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11/101
學佛釋疑(三)第101集
由 正德老師開示:『信佛』與『學佛』有何不同?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要進行的單元是「『信佛』與『學佛』有何不同?」
我們來探討這個題目:信佛者可以因為對佛法僧三寶生清淨信,而學習如何可以成佛,就稱為學佛。而反觀其他宗教,信上帝者可以進一步地學習,如何可以成為上帝嗎?信母娘者可以進一步地學習,如何可以成為母娘嗎?其信徒絶對找不到有法可以學習的。那麼佛法呢?顧名思義就是成佛的法門。佛教就是 佛陀教導弟子們如何次第修學成佛的方法與方向,學佛的基礎當然就是要先信佛。那如何才叫作信佛呢?我們先來看看《阿含經》文中的開示,在這一段經文中這麼說:「時,釋摩男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信?』佛告釋摩男:『於如來所,深生信心,安住信中,終不為彼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不信所壞,是名優婆塞信。』」(《別譯雜阿含經》卷8)這一段經文中這樣說:「說什麼叫作優婆塞信?」優婆塞信就是指說,歸依三寶在家修學以清淨信而安住於佛法的男眾,就稱為優婆塞信。佛陀告訴釋摩男說:「假如這一位男眾,對於如來成就真實功德能利益眾生,這個部分深生信心而能夠安住於信心中,終究不會被在佛門中的假出家人、或是外道的修行人、或是欲界天人、或是天魔、或者是色界天的天人,乃至於是人間的人,因為他不信受佛陀是三界至尊,不信受佛陀所成就的是無上正等正覺,被他們所擾亂而破壞他們的信,而另外去尋求歸依天神、或者母娘、或者金剛上師,以為可以得到與佛陀一樣的法、或者超越佛法而毀壞對佛陀的清淨信,這樣才是真正的信佛。」
但是信佛的「信」也是有差別的,這個差別我們來舉《大般涅槃經》中 佛陀所說,經文中說:「善男子!信有二種:一者信,二者求。如是之人雖復有信不能推求,是故名為信不具足。信復有二:一從聞生,二從思生。是人信心從聞而生不從思生,是故名為信不具足;復有二種:一信有道,二信得者。是人信心唯信有道,都不信有得道之人,是故名為信不具足。」(《大般涅槃經》卷36)這一段經文中 佛陀說有這樣的一個三種信不具足的人,第一種就是他能夠信受真如的說法,可是不能推求,這一種也是信不具足的一種;第二種信不具足,是他的信心是從聽聞而來,而自己不能從思惟中來生出這個信心,這是第二種信不具足的人;第三種,他相信有解脫道、佛菩提道,可是他不相信有得道之人。
這三種信不具足的人,我們來一一為大家說明。第一種有信而不能推求的,就像什麼樣的人呢?就好像說他相信有真如自性,但是他卻不能推求真實與如如的義理,在不真實與不如如的意識境界去執取見解,想要將不真實的心修成真實,而堅持意識心是不生不滅的有真如性。可是所謂真實的意思,祂是要本來不虛妄、不會斷滅的,而不是從虛妄法來把祂轉變成真實法,一旦是有轉變的法祂就不是真實,也就是要來認識一下,佛法中所說的這個真實與如如是什麼?
