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jpg  

為什麼生活中的佛法,要談到「佛藏」呢?什麼是「佛藏」,簡而言之,「佛藏」是法界最大的秘密,到底是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衪又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生命層次有什麼關聯呢?知道衪,跟不知道衪,對於我們的生命會有什麼樣的不一樣呢?敬請閣下看看以下聽經的部分心得分享。

《佛藏經》開講囉!只要是聽到極其勝妙的法義,末學就急著想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有福報速速前來一起聆聽。因為這真是一部放光動地、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的經典,一切天魔外道聞之莫不恐怖毛豎、無所遁形;一切大乘佛弟子聞之莫不皆大歡喜、額首稱慶!此《佛藏經》即是諸佛之祕要、法藏,亦即「菩薩藏」,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原鄉「第八識如來藏」──人人平等地擁有此「本來常住、不增不減」的成佛之心;所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心」,找到此心並依止祂,才是正確的實踐「菩薩道」;若不知、不信、不證、不依此心而修行,就是「心外求法」─外於第八識心而求佛菩提之法,永無成佛之可能;然因為當今末法時代,諸方大師誤導學人已久,且很嚴重,故 平實導師為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而在宣說「滿漢全席」的《法華經》之後,接著就開示「麻辣川菜」的《佛藏經》,但《法華經》與《佛藏經》,都是教令眾生開示悟入「第八識心」的法藏,明說一切法都從第八識心而生、顯;故此時此刻,《佛藏經》對於成佛之道「提綱契領」的宣講,就顯得無比重要、當務之急。

若不是末學的文筆粗淺、智慧有限,真希望每天都能寫一篇詩歌或短文來讚歎 平實導師,然後到處張貼,這樣就有更多的人可來正覺講堂聆聽這千百年難值遇的聞所未聞法,才能瞭解真正的佛法是什麼?且懂得如何受用佛法於現實生活中,才不會學佛一輩子卻與生活無關,不知佛在何處、法是什麽,人生又何去何從?

為了讓學人能迅速融入大乘佛法的真實義,也為了護持 平實導師救護眾生的悲心成就更廣大的佛事,故而末學簡要摘錄這幾堂課聽聞《佛藏經》的點滴心得與大眾分享。

在《佛藏經》〈諸法實相品〉第一,末學所聞如下,若有錯漏之處,敬請指導:

「佛藏」是宇宙萬有的根源:

一切諸法莫不是「佛藏」亦即「如來藏」所有,「如來藏」才是主,「一切有情是客」,就好比「如來藏」是「一個客棧」,「有情眾生」是諸方客人,今天張四來住,明天李四來住,客人來來去去地更換,好比「有情眾生」生生世世在「如來藏的客棧」來來去去──此客就是眾生所執取的「五陰身」虛妄我,這個客身五陰只是「如來藏」的附帶品,生滅無常、終歸壞滅;然而五陰眾生卻不自知是客,而「反客為主」,強佔了「如來藏」的風光,成為迷途的羔羊而不自知。

所謂的「諸法」:

如果沒有「人」這個法,一切諸法甭提了,那麼「人」是指什麼呢?在佛法中,「人」是指由五陰(色、受、想、行、識)、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所組成的,假使沒有「五陰十八界」,則無人天善法、二乘的解脫道及大乘的的大菩提法。

「五陰十八界」細說起來有很多法,地上菩薩要通達的「百法明門」除了第八識,其餘九十九法都是「五陰十八界」的法;若依《瑜伽師地論》的六百六十法,此論是菩薩的根本大論,除了「如來藏」,其它的法也都在「五陰十八界」中。因此〈諸法實相品〉開宗明義說到:諸法匯歸實相,亦即諸法就是實相,諸法是實相的一部分。

諸法在現象界始終有生有滅,因為「五陰十八界」是生滅無常;可是這「五陰十八界」都存在「如來藏、實相法界」中,我們不曾一剎那活在「如來藏實相」以外,不曾一時一刻外於「如來藏」;此經「如來藏」是常、諸法無常;諸法存在一世,此經「如來藏」連貫三世,前際無盡、未來無窮,永恆而不曾一剎那生滅。此經「如來藏」是諸法背後的實相,即是諸佛祕密法藏,稱為《佛藏經》。諸法是由「如來藏實相心」所生,故不能離「實相」而存,「實相」是諸法的源頭。「實相」就像是一棵大樹的「根」,諸法就像是大樹的主幹、莖、葉、花、菓,「不能離根」而生,是「根」所生,「實相」即是大樹的「根」。

