBETA, T02, no. 120, p. 526, a17-24)

        0222識陰的出生.jpg

一、
http://www.enlighten.org.tw/book/3/5/2 

《中阿含經》卷七云:

若內耳、鼻、舌、身、意處壞者,外法便不為光明所照,則無有念,意識不得生。諸賢!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就是了別的意思;凡是出生以後的目的是為了了知六塵的心,就是識陰所攝的心;因為識陰等六識是為了分別六塵諸法而出生的,若是勝義根已經毀壞時,就無法接觸外六塵境,就是不被光明所照。譬如內耳處,即是耳根的勝義根(腦中掌管聽覺的部分);當耳根的勝義根毀壞時,就不會被外聲塵的光明所照,就無法使本識在勝義根中變生內聲塵出來,意根與意識就都無法在這上面有意念出生,耳識就不會出生。同理,五勝義根若全部毀壞時,意根就無法假藉五根來對五塵及法塵接觸,就是內意處壞(意根被障礙而對內法塵無法相觸),意識就永遠無法出生,只能進入正死位中。離念靈知正是如此,所以離念靈知必須有正常的根與塵,才可能出生,正是意識心。

識陰等六識,都是依根立名的;所以,依眼根與色塵而生的識,是出生後專門了別色塵的心,就依眼根而稱為眼識;乃至依意根與法塵而生的識,專門了別法塵,也能了別其餘五塵,這心就是覺知心、離念靈知,就依所緣的意根而被稱為意識。

識陰等六識都屬於根塵二法為緣而出生的生滅法,不是本來自在的常住心;意識心既然是識陰所攝,當然不能外於識陰由二法為緣出生的聖教。佛陀為免後世有人特地發明意識的細心、極細心,說是不屬於意根與法塵為緣而出生的心,所以特地強調說:「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是名比丘!眼識因緣生,乃至意識因緣生。」已經特別強調:所有的意識,不論是粗心、細心、極細心、超細心,只要是意識,一定是意根與法塵為緣才能出生的有生之法;這是特地強調說:一切粗細意識,皆意、法為緣生。特地強調所有的意識,不論粗細,都是意根與法塵為緣而出生的。有生則必有滅,一定是生滅法。

由以上阿含道諸經中的教證舉例,佛門學人讀過以後,當然都已了知阿含道中對識陰的定義是六個識,而意識正是識陰所攝的緣生、無常法。這六識會被列入識陰中,原因有四(有四個共通性):一是都由根、塵二法為緣而生的心,二是都會了別六塵中的某一塵,或如意識會了別全部六塵;三是必須五色根的勝義根(內眼處乃至內意處)不壞,才能觸內六塵而出生六識;四是必須有意根的意念同時運作,才會有識陰六識的出生與存在。譬如經中 佛說:「(五色根若毀壞者)外法便不為光明所照,(意根)則無有念,意識不得生。」在意識出現以前,識陰六識心還沒有出生,仍不存在,當然這個念一定是由意根心中生起的,不可能是由尚不存在的意識心中生起的。正因為五色根不壞,外法能從五色根入於如來藏心中,所以有了外法光明而有內六塵法的光明,所以意根才會生起想要了知外法的意念,然後意識才會從如來藏中生起,才會有前五識隨同意識同時生起(意根不能持意識種子,故不是從意根中生起意識)。識陰的意涵,從這四個道理加以理解及思惟以後,就很清楚明白了。

二、 《雜阿含經》卷九:【佛告比丘:「眼因緣色,眼識生。所以者何?若眼識生,一切眼色因緣故。耳聲因緣、鼻香因緣、舌味因緣、意法因緣意識生,所以者何?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是名比丘!眼識因緣生,乃至意識因緣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