譬如說「如如」,所謂的如如,祂是屬於對於一切六塵都不會去分別,可是這個是祂本來就這樣,不是轉變而來。我們的意識心祂一向是善於分別諸法、善於分別六塵諸法,也善於分別內心種種境界法,如果說要把祂轉變成什麼都不分別,可是意識心是沒有辦法變成什麼都不分別,因為祂最終還是要分別祂自己安住在什麼境界中,那這樣還是分別;所以意識心祂是不可能被轉變,從虛妄變成真實,從能分別而轉變成不分別。這個意思就是說,他要能夠推求,如果不能推求的話,就屬於信不具足;要推求說,到底佛法中的真實與如如是什麼意思,所用的真實一定是相對於虛妄,那就要認識到虛妄法本身的本質是什麼?虛妄法的本質就是因緣所生法,然後祂會經過因為有出生所以會壞滅;又會壞滅,又會能夠轉變,這樣的話,就表示祂是虛妄法,祂是透過因跟緣所出生的,所以真實法祂絶對不是因緣所生法,因為真實與虛妄是相對的,所以這樣子叫作推求。所以對於信的部分,聽聞了這個真如的義理,要能夠自己去推求真如的義理道理是什麼。
第二種信不具足,就是說他的信是從聽聞而生,但是不能思惟;是什麼情況下,我們舉個例來說。譬如說,他聽聞到大般涅槃「常樂我淨」,而對這裡生起信心,可是他卻看到 如來示現捨報入滅,他不能思惟 如來祂是具足有為涅槃與無為涅槃,而卻主張說:「如來身祂沒有常樂我淨。」我們就來為大家解說一下,什麼叫作有為涅槃與無為涅槃。有為涅槃指的是能夠滅貪瞋癡,能夠斷除一切的隨眠,能夠把愛見的網斷裂掉,能夠竭盡無明流而拔除煩惱毒箭,能夠滅盡不善法,遠離一切的憍慢、疾病以及眾苦的逼惱,這樣的情況之下就稱為涅槃;佛陀在人間示現成佛後,捨報入滅即是屬於有為涅槃的示現。無為涅槃指的是什麼呢?無為涅槃指的是這個法本身,祂是無相無分別與所分別的,祂永遠息滅一切諍論、一切煩惱結使、真如無我,而且絶諸意樂與所求;祂從來不會生起祂想要生天、祂想要成就不分別、祂想要去累積多少福報、祂想要去修道,祂從來没有這些意樂與所求,祂不是覺知心與覺知心相應的心所法的境界,這個無為涅槃,佛陀雖於人間示現成佛後捨報入滅,但是這個基礎還是以無為涅槃為基礎,因為無為涅槃本身所說的是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前提下來說的,佛陀雖然在人間有示現捨報後入滅,但是 佛陀祂本身雙具有為涅槃與無為涅槃,所以 佛陀所得的大般涅槃祂是常住安樂的,一切眾生都同樣具備了常住的因地法身;這個因地法身,就是我們說的本來自性清淨解脫的,祂是不生不死的,所以稱為無為涅槃。但是眾生在還沒有修證有為涅槃之前,就沒有成就所謂的清淨法界,佛陀祂已經具足成就了無為涅槃、有為涅槃,已經成就了清淨法界,所以 佛陀大般涅槃祂是「常樂我淨」的。
信不具足的第三種是說,他信有道,而不信有得道者。他相信有解脫道、有佛菩提道,可是他卻不相信有久學菩薩善知識,他可以自己明心開悟,他可以被三乘經典驗證而不會互相矛盾,他也可以教導學人建立佛菩提的正知正見,來修學六度波羅蜜而開悟。除了不信有得道者,這個人他也不信自己能得所謂開悟的法或者解脫道的法,這樣的人就是信不具足的第三種。那麼真正的信佛到底該如何作呢?我們來舉個經中的經文來為大家說,在《信佛功德經》中有這樣一段經文的開示:「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佛宣說廣大甚深最勝妙法,乃至善不善業及諸緣生法,我皆如實一一了知。了一法已復修一法,修一法已復滅一法,滅一法已復證一法。是故我今於佛起信,是真正等正覺。」(《信佛功德經》)這裡舍利弗稟白 佛陀說:「世尊所宣說的廣大甚深最勝妙,所謂如來藏正法,以及在為二乘人方便的解說,這個方便的解脫法,以及說了這些造作善業生天的善法,造作惡業會生到三惡道這些因果之法,以及說一切法都是緣生緣滅的法。」舍利弗說他都是如實的一一了知。以這樣一一了知為前提,然後了一法修一法。也就是說,如實了知在三界中有生就是苦,不再於三界中出生就是解脫;因此他了知這個道理以後,就來修學如何解脫於三界生死的苦;接下來就是修一法要滅一法。在修學如何解脫於三界生死之苦,就要來斷除我見。因為如果沒斷除我見的話,就不能斷除我執,因為我見、我執它就是造成生死的因;這樣子的話,所以要把我見我執來滅除,所以這個叫修一法已要滅一法。
接下來說,要滅一法要證一法,舍利弗這裡講的是說,他斷了我見證了解脫果的初分,乃至說開悟證得涅槃本際如來藏,對於 佛陀以及 佛陀所說的法,隨著真實修證而信心越發堅固。修學佛法雖以信為根本;但是卻要如舍利弗所說,而如說修行有所斷、有所證,增長信心使得信根具足。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要跟大家解說,如果說今天是信佛學佛,而不是說信佛學羅漢道,前面舍利弗所說的是說,相信佛所說的解脫道,所以呢要真正進入這個解脫道法中,一一來次第修學、次第修證;可是那只是解脫道的法,如果說是信佛學佛,當然要先學菩薩行,那先學菩薩行這個部分,到底要學哪些菩薩行呢?
