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貼 0611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第3集[2].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5/3077-a15_003

由正禮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集我們跟各位介紹到新判教的禪宗定位,我們提到禪宗在唐宋時期,在當時判教興盛的情況之下,其實並沒有進行禪宗的判教;因為它當時是一個新興的宗派,所以當時就以禪宗來稱呼它。可是禪宗到底是在佛教扮演什麼樣的關鍵地位呢?其實一直沒有正確的定位,所以這個問題就延續到我們現在末法時代。

有人以為中國禪宗是中國獨有,而跟印度的佛教是沒有關係的,可是這樣的觀點是錯的;因為中國禪宗的禪門公案,在《阿含經》裡面也有同樣的公案,所以「央掘魔羅追佛」就是一個佛世的公案,而這個公案跟中國禪宗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中國禪宗其實就是印度佛教實證大乘的一個表徵,也證明大乘佛教在佛世就已經存在的一個文獻證據;所以我們要復興中國禪宗,復興中國佛教,其實要把禪宗的定位把它弄清楚。

那這就涉及到《廣論》它所屬的所謂的密宗或是密教。因為在《央掘魔羅經》裡面,所謂的禪宗「央掘魔羅追佛」,其實它就是密教,就是密宗;所以這個密教、密宗,就被所謂的藏傳佛教所佔用了、佔據了。所以,如果我們要復興中國禪宗,我們首先要名正言順,要把正確的密教、密宗,也就是中國禪宗的這個地位把它恢復起來;然後把不是密教、密宗的,所謂《菩提道次第廣論》所代表的藏傳佛教,我們要把它正確地定位出它就是個喇嘛教。

而這喇嘛教它是從印度的祕密大乘演變過來。那我們看看當時在印度的祕密大乘,有學者他是這樣子來說明的:

【獨立的密教經典是作大毘盧遮那佛(Mahāvairocana,大日如來)的說法,但是大乘經典的教主是釋迦,純正的密教是否認以釋迦為教主而出現的佛教。以教主為大毘盧遮那,或以釋迦為教主,可說是純正密教與雜密的不同處。】(《印度佛教史》,商周出版,頁457。)

也就是說,祕密大乘它有分純密與雜密兩個不同,可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否認以 釋迦牟尼佛作為教主的這樣子的宗旨。

而如果說在正統佛教,純正佛教興盛的時候,這個時候所謂的祕密大乘或是所謂的雜密,它就會以雜密的形式來呈現,說他也相信 釋迦牟尼佛作為佛教的教主;可是當它興盛起來的時候,佛教衰微的時候,他就把 釋迦牟尼佛直接否定掉。譬如說,在元、明、清三代的時候,其實當時喇嘛教非常的興盛,因為當時元、明、清三代的皇帝,大部分都信受所謂的演蝶兒,也就是喇嘛教。那在喇嘛教興盛的時候,他們是否定中國禪宗的,把中國禪宗直接把它否定掉的。因為他們是被皇帝所信受,所以那個時候就顯露出他們是純密的這種特色,把 釋迦牟尼佛作為教主直接否定掉,而以大日如來來作為他們的教主。那其實大毘盧遮那佛或是大日如來是 釋迦牟尼佛的自性法身啊!可是他們就以 釋迦牟尼佛的自性法身來推翻 釋迦牟尼佛。所以,所謂的密宗或是密教,或是現在稱為喇嘛教,其實他們都是以推翻 釋迦作為目標的。

所以如果說,我們不把這樣的事情把它撥亂反正,那這樣子,中國禪宗或是中國佛教要復興是極為困難的啊!所以我們新判教也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把禪宗的定位把它正確的楷定,才讓中國禪宗在佛教裡面,屬於密教的這個地位能夠被確認下來、能夠被楷定。

好!那我們作了這個說明之後,我們接下來來看,這個《菩提道次第廣論》其實有一些註解,然後他們的註解都認為說,這個《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多麼的殊勝。那我們來看看丹增嘉措,他對於《菩提道次第廣論》,他有這樣子的註解:

【師以大悲心緣後代眾生,撰「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之《菩提道次第廣論》,譽滿大地。】(《覺燈日光》第1冊,商周出版,序文。)

這是丹增嘉措在《覺燈日光》裡面說:這個《菩提道次第廣論》它是所有次第無所缺少。可是,如果我們仔細看一下《菩提道次第廣論》,它裡面缺少非常多東西。譬如說,它缺少了四不壞淨,或者是說三歸五戒它缺乏了,它也缺乏了四聖諦苦集滅道裡面的滅諦跟道諦;它也缺乏了色界法——也就是說,要能夠生到色界天的這樣的法,因為那是離男女欲、離男女相的一種解脫的一種禪定的法門;甚至它也缺乏總相智,它也缺乏流轉的本體,它缺乏非常多的正統佛教、純正佛教的內涵。所以,所謂丹增嘉措說的,說這個《廣論》所有次第無所缺少,其實那是錯誤的,那是欺騙人的一種說法。因為這個內容非常多,在我的部分沒辦法全部介紹完,我們後面還有親教師會為各位來作後面的一些介紹。

