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提道首重開悟(上)2/6-成就佛道主要關鍵在七住明心開悟,是外門、內門修六度萬行的分界點 


 

接下來是十迴向位,十種不畏懼艱難去摧邪顯正、去救護廣大眾生的階位。能夠這樣去摧邪顯正,去救護眾生,未來就能夠發起聖性而入十地,因此於十迴向位滿心前,具足了四個條件就能入初地。哪四個條件?就是定、慧、福德以及佛前發十無盡願。定的部分要有頂級初禪的功夫,亦即要有初禪遍身發不退的定力,成為最頂級的三果人,也是性障永伏如阿羅漢。慧的部分要修學百法明門,也就是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兩種無我,有了初分的道種智。福德的部分,將近一大阿僧祇劫,不斷地救護廣大的眾生,不斷地去摧邪顯正所培植的廣大福德。於定、慧、福德圓滿後,在佛前發十無盡願之增上意樂,就可以圓滿十迴向位,成就「如夢觀」,現觀過去無量世所行種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猶如夢中所作的一切事情一樣。

接下來是十地,十種修行無生法忍而成就道種智的階位。於初地圓滿可以慧解脫而不取證,故意留惑潤生;在三地滿心前修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於滿心可以取證俱解脫而不取證;於六地滿心,可以取證滅盡定而不取證,繼續留惑潤生;到了七地的時候,能夠念念入滅盡定,這時候心寂靜的結果,就想要入無餘涅槃,這時佛就出現了,傳授七地菩薩一個三昧,叫作「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這個三昧勝過菩薩以前所修學的所有三昧,所以菩薩樂於修學而不入無餘涅槃;到了等覺,於百劫修相好,無一時非捨身時,無一處非捨命處,不管內財、外財,祂統統布施,為了成就祂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一百劫圓滿之後,上生天上,於天上觀察人間因緣成熟誕生人間,於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夜睹明星眼見佛性,而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

也就是說,菩薩要經過三大無量數劫不斷地修集福德、智慧,才能成就佛道。可是坦特羅佛教行者,卻教導眾生在性高潮快樂的覺受遍全身,稱之為樂;觀此樂受無形無相,稱之為空,說之為樂空雙運、樂空不二,成為引以自豪的「報身佛」。這樣的說法完全不如法!為什麼?因為有樂受就不離受陰,有知就不離想陰,既然落入受陰與想陰,當然不離五陰;既然不離五陰,表示我見未斷,連聲聞初果也無,連菩薩七住明心也無,怎麼有可能成為究竟佛呢?原來坦特羅佛教所謂的「報身佛」,是男女抱在一起的假佛。所以,坦特羅佛教的樂空雙運、樂空不二以及報身佛之說法,是誤導眾生的說法,不應該修學;是惡知識說法,應該要遠離。以免與惡知識共同成就惡業,未來要受無量苦。

從上面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成就佛道主要的關鍵在七住明心,是外門修六度萬行、內門修六度萬行的主要關鍵。所以大乘見道明心見性對菩薩而言,當然很重要,所以菩薩應該要勤求大乘見道明心見性。接下來,探討學人對開悟的幾個看法。

第一類是二乘人。聲聞人是以「四聖諦」為主旨,以「四念處觀」為觀行的法門,以「八正道」為實施的方法,進而觀察蘊、處、界,了知蘊處界虛妄以後,就將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之三縛結斷除,成為初果的須陀洹;乃至將我所執、我執斷除,而成為四果的阿羅漢,就可以入無餘涅槃。阿羅漢入涅槃前必定有所疑:「到底入了涅槃是不是斷滅空?」因為有所疑,就去請問 佛,佛就告訴阿羅漢:「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由於聲聞相信佛語的開示,於內無恐懼、於外無恐懼,就入無餘涅槃。由此可知,聲聞僅是了知蘊處界虛妄而已,並未觸及生命實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