我們舉《菩薩瓔珞本業經》中所說來為大家解說,經中這麼講:「佛子!我說菩薩次第六入法門無量功德,如是六入法門一切菩薩無不入者。」(《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在經中告訴我們說:「菩薩次第六入法門的無量功德,指得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以及十地、等覺、妙覺這六入法門,菩薩一定要依次第這樣來進入修學,也就是這個六入法門。」一切菩薩沒有說他不必修學這六種而能夠成就菩薩道最後能夠成佛的,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人會看到,達賴喇嘛所領導的喇嘛們,他們主張說:「他們可以即身成佛。」即身成佛,可是呢你看,他們在學習的過程裡面,卻沒有看他們在學習所謂的十住行要來開悟證得如來藏的法。因為在六入法門裡面,所謂的十住之前要有十信,那麼修十信就要對三寶修供養,可是他們卻是以所謂的四歸依——就是要把三歸依之上加一個歸依金剛上師為主,一切的供養都是在供養他們自己所稱的金剛上師,對於三寶的供養卻很少看到,而傳授給他們的信徒的法門卻是要他們儘量來供養上師,供養上師以後認為他的信就滿足以後,傳授給他的就是入門修所謂的欲界煩惱最重的所謂的雙身法。我們檢討一下,這樣的話,他是不是菩薩?如果從六入法門來看的話,表示說這個信滿足了嗎?信滿足了以後才能修十住行,十住最重要的關鍵點就是要在七住位實證般若,但是實證般若之前又要來熏習般若,熏習般若正知正見上要能夠知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這個般若的基礎是來自於因為如來藏本身的不生不滅,所以才有所謂的般若的中道,如果離開了如來藏本身這個法,在現象界來說的話,是沒有般若可說的。現象界的一切法完全是墮在所謂的生滅法中,完全墮在這個一邊斷見法中;這樣來看的話,他們又沒有所謂十住應該修的法門,既然沒有十住應該修的法門,如何能夠說跳躍過信位、住位,而說他現在就是馬上要修成佛的法門呢?所以我們從簡單的一段經文中來看就知道,沒有一位菩薩他可以不要入這六入法門的。
而且既然是要當菩薩就一定要受菩薩戒,受菩薩戒以後就告訴我們不能誹謗菩薩藏,菩薩藏指的就是什麼?就是如來藏正法。所以我們從這一點來看待,如果說信佛學佛,你是一定要學菩薩行,可是在達賴喇嘛所帶領的喇嘛們所學的這個入菩薩行卻又是完全違法,這六入法門中要以十信為基礎再進入十住位中修學,當然最重要的檢查就是要能實證法界實相心¬如來藏;可是他們所開闢出來的、鋪陳出來的法卻完全沒有這些內容,而且最重要的是也不受菩薩戒,而卻是以所謂的三昧耶戒來代替,而三昧耶戒基本上是在規範修學者,一定要修學所謂的雙身法,所以這個名稱上雖然取作入菩薩行,感覺好像說信佛學佛要學菩薩,可是本質上你卻看不到他是在學六入法門,從信位開始要滿足信位的這功德,接著進入住位滿足十住位功德,從前面最簡單兩個十信位、十住位來檢討,就已經完全沒有這些法的成分在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信佛、學佛千萬一定要依照 佛陀的開示,要怎麼辦呢?一定要知道什麼叫六入法門?六入法門的功德是什麼?那麼信位的功德就要讓自己能夠滿足對三寶的信。