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佛子向正道

略論釋印順「生滅即是寂滅」

 

 


釋印順在《勝鬘經講記》中說:

順正理論(五八)有五說。也有立苦集道三諦是世俗,

滅諦是第一義的,與本經一致。般若經說,四諦都是假

名說,是世俗諦,而四諦的法空性,是第一義諦,這是

因滅諦也通假名施設,而難言寂滅,是第一義,也即與

本經的滅諦說相近。三諦是世俗,滅諦是第一義,古有

此說,本經也依此作論。

(釋印順著,《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1986,頁 234235)

 

我們就用釋印順的《勝鬘經講記》來破斥他的「緣起不起

的寂滅」。他在文中說:「滅諦也通假名施設,而難言寂滅,

是第一義。」四聖諦的滅諦是指諸法滅盡之真實道理,已無

有一法可再於三界內緣起,此是聖諦非通假名,唯是俗諦。釋

印順的「緣起不起的寂滅」正是滅諦的寂滅,是因緣生、因

緣滅的緣起不起。既如是,則其滅諦當非真如寂滅之滅;只是

現象界的此滅故彼滅,因為有生而說有滅的滅,不是第一義真

如如來藏的本來寂滅。

 

再舉前引釋印順《中觀論頌講記》中說法:

從緣起的寂滅方面,說明世間滅。「此無故彼無」,「此

滅故彼滅」,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體現了緣起的寂滅

性,是清淨的還滅。可以說:因為緣起,所以有生死;

也就因為緣起,所以能解脫。緣起是此有故彼有,也就

此無故彼無。緣起,扼要而根本的啟示了這兩面。一般

聲聞學者,把生滅的有為,寂滅的無為,看成隔別的;

所以也就把有為與無為(主要是擇滅無為),生死與涅

槃,世間與出世間,看成兩截。不知有為即無為,世間

即出世間,生死即涅槃。所以體悟緣起的自性,本來是

空寂的,從一切法的本性空中,體悟世間的空寂,涅槃

的空寂。這世間與涅槃的實際,「無毫釐差別」。

(釋印順著,《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1992,頁 9)

 

從這一段文章我們可以發現:印順一直以緣起的寂滅性等

同於真如的寂滅性,他以六識論之觀點來解釋緣起的寂滅性就

是真如的寂滅性,證實其心中根本無真如寂滅之法;他否定第

八識如來藏,亦否定第七識意根末那識,恣意妄為的曲解佛

法,把佛法的根砍斷了,卻又不得不於名相中牽強附會,而說

生死即涅槃、生死狂流寂然不生等虛妄語,籠罩無知學人,堪

稱天下之最。如果相信印順的話,那諸位不必修行也是涅槃

了,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生死狂流的現象不是寂然不生的

境界,蘊處界都是緣生緣滅的緣起法,生是一邊,死是一邊;

緣生的時候不可以說它是滅,緣滅的時候不可以說它是生。印

順自己也說過白天光明的時候不可以說是黑暗,黑暗的時候不

可以說它是光明,顯然印順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

 

研究聲聞法的學者把生滅的有為,寂滅的無為,看成隔別

的;所以也就把有為與無為(主要是擇滅無為),生死與涅槃,世

間與出世間,看成兩截並沒有錯,因為他們還在緣起生滅之

中,他們都只能看到有為界裡的蘊處界的生滅,不見法界中的

實相;那麼,要等到什麼時候才不會把這些看成兩邊?得要等

這些人緣熟了,找到第八識如來藏而實證真如寂滅的時候。這

時候自然能現觀第八識的真如寂滅,及其恆離兩邊,非一非異

非斷非常的中道義。而緣起法必定是落在一邊的,但緣起的正

理是不能離開真如而能有緣起的,故緣起的寂滅與真如寂滅,

乃截然不同且永遠不能相提並論。

 

 

正覺電子報 第 65 期 第 117~1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