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提道首重開悟(上)1/6-開悟是親證不生不滅的第八識如來藏



上一個單元,由正圜老師主講修集大乘見道所需的福德資糧。今天講的是「佛菩提道首重開悟」——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請各位菩薩翻開課本《成佛之道》第28頁。

我們經常聽到善知識提到「佛菩提道」這四個字,可是佛菩提道的真實內涵到底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也不清楚,因此藉這個機會加以說明。所謂的佛菩提道就是成佛之道,是菩薩成就佛道所必須經過的五十二階位,這五十二階位是菩薩經過三大無量數劫,不斷地修集福德、智慧才能成就。

哪五十二階位?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首先談的是十信。十信就是十種對佛開示產生信心的階位。因為「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尤其是菩薩法,能長養學人邁向成佛之道。由於菩薩不斷地聽聞菩薩法、思惟菩薩法,對佛的開示就產生了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就敢發無上正等正覺心,因此得以圓滿十信位,轉入十住位。然而要圓滿十信位,則需要一個大劫,乃至一萬大劫才能成就,才能轉入十住位。

接下來談十住。十住就是十種為趣向佛菩提道而修的六度萬行的階位,須經由不斷地聞、思、修、證菩薩六度萬行而得。也就是在外門修六度萬行,譬如在初住位修布施,二住位持戒,三住位忍辱,四住位精進,五住位修禪定,而且隨緣、隨分、隨力修禪定,於五住位快圓滿前就會思惟「難道修學佛法,單單只有修集福德嗎?」思惟的結果知道佛是福慧兩足尊,不僅只有福德而已,而且還有智慧。因此去尋找善知識,去依止善知識,得以圓滿五住位,進入六住位。在六住位修般若,依善知識教導去熏習佛法的正知見,譬如熏習五陰虛妄、六入虛妄、十二處虛妄、十八界虛妄,有一真實心不虛妄,祂是一切有情的生命實相,祂有八個識,祂離見聞覺知等等。有了這些正知見的建立,未來才有機會破參。菩薩於六住位正知見熏習圓滿後,轉入七住位,依照善知識所教導的正知見去參禪,亦即用見聞覺知心往離見聞覺知的方向,去找本來就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於因緣成熟時,一念相應慧破參,圓滿七住位。正如《菩薩瓔珞本業經》開示:

【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一)

解釋如下:於十信位修行,對佛開示產生具足信心後,圓滿十信位轉入十住位,經過初住的布施、二住的持戒……一直到第六住的般若,得以熏習般若正知見,於般若的正知見熏習圓滿後轉入七住,於參禪時一念相應慧,正確的觀行現在前,找到了第八識,又經過佛菩薩善知識加以攝受,得以圓滿七住位,常住不退,在此之前稱為退分菩薩。

於破參後,圓滿七住轉入八住,由於不斷精進修行的結果,得以轉入十住位,於十住位依照善知識所教導而熏習眼見佛性的正知見,鍛鍊看話頭的功夫,以及培植救護眾生廣大的福德,於定、慧、福德圓滿時,一念相應慧,用父母所生的肉眼看見身心及山河大地虛妄,成就了「如幻觀」而圓滿十住位,轉入了十行位。

十行就是十種長養我們成為地上菩薩應有聖性的階位,也是讓我們具足菩薩種性的十個階位。由於不斷地長養的結果,於十行滿心成就了「陽燄觀」,現觀能取的六塵心猶如陽燄一樣虛妄不實。圓滿陽燄觀以後,轉入了十迴向位。

   

三乘菩提之學佛正知見(第二篇)
第二十二輯佛菩提道首重開悟(上)
游正光老師主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