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個單元中,我們略說了佛法的兩大甘露法門,也就是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並且從各種不同的層面,來說明佛法中的這兩個主要道之間的差別法相。今天,我們要接續上一個單元的主軸,也就是要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明佛菩提道函蓋解脫道的道理所在,並且也要詳細的來解說這兩個主要道修行的內涵和修學次第,歡迎大家繼續收看。

前面我們說過,二乘法是屬於解脫道的修行,也就是經由斷除我見和我執以後,煩惱滅盡了而取證解脫果,從此不再受生於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輪迴之苦;而大乘菩提的修行,則是從親證第八識入手,然後依次第進修,圓滿菩薩五十二階位的修證過程以後,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這當中,大乘菩薩同樣是要斷除煩惱障,要修證解脫的法門;而二乘菩提的行者,雖然可以斷盡煩惱取證解脫了,但是他們卻不知也不證大乘菩薩所親證的實相心——如來藏,因此而說大乘菩提所修所行函蓋解脫道。也就是說,菩薩在解脫果方面如果無法圓滿,當然也就無法成佛了。

接下來,我們想從兩個層面來說明「佛菩提道函蓋解脫道」的道理所在。第一個層面,是從「佛菩提道之四聖諦函蓋解脫道之四聖諦」這樣的角度來作說明。

各位菩薩,四聖諦是所有的佛子們所耳熟能詳的法道,但是對於四聖諦的實際意涵究竟如何,卻不是大家都能如實的瞭解。如果分別從二乘法和大乘法的觀點來看四聖諦的時候,這其中就會有許多的差別出現。譬如說,大乘菩薩在為眾生宣說四聖諦的時候,不會只從二乘法的角度來宣說四聖諦,他也會依大乘的密意來宣說四聖諦的法要。菩薩在二乘法中,除了為眾生宣說苦的實質、苦的法相以外,並且還會為眾生來剖析苦有八苦、三苦的差別。所謂八苦,是指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等,而三苦則是指苦苦、行苦、壞苦。然而,不管是八苦或者三苦,總括就是一個「苦」字,也就是說,都是因為五蘊熾盛的緣故才有眾苦的產生。菩薩為眾生說明了這些苦的道理,再為眾生說明:這些苦只是一個結果,而造成苦的原因則是因為集的緣故。也就是,眾生在世間生活,六根觸六塵,一切因緣當中不斷的攀緣六塵諸法,乃至執著不捨,因此而不斷的蒐集未來的苦果。菩薩除了為眾生說明造成八苦、三苦的原因以外,同時也會開示眾生,如果要斷除這種苦集的現象,就必須要經由修行八正道以及三十七助道品等法,才能逐次的斷盡煩惱,滅除後有的種子,而可以在捨壽時,不再因業力的牽制而繼續受生於三界之中。

各位菩薩,前面所略說的這一段苦、集、滅、道的道理,是菩薩依二乘法的法道而為眾生宣說。然而菩薩在宣說二乘法的苦、集、滅、道四聖諦以後,又會依大乘法的義理來開示眾生,使眾生可以從大乘法的角度來更進一步瞭解四聖諦的究竟道理。

在大乘法當中不以「苦」為聖諦,這是為什麼呢?譬如說,牛啊、羊啊、人類乃至於地獄的有情,都在受種種的苦,他們也都知道無常、苦、空的道理,照道理說他們也都應該有苦聖諦才對啊?然而事實不然。這些各類有情雖然都在受苦,也都知道苦,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要如何才能離苦,如何才能斷苦,所以說他們都沒有苦聖諦。甚至於二乘的有學無學,也沒有苦聖諦。說到這裏您可能心中早已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了:「欸?為什麼連二乘的有學無學也都沒有苦聖諦呢?您是不是講錯了呢?」這倒不是!這意思是說,這些不迴心的阿羅漢,悉皆不知不聞如來祕藏,也就是說,他們都不知道有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的存在;而迴小向大的阿羅漢們,雖然聽聞過實相心如來藏,但是卻不知也不證,或者想要證卻不能證,所以說這就是真正的苦啊。

如果是經過修行以後,能夠親證實相心如來藏,並且能夠領受第八識如來藏的種種功德時,就已經是進入了菩薩數之中,就不再只是二乘行者而已了。菩薩由於親證實相心如來藏的緣故,所以能夠現觀蘊處界我都是苦、空、無常、無我的,都是依於自心如來藏為因,才有蘊處界的苦、空、無常與無我;並且能夠现觀都是依於自心藏識,才有諸法的緣起與緣滅,也才有所謂的緣起性空可說。菩薩能夠親自證實,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實相心乃是二乘苦聖諦以及因緣觀的根源;而二乘定性無學是不知也不證這個實相心如來藏,所以他們才會害怕隔陰之迷而不願意再受生死;而菩薩由於證得這個實相心的緣故,所以才能夠發起受生願,願意生生世世常住世間,自度度他永遠不入無餘涅槃。

由以上所說,我們就可以知道:定性二乘無學因為害怕生死苦,所以說他們只有苦,而沒有苦聖諦;而菩薩由於能夠現觀二乘無學不知不證實相而害怕生死苦的原因,所以菩薩們就能夠不害怕生死苦。因此說菩薩不唯有苦,也有苦聖諦。

各位菩薩,以上略說苦聖諦。



三乘菩提之學佛正知見(第二篇)
第十七輯 佛菩提道函蓋解脫道(一)
張正圜老師 主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