佛陀在初轉法輪都說諸法有生有滅、有為有相。在二轉法輪般若時期則說:諸法無生無滅、無為無相。佛陀「初轉法輪」的「阿含期」,是從「此經如來藏」所生的五陰十八界生、住、異、滅,有為有相而說現象界「諸法」無常生滅相。到了二轉法輪「般若期」所說的是「現象界的根源如來藏」,如來藏是一切諸法背後的「常住、實相」,所以當諸法匯歸於此「實相如來藏」,諸法就無生滅、無住、無相。

末學在聽聞平實導師開示後,感概達賴喇嘛因為沒實證,而妄說 「佛陀說法,前後矛盾」其實是達賴不曾熏聞三乘菩提正法,因而不如實知見、不如理思惟、不如法行持,故不能理解 佛陀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法。

達賴喇嘛在«西藏佛教的修行書»2001.3初版一刷,頁23 中說:

【如果從小乘的觀點,分析大乘的詮釋,必然找不到矛盾或不合邏輯的地方。反之,如果從大乘的觀點,檢查小乘的詮釋,必然發現許多不合邏輯的地方。】

 

又,達賴喇嘛在《達賴喇嘛談心經》初版,圓神出版社,二○○四年三月,頁113說:

【相較於唯識宗,中觀宗肯定《般若經》所說「諸法無自性」是了義。……對中觀宗來說,《般若經》仍然是假名安立,只有 中諸法空才是了義。】

可見達賴喇嘛全無般若智慧,只能從現象界的諸法虛妄來誤解經義,成為依文解義而不能實證的凡夫。並且達賴所說的中觀宗,乃是誤會龍樹菩薩所倡之中觀----龍樹菩薩所說乃是八識論的中道觀行,乃是證悟之後,現觀第八識不落兩邊、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乃至無量的中道性。而非主張六識論的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的錯誤見解,落於斷滅論、無因論又兼具「常見」的附佛外道。

又在頁46中說:【因為《般若波羅蜜多經》強調空性,所以三轉法輪主要是為了利益那些傾向大乘法門,卻尚未能夠適當運用佛陀對自性空的開示而無法受益的佛弟子。】

這是不瞭解 世尊二轉、三轉法輪之深義,是顛倒事理之不如實說。(敬請參照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38/Book1038-3-3.htm)

從以上達賴的著書立說中可知,達賴不懂二乘人認為「五陰十八界」實有,而苦於現象界的無常,所以「從有入滅」,急於讓自我幻滅而入「無餘涅槃」;然而大乘人是「從有入空」(從「現象界」的「有」入於「如來藏空性」)、再「從空入假」──回到一切諸法有中(不執著於「實相空性」的「真如境界」,又回到現象界中,這樣才能行菩薩道,現觀一切諸法假有不實,乃由「中道如來藏」所生,所以諸法不離中道。這樣能雙照到「現象界」與「實相界」二邊、不離空假(不離空性如來藏 與 現象界)。無妨住於有相有為之境,卻使這能見聞覺知的心、轉依於無相無為無生滅的「如來藏」。

二乘從現象界來看一切法有生有滅,大乘卻從根源來說一切法無生無滅,二者之間完全沒有衝突與矛盾;因為只要實證,即知二乘與般若並無牴觸, 佛說三乘菩提、三轉法輪,並無任何矛盾之處。所以,學術研究與修行實證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們的所作所為,不管是善法、惡法、不善不惡法,一概如實的被收藏、記錄、存檔在「佛藏」中,並形影不離的跟著我們,作為將來緣熟兌現因果的憑證,我們生活在人世間,世間資糧的豐饒與否,都是個人「如來藏」所現的「自作自受」;既然如此,佛藏與我們的生命有著不可切割的關聯,且當我們越來越淨化身、口、意行之後,「佛藏」中收藏的「種子」,必然也越來越清淨,必定得到好的果報,生命的層次也跟著提昇,這才是修學佛法的莊嚴佛土,因為「心地」才是真正的淨土,淨化「心地」才是根本之道,絕非著重興建富麗堂皇、金碧輝煌的佛殿而已。

 

總之,諸佛如來莫不由親證「佛藏」悟後起修。「佛藏」出生一切諸佛如來,是諸佛的本母,般若之母,這是一切修學「諸佛祕要法藏」的人,必須了解的,故應儘速參予絕無僅有的 平實導師開示的《佛藏經》的勝會。

 

最後,以 佛陀在「佛藏經」的末後偈語,作為本篇的結尾, 再次證明 佛陀凡有說法,不離第一義,以第一義詮釋諸法實相,令眾生真實契入:

《佛藏經》卷3〈10 囑累品〉:

「爾時世尊欲明了此事。而說偈言。

 我所說諸法  隨順第一義

 有為不堅牢  如夢之所見

 我今說此法  呵責未來事

 隨順第一義  防制諸惡人」

(CBETA, T15, no. 653, p. 803, c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