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佛示敬之深意.jpg  

既然「已發願」行菩薩道,志向無上佛菩提,是「學『佛』」,而不是學「解脫出三界」入涅槃的「阿羅漢道」,那麼「善修菩薩十度行」之自度度他漸次趨向「佛道」是定然必須修學的道路!始自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再加上入地菩薩之方便、願、力、智波羅蜜,總共有十度的修學。其實長劫菩薩道之行止是以六度、十度為總綱而衍生出無量無邊的菩薩萬行,所以種種善行莫非都是菩薩要親自一世又一世經由與數不盡的眷屬眾生結緣而徹底實踐的!為了能於長劫流轉中道心堅固,恆時承蒙佛菩薩的護念,而能確實履踐菩薩萬行,增益身口意三業,讓我們首先熏習非常重要的概念,一般佛弟子對 佛陀示敬之基本禮節及意涵。本內容摘錄自 平實導師在《楞伽經詳解》第一輯(第72頁、23頁)中的開示:

 

一、頂禮:

頂禮佛足者謂頭面接足禮也;以我最尊最上之頭臉,置於佛之最卑下之足掌而接觸,表示完全信受臣服之意,此是於佛趺坐之時而言。若佛世尊彼時站立,或坐於椅上而雙腳垂地,則應行捉足禮:以我頭額置於世尊之腳掌上面,雙掌輕柔地包住佛足腳踝,示同翻掌;此即吾人禮佛翻掌之意,謂頭面接足禮也。此是表示尊重法主及所請之法,應須如此;何以故?以明心見性之法乃至一切種智妙法,是世出世間無上大法故。

 

二、偏袒右肩:

偏袒右肩是向佛示敬,猶如撘衣時不覆右肩,此乃表示敬意。譬如俗法多用右肩擔負重物,累了才換左肩;右肩比左肩強壯耐久。偏袒右肩,意謂願意承擔如來家業,因此才敢開口求佛授法。

 

三、右膝著地:

『右膝著地』又名胡跪;求佛說法開示道路,及求佛為我們排解一些業障,好讓我們順利地參禪證道;或求佛冥祐,以使我們得遇真善知識,速入大乘無生忍及入初地無生法忍等;求願時皆應偏袒右肩、胡跪合掌。

 

四、求佛發願:

我們求佛時應當同時發願,不可只求而無願。我們求佛世尊冥助,助成悟道因緣。然而菩薩法中悟道之因緣──明心見性──是甚深難得之法,非同小可;此是一切佛成道之根本故。既然所求是無上甚深了義正法,本應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且必須合十指爪-十指叉手或合掌-置於胸前恭敬而求。求無上法時應當發願:悟前努力護持宗門第一義正法,悟後願意承擔如來家業,使宗門了義正法繼續流傳,願廣度有緣佛子。

 

五、合掌恭敬:

合掌恭敬是有道理的;合掌須是十個指頭相合;右掌五指代表福德 — 十度波羅蜜之前五 —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左掌五指代表後五度等智慧;般若波羅蜜(禪宗開悟之智慧)、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

佛子學佛首重布施,布施乃是修集福德之首,故列於十波羅蜜之首;貪心慳吝之人,必定與佛道相違背,故須先修布施;乃至菩薩修入初地甚深智慧,仍須以布施為首要,專修布施,何況凡夫眾生薄福無智,求於佛道而不肯修福?

復次,佛子對於福慧,多有誤解。舉凡打坐、數息、觀想、修止,皆是禪定法門,非般若禪法,與慧無關。六度之前五皆是福業,禪定之修證亦是福業;修禪定者若證四禪四空定三昧,其所得果報為捨壽後生禪定天或四空天,稱為定福;但這五福乃是修慧之基礎,不具五福者,修學般若之過程中,將會遇到許多遮障。

雙手合十,是以吾人所修之福德與智慧,全部用來恭敬供養佛世尊。」

 

從以上 平實導師的開示,才能明白佛子們諸多向佛示敬的禮節,原有著如此甚深的意涵。

 

每當禮佛胡跪合掌時,平實導師的開示便會自然浮現;進而在「合掌禮佛求佛」時,也屢屢提醒自己,既有所求也必須有相對的大願力才是,這樣才不失做為佛弟子,又發願做菩薩的基本心量!如今何其幸運,隨學有證量的真善知識,得聞前所未聞之深妙正法,方能懂得禮敬諸佛的深意,於禮佛、求佛、發願、依教奉行的次第更能感銘於心,真心奉持!有感之餘,末學的回饋是將自心發願的內容「願意荷擔如來家業,願廣度有緣,使宗門了義正法永續流傳」──供養佛弟子們,期能共勉並能圓成佛菩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