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證果——四果阿羅漢、五果辟支佛(2/2)

   佛出人間時,常見外道極為盛行;乃至今日佛門內外,遍於南北傳佛法諸顯密法師居士,莫不墮於常見法中。佛為摧破諸種常見外道,建立十八界十二處五蘊六入之法,一一分析,令諸學人聞己,依佛言聲證解,而斷我見乃至我執,成阿羅漢,此即聲聞菩提。分述如下:聞:聞謂聞佛(或聖弟子)之音聲說法,詳述或略述五蘊十二處六入十八界之意涵,故斷我見我執,成須陀洹乃至阿羅漢;鈍根者尚須聞熏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之正理,然後付諸於思惟及修行,而證聲聞菩提。思:思謂鈍根者聞佛或聖弟子說法已,不能如實解義;或疑蓋重者、性障重者,須於聞後靜處思惟,分析辨正;如是理解及確認佛說蘊處界空,而斷我見乃至我執,證聲聞菩提。修:性障(五蓋)極重者,不唯聞法,不唯聞已思惟,尚須於歷緣對境中,藉聞思所得慧作諸觀行,以斷我執,證聲聞菩提。復學禪定,揉伏其心,以增益斷除我執之功德,亦名為修。慧解脫阿羅漢覺悟聲聞菩提後以不能隨時取證無餘涅槃故成時解脫——欲取無餘涅槃,必須等待捨壽時至;欲轉成俱解脫(兼俱慧解脫及定解脫)者,則於覺證聲聞菩提後,加修四禪八定,於修學四禪八定而——證入時,同時修八背捨,至非想非非想定時,即可證得滅受想定,成為俱解脫大阿羅漢,如是亦名為修。證:慧強蓋輕者,但須聞佛或聖弟子略說蘊處界空,立時可成慧解脫阿羅漢,不由思惟;聞說法音聲而證解脫果,名聲聞菩提已修成四禪八定者,其三界有愛已經完全降伏,唯因不斷我見故不證解脫,此人但須聞佛或聖弟子略說蘊處界空,不由思惟,立時即成定解脫阿羅漢名為俱解脫大阿羅漢慧劣蓋輕者,不但須聞佛之略說蘊處界空,尚須聖弟子為其詳細分析四聖諦、十二因緣、八正道而後獨一靜處思惟,經歷時日月年,一一通達之後,慧解脫阿羅漢慧勝而五蓋重者,於聞法後即證聲聞菩提,我見隨斷,但因性障習重故,我執不斷,唯聲聞初果,須於覺證後歷緣對境修除我執,熏習增長清淨無漏法種,貪瞋漸薄,而後漸次斷除五下分結、五上分結,慧解脫阿羅漢;證四果已,加修四禪八定及八背捨,即俱解脫大阿羅漢。如上略說聲聞菩提之覺證,要須先聞善知識之音聲說法,而後悟入蘊處界空相,證得聲聞菩提。

  次者緣覺菩提。緣覺出於無佛之世,由因無佛出現人間,不聞二乘菩提音聲,依自觀察思惟,親證蘊處界空,故辟支佛;以非因於聲聞而入,故不名為聲聞菩提,名為緣覺菩提,緣於世間一切法而覺悟故。緣覺菩提之覺證,非唯純依十二因緣而悟,有人偶見黃葉離枝飄零而落,便悟世界無常,因此成辟支佛者;有人偶見他人老已病死,便悟色身無常及覺知心我無常,便成辟支佛;有人偶見自身眠已、偶見他人悶絕,便知五陰無常,成辟支佛;有人於證得禪定後,因於無常觀而成辟支佛,或起因緣觀而成辟支佛;有人於具足四禪八定後,如是觀行而成辟支佛;有人於具足四禪八定及五神通後,如是觀行而成辟支佛,有人……如是眾生根器種種差別,是故,無佛之世,辟支佛出,由諸別別觀行而成緣覺,所證緣覺菩提亦有淺深差別,故說緣覺亦有十品而非品品皆有神通緣覺菩提之證得或有因思而證或有因修觀行而證者要皆不依聞聽法音而入是故異於聲聞菩提。雖其所思所觀不異聲聞菩提之蘊處界空、無常、苦、無我、緣起性空、九因緣乃至十二因緣,然偏於因緣觀者多;復次,彼人不由他教,自思自觀而自覺證,其慧大多深利於聲聞行者(此是一般而言,然非絕對);亦因其觀行多分與十二因緣相應,故慧深利於一般聲聞無學。(摘錄自平實導師著,《宗通與說通》,頁137-140,正智出版社。)




附註:
佛法二主要道:解脫道與佛菩提道

解脫道只是佛菩提道的一個副産品而已
其實世尊主要是要佛弟子們都能迴小乘向大乘
世尊是要我們都能迴 小乘的解脫道 向 大乘的佛菩提道
這樣佛教正法的弘傳,才不會所修只是出離三界生死的個人自了的解脫道,而後繼無人,這是世尊所擔憂的地方。


敬請卓參
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4800232
生活中的佛法~世尊的愁憂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