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13
菩薩正行第13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菩薩為何發菩提心?(上)
部分重點摘錄:
。我們聽寺院裡的師父說,學佛尤其是修學大乘佛法,就要發菩提心,又是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於其他世間宗教,就在於它不認為世間有一個高高在上,唯一主宰萬物的上帝,而是認為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過修除去除染污煩惱生起實相智慧,將來福德與智慧圓滿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對佛弟子來說,學佛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就佛菩提,也就是佛的無上正等正覺,因此發菩提心,就正如龍樹菩薩所說的:
《大智度論》卷41〈8 勸學品〉:「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CBETA, T25, no. 1509, p. 362, c28-29)
這個菩提心,華嚴經中記載: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9〈34 入法界品〉:「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CBETA, T09, no. 278, p. 775, b19-21)
簡單地說,發菩提心,就是發求取正覺成佛的心,簡稱為發心,就是至心發起誓願,不再依止受學外道邪說,也不只是以小乘解脫道為依。
《菩薩地持經》卷1〈2 發菩提心品〉:「菩薩初發心。是一切正願始。悉能攝受一切正願。是故初正願[16]為自性願。菩薩發心而作是言。我當求無上菩提安立一切眾生。令究竟無餘涅槃及如來大智。如是發心求菩[17]薩道。是故初發心名為求行菩薩。緣於菩提及緣眾生而發心求。是故初發心[18]攝受一切菩提善根。為[19]上導。為極巧便。為功德具足。為極賢善。為極真實。於一切眾生悉捨惡行。於世間出世間正願為上無上。如是當知。初發心有五相。一者自性。二者行。三者緣。四者德。五者勝。初發心菩薩名為度。大乘菩提諸菩薩數。是故初發心度之所攝。發是心已。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初發心是菩提根[20]木。發是心已。見諸眾生受無量苦。而起悲心欲度脫之。是故初發心是大悲所依。依初發心建立菩薩菩提分法。及眾生所作菩薩所學悉能修習。是故初發心是菩薩學[21]之所依。如是初發心名為攝。名為根本。名為依。」(CBETA, T30, no. 1581, p. 889, b28-c17)
──發心是為了安立一切眾生,是為了實證無上菩提。
。《大智度論》卷41〈8 勸學品〉:「檀、尸波羅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羅蜜因緣故,得大富無所乏少;尸波羅蜜因緣故,出三惡道人天中尊貴;住二波羅蜜果報力故,安立能成大事,是名「菩提心」。」(CBETA, T25, no. 1509, p. 363, a4-7)
──檀波羅蜜 就是布施波羅蜜,尸波羅蜜則是持戒波羅蜜,用布施與持戒,來與眾生結善緣,不僅能消除種種惡因緣,當然更能增長壽命、增長財物,乃至得大富、出三惡道,就依著這兩個波羅蜜,可愛果報的功德力,長劫累積福德,能成就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無上正等菩提,所以龍樹菩薩才會說布施波羅蜜與持戒波羅蜜是菩提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