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到文末所轉貼這一篇〈扶樹與扶人〉的文章,您心有戚戚焉,那麼料想您應該是有豐富生命閱歷的人,也或許您也曾經是個跌倒的人。

如果您曾跌倒過,此時的您,是已經站起來了?還是仍然跌倒在地呢?

我想,不論是站起來了,或是還跌坐在地,當您產生心有「 戚戚焉」的感覺時,表示您是一位會自省的人啊!

人生,並不全然美好,總是有許多挫折。儘管我們很努力的學習作一個社會人,為自立於人群中而奮鬥不懈,卻仍然有被風吹折、不支頹倒在地的時候。

倒地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別人伸出援手,給我們一點鼓勵、一點溫暖、一點安慰。無奈的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多半都很辛苦,他們可能只有生起一念:「唉,跌倒了,好可憐!」也許您會埋怨:「這麼無情!也不拉我一把!」可是,換個角度想,他們在這世上生存也很辛苦,能生起這麼一念:「唉,跌倒了,好可憐!」已經是一念善意了,我們反過來要讚歎他:「難得難得,有這麼一念善心!」。

當我們能在挫折中,先看別人的好,先看別人的善,其實拖累我們的大枝大葉就已經在一截一截的支鋸了!如此一來,我們要自己扶起自己,也就指日可待,不假他人了!

人生路上漫長而艱辛,沒有人不曾跌倒。重要的是,當我們被風吹倒的時候,仍然一心念著與我們有緣的親人朋友,乃至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為了他們,我們願意做一番自我剪裁,把多餘的枝枝葉葉一剪一剪去除掉;為了他們,我們願意從挫折中再學習讓自己再站起來,不管別人肯不肯來扶我們。

生命就是這樣啊!自己跌倒了,若得不到適時的扶持,不敢怪罪任何人,只檢討著是否自己過去生未與人廣結善緣,同時隨時隨地還要在別人的一點點意念中,找出他的一絲善心,讚歎他!頌念他!只因自己一心一意要向 先知先覺者 佛菩薩的典範學習,想見賢思齊做一個喜歡眾生、多所付出、不望回報的甘願行者啊!

所以,活在這個人與人亙動的群體中,自我的剪裁固然是一番必要的程序,任何剪裁的完成,仍然必須先「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為我想法」,就好像為了「扶樹」,就必須先犧牲掉「小枝葉的小我」──當必須有人犧牲或奉獻的時候,總是讓自己走在前面。正是透過這個「小我」,時時刻刻願意犧牲奉獻利他,才有團體未來美好前程。因為當一個被風吹倒的人,能夠這樣想、這樣做的時候,他不會一再地去掩護如駒過隙幻化無常的我,也不會為自己樹立許多有形的敵人與無形的障礙,那麼他再站起來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
扶樹與扶人
(
http://www.facebook.com/home.php#!/note.php?note_id=448138619719&id=403142035056)

某人做生意失敗了,但是他仍然極力維持原有的排場,唯恐別人看出他的失意。

宴會時,他租用私家車去接賓客,並請表妹扮作女佣,佳餚一道道地端上,他以嚴厲的眼光制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搶菜。雖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砰然打開櫃中最後一瓶xo。

但是當那些心裡有數的客人酒足飯飽,告辭離去時,每一個人都熱烈地致謝,並露出同情的眼光,卻沒有一個主動提出幫助。

某人徹底失望了,他百思不解,一個人行走街頭,突然看見許多工人在扶正那被颱風吹倒的行道樹,工人總是先把樹的枝葉鋸去,使得重量減輕,再將樹推正。

某人頓然領悟了,他放棄舊有的排場和死要面子的毛病,重新自小本生意做起,並以低姿態去拜望以前商界的老友,而每個人知道他的小生意時,都盡量給予方便,購買他的東西,並推薦給其它的公司。

沒有幾年,他又在商場上站立了起來,而他始終記得鋸樹工人的一句話:「倒了的樹,如果想維持原有的枝葉,怎麼可能扶得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