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貼  頂生王 意不滿足而命終.jpg

一、https://www.enlighten.org.tw/dharma/7/124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124集
由 正禮老師開示:佛教反對節制生育嗎?

摘錄部分如下供參考:

譬如說,《阿含經》裡面就有一個頂生王的故事,說有一個轉輪聖王他有非常大的威力,他有一千個兒子。可是有一千個兒子,他還不滿意啊,然後他征服了閻浮提;可是有了南閻浮提還不滿意,他又去征服了東勝神洲、北俱盧洲、西牛賀洲,全部都去征服了,所以他成為四大洲的聖王。除了這樣還不滿意,他又跑到……他有這個大神足,有如意足,他可以上升到忉利天去,然後跟忉利天分半座。可是,他跟忉利天的釋提桓因同坐的時候,他還是不滿意,因為他的福德跟忉利天人已經相當了,只有一點點不一樣;他還是不滿意,結果他就起了一個念,說:「我的寶座是不是可以我一個人坐,不要讓釋提桓因坐?」就起了這個壞念頭之後,他就墮入回人間,然後生了重病,要死了。這個時候這個頂生王的大臣就問他說:「大家如果問頂生王為什麼會死掉,請問我們應該怎麼回答?」這個頂生王就跟他的大臣說,這個時候就應該跟大家說,說:這個頂生王啊,「得閻浮洲,意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得七寶,意不滿足而命終。千子具足,意不滿足而命終。」乃至,「頂生王具足五欲功德色、聲、香、味、觸,意不滿足而命終。」(《中阿含經》卷十一)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能滿足他的子嗣,那這樣子他就沒有辦法在人間裡面安穩的生活;所以,「意能夠滿足」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對於子嗣的一個決定。那至於節育,那是每一個人的決定;如果他覺得應該節育,他覺得說「我的子女數到多少就好了」,只要我們能夠如法的去節育,不產生殺害眾生,不產生殺害自己子女的方式,都是可以採用的節育方法。

 

二、茲摘錄《頂生王因緣經》供參考 :

《頂生王因緣經》卷6:「佛言:「大王!彼頂生王始自初居童子之位[3]至太子位,及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統輪王位;又於七金山住,乃至詣彼三十三天歷諸分位;於其中間總經一百一十有四帝釋謝滅。大王當知,帝釋壽量者,人間百年三十三天為一晝夜,三十晝夜而為一月,亦十二月乃成一年,天中千年是彼壽量;以彼千年校計人間,即三俱胝六百萬歲。

「復次,大王!其頂生王,昔於三十三天起念,欲其帝釋天主分于半座;是時迦葉苾芻方為帝釋。又頂生王復起是念:『若帝釋天主於此座中即謝世去,天上人間我為王者,豈不快哉!』是時迦葉如來為帝釋天主,其頂生王具大勝福、有大名稱,於一念中起心過失,減沒神[4]力還復退墮,疾惱所纏而謝世去。」

佛言:「大王!彼頂生王者豈異人乎?即我身是。我於爾時廣施眾生利益安樂,趣無上智,然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多諸魔障,由因緣力之使然故。」

爾時,憍薩羅國主勝軍大王忽生疑念,前白佛言:「世尊!彼頂生王久遠因中,修何行業而能感此,宮中自然雨金錢七日?」

佛言:「大王!過去久遠有佛出世,號一切增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時有長者子,於彼國中與一童女依世法儀媾夫婦事。其婦持以四寶所成妙華及甘美飲膳而奉於夫,[1]其夫受已,持是寶華乘車而歸;於其中路見彼一切增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次第經[]游庠序而行。其長者子見佛世尊三十二相殊妙莊嚴,即起最上清淨信樂,下車肅恭持華奉獻;以佛世尊威神力故,即變其華大[2]若車輪盤旋空中或飄或止。時長者子起清淨心,說伽陀曰:

「『以此布施廣大因,  得佛世間自然智;

 願我速越生死流,  先佛未度者皆度。

 一切增上佛大僊,  我所奉上悅意華;