好!那我們首先來看看《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它缺少了四不壞淨的這個部分。好!我們來看,首先我們看看在《阿含經》裡面怎麼說四不壞淨:

【若聖弟子成就四不壞淨者,欲求壽命,即得壽命,求好色、力、樂、辯、自在即得。何等為四?謂佛不壞淨成就,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雜阿含經》卷30)

這是《雜阿含經》裡面有同樣的經文有相當多部。那所謂的佛、法、僧三寶,還有聖戒成就,這四個稱為四不壞淨,為什麼要稱為四不壞淨呢?就是說,這四個法,也就是三歸五戒這個法,它全部都依於有一個永恆不壞,而也是永遠清淨的如來藏而建立的。

譬如說,佛為什麼可以永恆存在?因為祂實證了永恆存在永不壞滅的如來藏。那什麼是法呢?因為有永恆不壞的如來藏,所以才有我們眾生流轉生死的這個現象,還有這個器世間。那什麼是僧呢?僧寶就是因為他也證得永恆不壞的如來藏,所以說他成就了僧寶的功德,成就了解脫的功德。那為什麼會聖戒成就呢?因為聖戒也是依於僧寶轉依於如來藏的清淨性,來建立種種戒法的施設。所以說,所謂的三歸五戒,所謂的四不壞淨,完全依於有第八識如來藏的存在—祂是永恆不壞而且是永遠清淨—有永遠清淨而不壞的相貌而建立的。

既然是這樣子,那我們來看看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怎麼樣來說這個部分呢?我們來看:

【初四聚中,親近善士者,謂如前說,善知識者,乃是一切功德依處,觀見是已而正親近。由歸依佛即是歸依示道大師,隨順此之正行,即是親近示道師故。聽聞正法,及如理作意者,隨其所應,謂當聽聞若佛所說,若佛弟子所說,法教諸契經等,及若作意何種所緣,能息煩惱,即應作意。由歸依法,於教證法應當現證,此即是彼隨順行故,法隨法行者,謂應隨順般涅槃法,而修正行。由歸依僧,於趣涅槃補特伽羅應執為伴,其隨順行,謂應與諸趣解脫者,共同學故。【(《菩提道次第廣論》卷4)

這個文章有點長,可是我們簡單來說,他就是把所謂的佛、法、僧三寶,還有聖戒成就這個四不壞淨,他把它變成是,所謂的第一個變成是親近善士,擺在佛法僧三寶之前;然後佛就變成要歸依示道大師,法是隨順涅槃,僧就是共伴同學。他把所謂的四不壞淨這個聖戒成就把它拿掉了,然後在最前面偷偷換上了親近善士。為什麼他要把「聖戒成就」把它拿掉呢?因為《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修學,就是為了後面的《密宗道次第廣論》而作為預先修習的一個前提。

也就是說,當一個雜密或是一個純密,他要來欺騙世人的時候,他不會直接告訴你說:「我是雜密,我是純密。」他不會這樣告訴你,他會假借佛法的名相,然後偷偷地把其中的一部分換掉,用這種方式偷天換日來欺騙有心修學佛法的一些佛弟子;所以他就把所謂的「聖戒成就」拿掉了,然後在佛、法、僧三寶之前偷偷放上了親近善士。所以引生成所謂的現代的密宗或是喇嘛教,他們都是作四歸依:就是先歸依上師,然後再歸依佛、法、僧。如果說上師是高於佛、是高於僧,表示那就是上師教而已;他們沒有佛,也沒有僧,因為上師是不屬於佛、不屬於僧才要別立嘛!所以這個是非常不符合阿含教理,因為真正的佛教一定沒有人可以否定阿含聖教,也沒有人可以否認在尼柯耶裡面的這種聖教。

我們看看丹增嘉措對於這個部分他怎麼解釋:

【歸依學處有二,《攝分》與教授。《攝分》有二四聚。第一個四聚是:第一,由歸依佛的緣故,應正親近善知識。第二,必須聽聞正法,並如理作意來修行。第三,由歸依法的緣故,必須努力在心續中現證隨順涅槃之法。能夠證得涅槃當然是最好,即使今生無法成辦涅槃,也應當生起相應於解脫之道的證量功德。第四,由歸依僧的緣故,應該將在解脫道上行走的補特伽羅都視為自己的法友,並且和合共修學。】(《覺燈日光》第1冊,商周出版,頁379。)

