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禪不是禪定(4/8)-以定為禪的層次(2/2)




再來說第五種:「身心統一、內外統一、時空統一」。
當一個人的覺知心進入了欲界定當中,然後他在欲界定當中捨棄了覺知,當他捨棄了覺知以後,就進入了未到地定當中。那麼未到地定當中雖然是觸而不分別,但是因為還有個意根在運作,所以仍然不是無境界、無所得法。還有,一個人從欲界定進入了未到地定當中,所以他是有入,當他出定的時候就有出,所以第五種未到地定的境界,它仍然不是真心所處的境界。


當一個人練到了未到地定以後,具有了這樣的未到地定的功夫,接下來如果說,他把性障修除了,也就是把五蓋——五蓋就是貪、瞋、疑、睡眠、掉悔,把這五蓋修除了以後,他就突然間有身樂出現,也就是「初禪善根發」出現了,他證得了初禪。證得了初禪,仍然不是真心的境界,如果你以初禪善根發這樣的境界認為說就是開悟了,那仍然是以定為禪的人。我們來看看初禪,即使你是最上品的證得初禪的人,你在一切時中(醒時),都可以維持在初禪狀態,但是你還是要睡覺,當你在睡覺的時候就出定了,第二天醒來又入定,所以證得初禪,仍然是有入有出之法。那麼,初禪還是有意識,還有其祂前五識,還有覺知心在運作,所以初禪仍然是覺知心相應的境界,所以它不是真心所處的境界,它是有所得、有境界法,而且是有入有出的法。


接下來講:「虛空粉碎」。
當一個人進入了初禪以後,他會有一個覺受——虛空粉碎,其實就是初禪中的定境覺受。既然是初禪中的定境覺受,當然它就是妄心的境界,所以說虛空粉碎仍然不是真心所處的境界。


再來說:「大地平沉」。
大地平沉其實仍然是在初禪的境界當中,不過它已經接近了二禪前的未到地定的境界。前面欲界當中也有未到地定,這裏講的是接近二禪前的未到地定境界,大地平沉在前面的未到地定;(欲界當中的未到地定)當中也有可能會出現。所以大地平沉仍然不是真心所處的境界,它仍然是有境界、有所得、有入出二法的境界。


這裏的「覺」其實就是「尋」,「觀」就是「伺」,所以有尋有伺跟無尋有伺:在初禪叫作有覺有觀三昧,也就是有尋有伺三昧,進入了二禪前的未到地定境界,就叫作無覺有觀三昧。在這個境界當中,這個「覺觀」是針對五塵來說,也就是他對於五塵不再主動去攀緣,所以我們說它叫作「無覺」;但是因為覺知心還在的關係,所以他被迫的領納五塵的境界,所以就叫作「有觀」,所以還有「觀」但沒有「覺」,所以我們就說:二禪前的未到地定就是「無覺有觀三昧」。今天「以定為禪」的層次,就先講到這裏。


「無覺有觀三昧」已經講完,接下來講「無覺無觀三昧」。


從二禪前的未到地定當中進入了二禪,二禪的等至位當中就是無覺無觀三昧。無覺無觀這個「覺觀」仍然是針對五塵來說,也就是說他對五塵完全不起覺觀,因為他把前五識滅掉了,前五識完全不現行,他只有剩下意識緣於定境法塵。所以說二禪的等至位叫作「無覺無觀三昧」。從二禪的等至位以上三禪、四禪的等至位都稱作「無覺無觀三昧」。


到這裏就講完了「以定為禪」的十種層次。從這十種層次來看呢,它都是覺知心相應的境界,也就是有所得、有境界、有入有出的法,基本上它都不是涅槃的境界。其實這十種層次就是 佛所說的「外道五現涅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