 願我以此廣大因,  圓滿所求無上道。』」

佛言:「大王!彼頂生王以是因故,於自宮中雨金錢七日。」

爾時,勝軍大王復白佛言:「世尊!彼頂生王又以何緣,於四大洲統輪王位,乃能至于三十三天?」

佛言:「大王!過去久遠有佛出世,號毘婆尸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佛以其正法教化眾生,次第至于滿度摩帝城。一時,如來入城乞食,時有商主名曰廣作,見於如來巡行乞食,勝相希有;發清淨心,持少綠豆擲置鉢內,以奉世尊。時豆四粒入于鉢中,一粒旋轉擊鉢振聲然後墮地,餘豆亦還流散于地。時彼商主見是相已起清淨心,即以伽陀發誓願言:

「『以此布施廣大因,  得佛世間自然智;

 願我速越生死流,  先佛未度者皆度。』」

佛言:「大王!是時商主於毘婆尸如來所,雖以少物施佛世尊,由心清淨,彼時四豆入於鉢中,後感報應於四大洲統輪王位;其有一豆擊鉢振聲方墮地者,後感報應能至三十三天。又復大王!而彼一豆若不墮地得置鉢中,後必報應為天中主;由墮地故,但統人間不為天主。大王!彼商主者即頂生王是。由於佛所種是善根,以彼世尊大悲攝受故,得大果報、具大名稱、有大威光。是故大王!其有智者,於佛世尊隨力所應修諸施行。如其所說,當如是學。」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六」(CBETA, T03, no. 165, p. 405, c14-p. 406, b22)

[3]〔至太子位〕-【明】。[4]力=通【明】。[1]〔其夫〕-【明】。[2]若=如【明】。

 

《中阿含經》卷11〈王相應品 6〉:「「阿難!彼頂生王即到三十三天。彼頂生王到三十三天已,即入法堂。於是,天帝釋便與頂生王半[3]座令坐,彼頂生王即坐天帝釋半[*]座。於是,頂生王及天帝釋都無差別,光光無異,色色無異,形形無異,威儀禮節及其衣服亦無有異,唯眼眴異。
「阿難!彼頂生王而於後時極大久遠,復作是念:『我有閻浮洲,極大富樂,多有人民,我有七寶,千子具足,及於宮中雨寶七日,積至于膝。我亦復有瞿陀尼洲,亦有弗婆鞞陀提洲,亦有欝單曰洲。我又已見三十三天雲集大會,我已得入諸天法堂。又天帝釋與我半座,我已得坐帝釋半[*]座,我與帝釋都無差別,光光無異,色色無異,形形無異,威儀禮節及其衣服亦無有異,唯眼眴異。我今寧可驅帝釋去,奪取半[*]座,作天人王,由己自在。』
「阿難!彼頂生王適發此念,不覺已下在閻浮洲,便失如意足,生極重病。命將終時,諸臣往詣頂生王所白曰:『天王!若有梵志、居士及臣人民,來問我等:「頂生王臨命終時說何等事?天王!我等當云何答梵志、居士及臣人民?」』
「時,頂生王告諸臣曰:『若梵志、居士及臣人民,來問卿等:「頂生王臨命終時說何等事?」卿等應當如是答之:「頂生王得閻浮洲,意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得七寶,意不滿足而命終。千子具足,意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七日雨寶,意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得瞿陀尼洲,意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得弗婆鞞陀提洲,意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得欝單[*]曰洲,意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見諸天集會,意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具足五欲功德色、聲、香、味、觸,意不滿足而命終。」若梵志、居士及臣人民,來問卿等:「頂生王臨命終時說何等事?」卿等應當如是答之。』」
於是,世尊而說頌曰:
「天雨妙珍寶,  欲者無厭足,
 欲苦無有樂,  慧者應當知。
 若有得金[4]積,  猶如大雪山,
 一一無有足,  慧者作是念。
 得天妙五欲,  不以此五樂,
 斷愛不著欲,  等正覺弟子。」

於是,世尊告曰:「阿難!昔頂生[5]王,汝謂異人耶?莫作斯念,當知即是我也。阿難!我於爾時為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爾時說法不至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訖。爾時不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慼,亦未能得脫一切苦。阿難!我今出世,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土>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我今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我今說法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我今得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慼,我今已得脫一切苦。」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1, no. 26, p. 495, b15-p. 496, a13)
[3]座=坐【宋】*【元】*【明】*。[*3-1]座=坐【宋】*【元】*【明】*。[*3-2]座=坐【宋】*【元】*【明】*。[*3-3]座=坐【宋】*【元】*【明】*。[*1-10]曰=越【明】*。[4]積=𧂐【宋】【元】【明】。[5]王=者【宋】【元】【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