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菩提.jpg  

 

有許多人在學佛一段時間之後,瞭解到心中生起了無明煩惱,是去造作身、口、意惡業的根源;因為已經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擔心造作了惡業會下墮三惡道長劫受苦,所以就開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煩惱,認為降伏煩惱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禪修的道場中,大都會教導打坐數息的方式來去除念頭以及煩惱。可是無論是數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幾年,還是無法數到一心不亂、妄想不起;這是因為不瞭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先見道,然後才是修道,這樣才能真正地斷除煩惱。如果只是不斷地壓伏煩惱,就像是石頭壓草一樣,這樣只能暫時伏住煩惱種,並沒有轉化清淨,當遇到重大的境界時,煩惱終究還是會壓抑不住而再度生起。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當中就特別強調:「如凡夫人,前念不覺、起於煩惱,後念制伏、令不更生,此雖名覺,即是不覺。」(《大乘起信論》卷1)就是說明:凡夫之人總是用錯心,總是將虛妄的意識心當作是真心,以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煩惱,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為讓煩惱一段時間不現行,就是開悟了。

在《六祖壇經》當中有記載:禪宗的五祖弘忍大師要傳衣缽的時候,沒有傳給當時的首座神秀,卻傳給了不識幾個大字的南方蠻子慧能。當時神秀半夜在牆上寫了一個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神秀這個偈子,顯示出他只是在生滅無常的色陰以及虛妄的六識上來用心,他時時注意自己,不要被外境所迷而生起貪、瞋等等煩惱。五祖知道這是神秀寫的偈子,就找了神秀來,告訴他說:「你作這個偈,顯示你還沒有見到本性,只到了門外,但還沒有進入到佛法的殿堂內,像你這樣的見解,想找到無上菩提,是了不可得的!所謂無上菩提,必須要在言下能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這個本心是真實而如如、本不生滅的,如果能找到這個出生萬法的本心,則一真一切真,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而無有凝滯;如果能找到這樣的心,這才是無上菩提的自性啊!」而六祖慧能在聽到神秀所作的偈子之後,也立即作了一首偈,那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六祖這個時候雖然也還沒有找到真如自性,但是他所說的偈子,已顯示出他是有菩提根性的,已經能夠跳開世俗五陰,知道不應該在虛妄的五陰六識上來用心,所以後來五祖才把禪法的衣缽傳給了慧能。

不過自古以來,誤會佛法,跳不開五陰六識而總是在意識心的種種變相上來用心的人,一直都是很多的。在《景德傳燈錄》當中就有記載:在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出來弘法以後,有一位臥輪禪師也很自豪他自己能夠壓伏妄念,保持意識的靈明覺了,所以就自以為已經證悟菩提心了,也認為像他這樣的修持,菩提就會日日增長;所以,他就寫了一個偈子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景德傳燈錄》卷5)但是當六祖大師聽到了之後,就說:作這個偈子的人並沒有證悟明心,如果依照他所說的方式來修行的話,不但不得解脫,繫縛反而會更為加重!六祖大師也就因此很慈悲地說了一個相對的偈子,他說:「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景德傳燈錄》卷5)慧能大師的意思是說,找到真心自性、具有般若智慧的人,他時時可以觀照到:真心看來好像呆呆傻傻地,什麼都不會!祂從來不起念——從來不曾對六塵境界起心動念過,無論意識心如何思想,對境時怎麼起心動念,而他自己的菩提自性卻仍然是本來、寂靜、自在,不與萬法為侶的;祂也是從來不增不減的,哪來菩提增長的事呢?

我們聽了前面所說的五祖弘忍大師以及六祖慧能大師的開示,相信大家應該已經很清楚,佛法的修行最主要的是要找到真心本性來,才能夠產生般若智慧;如果只是在虛妄無常的意識心上用心,就將會永遠在佛法的殿堂外打轉,是無法進入到佛法的內門中的。

 

正元老師開示:什麼情況下只是伏煩惱?要怎麼作才能斷除煩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