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勸解,子晴的嬸嬸終於下定決心,願意返台定居,除了重拾多年來疏離的嬸姪親情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化解和小女兒彼此間,因四十年來在生活瑣事和生活決策裡,所有點點滴滴的磨擦累積,而造成母女之間沉重的心結。
    大家庭的生活中各司其職,子晴的父母親照顧農田,叔叔嬸嬸在公家機關上班,兄弟姊妹們升學的方向,全權交由嬸嬸全程陪伴,嬸嬸費盡心思的為兄弟姊妹們找到最合適他們的升學方向,叔叔和嬸嬸照顧這些侄兒們猶如自己孩子般的疼愛,從小一起生活所建立起的深厚感情,子晴的心中最清楚。
    嬸嬸好強的個性和同性格的姑姑對上了,為了姑姑激怒中的一句話,嬸嬸真的付諸行動,辭去公職依親在美國生活的妹妹,因此堂姊妹兩人跟著嬸嬸到美國生活。堂姊適應得很快而且喜歡新環境,堂妹則不然,一路哭訴為什麼要強迫拆散她和祖母間濃厚的祖孫情,並責怪母親為什麼事事都是為姊姊著想,滿腹委屈地到處埋怨嬸嬸偏心,竟因這事兒心裡恨起母親來,在成長過程中對待嬸嬸的態度,始終都堅持反抗的到底,一昧地將自己的心長期鎖在怨恨中。
    堂妹大學畢業後獨自一人回台灣工作,並重溫深藏在心田的祖孫情,堂妹對祖母的情深執著讓子晴震驚。祖母年邁衰老在世間的壽命已盡,醫療照顧到最後在父親和叔叔的同意下,放棄做最終的急救,全家族人也都不願意眼見祖母活著繼續受苦,但是堂妹逼著叔叔不可以簽字放棄急救,她願意獨自負擔起照顧祖母的所有責任,她要彌補過去無法陪伴祖母的時間。八十八歲高齡的祖母,在堂妹的堅持下氣切後,躺在呼吸照護中心十年,漫長的十年時間祖母都靠著藥物、呼吸器活著,祖母的雙眼始終緊閉著,此景讓全家族人內心都負荷著無比沉重的煎熬與悲傷。
    堂妹好強爭勝的個性,其實和嬸嬸很相似,嬸嬸回來一個月了,堂妹都不接嬸嬸打過來的電話。嬸嬸很無奈地告訴子晴,過兩天她再親自走一趟小女兒家,畢竟是自己的女兒,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心結。就在嬸嬸說完這話的當天晚上,整理行李衣物歸放櫥櫃時,一個踉蹌摔倒頭部撞到桌角,緊急送醫急診,住進了加護病房,一個月後便往生了。
    子晴走過嬸嬸和堂妹母女兩人四十年的心結過程,隨著嬸嬸戲劇性意外的往生,回想母女倆人的恩怨情結彷彿是一齣戲,如果知道人生不過是一齣戲,嬸嬸和堂妹兩人的個性有必要這麼的倔強嗎?彼此的脾氣有必要如火般的這麼高焰嗎?往者已逝,子晴心裡忖度著有機會一定要勸勸堂妹,改一改那令人不想親近的火爆脾氣和個性,不要讓子女們有樣學樣,要讓自己往後的人生上演的是一齣溫馨的喜劇,令生命中的遺憾不再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