對三寶的信一定知道自己學的法是佛法,而外於 佛陀所傳的法,再也沒有比 佛陀所傳的法更高,而所謂超越顯教的法。如果說今天你親近的善知識告訴你,他的法門是超越顯教的法,能快速成佛的,你就要檢討了。既然是超越佛法了,那它是佛法嗎?那就不是佛法了。這樣的話,這裡的信就要檢討,因為信不具足;既然信不具足那就不能進入住位,所以信佛、學佛要能夠以經典中 佛陀的開示,當作一個什麼?當作法鏡來鑑照,來鑑照這些法到底能不能到達信這個法,能不能讓你學習而成就佛法。
所以在能夠滿足十信位,應當要具足的信根的前提下,才能夠進入住位中修學,進入住位中修學的話,就要來了一法修一法,了什麼法?修什麼法呢?了知進入住位裡面,就是要能夠修學現象界五蘊空以及般若空,修學般若空就要能夠知道五蘊的法內容是什麼?五蘊法的內容就是色受想行識。自己這個覺知心本身祂就屬於識蘊裡面的意識心,既然是屬於五蘊中的心,那就不可能轉變為真實,祂就不是金剛不壞的心。了一法修一法就告訴我們,既然進入住位就是要了知什麼是現象界的五蘊空?什麼是般若空?前提就是要先修學五蘊空相的法。五蘊空相法的前提就是要知道,五蘊是虛妄不真實。接下來要讓自己有能力能夠進入修學般若空,這個能力就是要能夠,第一個要修學布施、要供養三寶,然後要能夠去行布施利益眾生,讓眾生能夠接著一樣能夠接觸正法、能夠修學正法;接下來當然最重要就是要受菩薩戒,因為沒有一位菩薩不受菩薩戒的。就像 佛陀說:「沒有一位菩薩不入六入法門的。」所以了一法修一法,當然就要修學菩薩戒。那麼修一法滅一法最重要就是,既然修了這個五蘊空相的法就要滅除我見,不滅除我見的話,如何能夠在這個七住位能夠證得這個般若空法呢?所以修一法滅一法的道理也是一樣。從菩薩道的法道來講,也是一定要遵循,就像舍利弗告訴我們的,這樣才叫信。
那麼滅一法已復證一法,既然能夠滅除五蘊中的顛倒想的我見;那麼五蘊本身並不代表就是法界全部的法,五蘊只是因緣所生法,那被什麼法出生呢?就是被法界實相心如來藏所出生,這個法界實相心指的就是如來藏,祂是可以實證的。所以進入這個住位裡面要先熏習所謂的五蘊空相的法,而且要能夠真實的斷我見,接下來熏習般若空法,接下來就要實證般若空法的心,祂就是如來藏心——第八識如來藏;這樣子修學來次第入十住位,因為六入法門前面的十信、十住,後面還有十行、十迴向,以及十地、等覺、妙覺。前面如果說這個十信不能滿足,當然沒有辦法進入住位中修學,所以信位十信一定要滿足,才能夠信受 佛陀所說的這個五蘊空相的法,以及般若實相空的法,所以我們要知道信佛學佛要先學菩薩行;可是菩薩行一定要是在佛法中正知正見,在正法中的這個菩薩行。
所謂正法呢,就是真正能夠永遠不滅的法才叫正法。什麼法才叫作真正永遠不滅的法呢?就是如來藏正法。為什麼意識心不叫正法呢?因為意識心的境界都是因緣所生法,祂在一期生死中一定會斷滅。而且意識心的最高境界是到哪裡呢?是到所謂的非想非非想定,是在無色界裡面,但是祂還是屬於三界中的生死法。所以意識的種種境界都不叫正法,所以信佛學佛要先學菩薩行,一定要進入正法中修學。
今天就為大家解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學佛釋疑(三)影音連結
正覺教團法界弘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