這是《覺燈日光》裡面,丹增嘉措的註解是如此。我們看一下,其實這個地方,他也又跟《菩提道次第廣論》不大一樣,他把佛這個部分換成親近善知識;然後第二個變成聽聞正法;第三個法,歸依法要變成隨順涅槃;第四個僧,和合共修。也就是說,他也許把次第—「佛」放前面了—可是他照樣是把「戒」也拿掉了;在第二個「聽聞正法」,他把它放在第二。可是不管怎樣,他還是把所謂的「聖戒成就」,也就是因為轉依於清淨的第八識如來藏所施設的戒法,把它偷偷拿掉了,這個作法跟宗喀巴是一模一樣而沒有任何的差別。

除了丹增嘉措之外,臺灣有一位日常法師他在作同樣內容的註解的時候,我們來看看他的內容是這樣:【第一個四聚就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現在我們一個一個看下去。】(《菩提道次第廣論》講稿 日常法師)我把剛剛他所謂的四聚唸完了,可是各位可以發現,他裡面完全沒有佛、法、僧;聖戒成就不只拿掉了,連佛法僧三寶也都拿掉了。也就是說,他們所謂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弘揚者,他們真正在說法的時候,其實他們是把所謂的三歸五戒的四不壞淨全部變掉了,而且彼此說法不一致,完全沒有依照經典的正確意涵來論述。譬如說,阿含經裡面有說四不壞淨,可是我們看看他們的論,乃至後面的弘揚者,全部都把它改掉了,沒有一個人回歸於阿含。所以我們說,如果藏傳佛教是佛教,或是喇嘛教願意成為佛教的一員,我們應該歡迎;而且我們也歡迎所有一切人都成為佛弟子,可是原則上,他們應該要遵守《阿含經》的教誨,要回歸於四不壞信。

我們說明這麼多,我們把它做一個表,大家可以看到,所謂的四不壞淨:佛、法、僧三寶還有戒—聖戒成就—全部都要依於永恆不壞的如來藏,而且是清淨的如來藏而建立的。那《廣論》呢?它把第一個改為親近善士,佛、法、僧它的內容也都改變,然後聖戒成就拿掉了。《覺燈日光》,這個丹增嘉措所寫的,他佛法僧還在,可是內容也變掉,聖戒成就拿掉了,換成第二個聽聞正法。至於說臺灣的日常法師,他整個把這個四不壞淨全部改變掉。我們可以看這個表,就可以很清楚看到這個事情。所以我們說《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它缺乏了四不壞淨。

我們除了這個之外,我們接下來看看《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還缺什麼東西呢?其實它還缺少了四聖諦,苦集滅道裡面的滅諦;也就是說,怎樣還滅這件事情,他們是缺乏的。那既然缺乏滅諦,那怎麼有可能獲得解脫呢?那我們來看看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它引了一段話:「此中樸窮瓦大善知識,專於十二緣起有支,淨修其心,思惟緣起流轉還滅,著道次第。此復是說,思惟惡趣十二有支流轉還滅為下士類。次進思惟二善趣中十二有支流轉還滅為中士類。」也就是說,《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舉了所謂的流轉跟還滅,而且舉了一位叫作樸窮瓦大善知識;這樸窮瓦大善知識他主張所謂的下士道,他是思惟在十二有支裡面,是由於惡趣裡面的眾生,能夠修十二有支的流轉跟還滅。可是我們要知道,所謂的惡趣就是所謂的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在這個惡趣裡面的眾生,其實是沒有還滅門可言,是沒有還滅法的,所以我們一切人才要遠離三惡道。我們要生在人間來修學佛法,因為在佛法,在有人的這個頭腦,有人的這個慧根,才有能力來修還滅法的;在惡趣中的十二有支,純粹只有流轉沒有還滅。宗喀巴竟然引了樸窮瓦大善知識的這個說「惡趣的十二有支裡面有流轉跟還滅」,那表示宗喀巴也不知道惡趣中是不可能有還滅可修的。

而且他們不知道什麼叫作還滅。還滅不是人死了叫還滅,而是因為能夠斷我見,能夠否定自我存在的那個自我,然後能夠把自己捨棄,才能夠斷我見;斷我見之後才能夠遠離三惡道,能夠獲得還滅,能夠獲得解脫,所以解脫才是還滅。那還滅呢,一定是要斷我見,在畜生道有情能夠有智慧來斷我見嗎?餓鬼、地獄能夠有智慧來斷我見嗎?所以顯然這個樸窮瓦大善知識,或者是所謂的宗喀巴,他們完全不知道在惡趣中只有流轉而沒有還滅,那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還滅法可言,因為他們沒有滅諦可言。

好!那這一集,我們就簡單跟各位介紹到這邊,謝謝各位收看!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