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典故事 (315)
- Nov 08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名稱女請佛緣
- Nov 01 Fri 2019 08:00
✪聞熏佛法正知見~宮殿夜叉。
- Nov 01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 佛分半座與迦葉共坐因緣之一。(2)
- Oct 25 Fri 2019 09:05
✪佛典故事~瞋恚對治鬼。(3/3)
- Oct 18 Fri 2019 09:40
✪佛典故事~ 佛分半座與迦葉共坐因緣之一。
- Oct 11 Fri 2019 09:30
✪佛典故事~瞋恚對治鬼。(2/3)
- Oct 04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瞋恚對治鬼。(1/3)
- Sep 20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悖慢佛法自招罪殃。
- Sep 13 Fri 2019 23:05
✪佛典故事~什麼是弊魔波旬的五力呢?
- Aug 30 Fri 2019 18:55
✪佛典故事~內官贖所犍牛得男根緣
- Aug 23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一念瞋心起 火燒功德林
- Aug 16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慎莫嫉妒人之善。
- Aug 09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 阿難尊者。(內含由於阿難向 佛乞求的堅請才能成就女眾出家)
- Aug 02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無盡燈法門。
- Jul 26 Fri 2019 09:40
✪佛典故事~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長者布施後悔因緣。
- Jul 19 Fri 2019 08:15
✪佛典故事~天界的五欲是會讓人著迷的,連菩薩到那邊去都會忘了學佛,何況是一般人!
- Jul 05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阿含經裡面頂生王的故事。
- Jun 28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貪愛酪的沙彌,他死了以後,就生到這個殘酪瓶中。
https://www.enlighten.org.tw/dharma/7/97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97集
由 正旭老師開示:「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真的嗎?
在這個《大智度論》裡面就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個沙彌,他心裡經常就喜愛這個酪。酪在以前是很難得的,現在大家要吃酪是很簡單,但是以前很難得。那麼這些施主有時候就會贈送這個酪給這些僧人,供養這些僧人。但是,因為這個沙彌他地位比較低,所以他每次都只能拿到人家分完的最後那一分;但是他心中又很喜歡它,然後不肯離開這個酪;因為太喜歡了,所以他死了以後,就生到這個殘酪瓶中。可能他比較早死,然後就生到這個殘酪瓶裡面,就是大家分完的這個瓶中。那個沙彌的師父,他已經證得阿羅漢道了,這些僧人在分這些酪的時候,這個阿羅漢就會說:「大家慢慢來!慢慢來!在分酪的時候要小心啊,不要傷到這個愛酪的沙彌。」那眾人聽了就覺得很奇怪,說:「這是蟲啊!你怎麼會說這個是愛酪沙彌呢?」那這個阿羅漢就答了說:「這個蟲呢,本來就是我的一個小沙彌,然後他因為太愛這些酪的緣故,所以他死後就生到這個瓶子裡面。」所以,阿羅漢的這個師父他每次分得到了這個酪,蟲在當中過來的時候,這個阿羅漢就會跟他講說:「你這個愛酪人啊!你要想想看,你到底是怎麼樣呢會生到這個地方來!」然後他才把這個酪給他。也就是說,起種種貪的時候是會下墮三惡道當中的。
- Jun 21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佛為比丘開示「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
https://www.enlighten.org.tw/dharma/11/85
學佛釋疑(三)第85集
由 正元老師開示:何謂「七情六慾」?為何要戒「七情六慾」?
為了要防止五欲的危害,所以 佛陀就會教導弟子們,應該要向內收攝自己的六根,不要隨意向外攀緣五欲境界。在《法句譬喻經》當中,佛陀就說了一個偈語,來提醒大家應該要「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法句經》卷1)關於藏六如龜,在佛世時,有這麼一個典故:是說有一位比丘,他獨自一人在樹林中靜坐修行,希望能夠在道業上有所實證。不過這位比丘,心中的欲望卻很浮動,總是隨著色、聲、香、味、觸等等的境界而起伏不定,像是每天托缽所得到的飲食的好壞,還是天氣的變化,都會讓他的心情受到影響,有時歡喜、有時憂愁,始終沒有辦法安定下來。這位比丘就像這樣子修行了十二年,始終都沒有辦法得道,他心裡就開始想說:「為什麼我用功了這麼多年,依然還是一個凡夫呢?」有一天,佛陀感應到這位比丘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了,於是就變化成一位沙門,來到這位比丘所居住的樹林,和他一起修道。有一天,他們一同看見有一隻烏龜從河裡爬上岸來,這時候又來了一隻饑餓的狐狸在尋找食物,狐狸一看見烏龜張口就咬,而烏龜為了保命,立刻就把頭尾以及四肢收到龜殼裡去了,狐狸努力了半天還是沒有辦法吃到烏龜,就只好悻悻然地離開了,烏龜等到狐狸走遠了,就把頭尾四肢伸了出來,悠哉地爬回河裡去了。佛陀這時就對比丘說:「你看世間人,還比不上這隻烏龜呢!當烏龜遇到危難的時候,還知道要收頭尾四肢。可是大部分的世間人,卻完全不知道無常鬼就在身邊窺視著,隨時準備要奪取自己的生命,卻還不斷恣情地放縱自己的六根,追逐外在的五欲六塵,造作種種惡業,而使得煩惱魔、死魔等有機可乘;因此就不斷地隨著業力的牽引,在六道中輪轉,無止盡地遭受百千萬種的苦難,而沒有休止的一天。」佛陀接著就說了這首偈語來勸告比丘,要「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這位比丘聽聞了 世尊所開示的這個偈語之後,忽然間心開意解,他就斷除了對世間五欲貪求的心念,而專注地用功修行,因此在不久之後就證得了阿羅漢果。
- Jun 14 Fri 2019 08:00
✪佛典故事~彌勒菩薩(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