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天南電台詹子峰2822933音樂世界節目轉載分享) 


某人來到神面前祈禱:“萬能的神呀,請您賜予我幸福。” 
神慈祥地望望他的子民:“我的孩子,你今年多大了?” 
那人回答:“神啊,我今年60歲了。” 
神感到奇怪:“難道你60年來沒有幸福過?” 
那人搖搖頭:
“我10歲時不懂得幸福;
20歲時忙著追求學問文憑;
30歲時拼命掙錢購房買車;
40歲時為求升遷與高薪而努力;
50歲時我整天為孩子們的前途奔波;
60歲時四處求醫問藥醫治可恨的病痛……”
 神嘆了一口氣:“我可憐的孩子,我真的欠你太多的幸福。

我將賜予你幸福,但你的心裡充滿了名利、煩惱、勞累與仇恨,
孩子,你將在哪裡安置我賜予你的幸福?”那人恍然大悟,他拋棄了名利、煩惱、勞累與仇恨……他,成為了智者。   《參考: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56568.html》



人生中從不懂得幸福的實質意涵,以為幸福是向外追求獲得擁有許多,所以付出全部心力揳而不捨的拼命追求想獲取滿滿的財、色、名、食、睡等五欲幸福,無奈即將到手或已到手的幸福總是被無明不能知足的自我所矇蔽而不自知,致使生命中充滿著不知感恩、貪婪、名聲、嫉妬、憤恨、抱怨、……等等難以計數的比較、計較──「人心不足蛇吞象」之苦惱;這不正符合了有句話說:「有些事要用一輩子去懂」的人生道理。在人生路上走走看看,路邊風景流逝無常,那一幅美景曾為我而留?

「生命誠可貴,真理價更高。」 
 
到手的身外之物,向來是緣生緣滅,但是如果一切都是「空」, 佛陀也不會說:《首楞嚴義疏注經》卷5:「寧起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CBETA, T39, no. 1799, p. 894, c1-2),認為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了,連精神體也都不再存在的,叫作斷滅論,這在佛法中叫做斷見, 為了生命的學習不落入「斷滅空」「頑空」的「斷見」中,為了學習 佛陀所教示的「不生不滅」「生命根源」的「真理」智慧,為了寫出一些利益有情生命的文章,我們這個團體無不卯足全力,盡情揮瀉道盡生命成長經驗,雖然文筆不是最佳,但是眼看著眾生面臨生命的種種折磨與苦難,內心深處無不希望點滴生命學習經驗,能夠提供人們參考,以減少人們生命成長摸索的寶貴光陰,進而化育成為有緣者的智慧結晶,把手共遊佛法心海,共同點亮人類生命之光。這是我們的心願,也是我們共同祝願大家一起在人生舞台上成長的莫大心聲!


自從進入同修會後,一直深深的感受到在人間的菩薩一再以 佛陀智慧為人付出的真心誠意,最近更是強烈的感受到這股力量,這是來自發生在我們這一群義工小團體中的真實故事,有一位同修很熱心的供應一些文章給同修們,大家無不對她心存感激,因而同修間就有了一些書信往返聊表心跡,大夥兒在道業上為了利他的亙相砥勵,誠是以心交心,以法會友的君子情誼,從來不敢逾越講堂禁制攀緣的規矩門風,只是一心要佛弟子們在法上精進護法,如此學習如來正法之情操,真是令人感動莫名,所以就敬列部份令人為之動容的書信內容以饗讀者。


同修甲:
我寫了一篇文章貼在自己的部落格,鼓勵我自己,也鼓勵發心菩薩。阿彌陀佛!
 
『每個人都可以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我從朋友寄來的商業週刊簡報版,看到神田昌典很棒的一句話:
  「只有蛻變為蝴蝶,
    才能四處傳播花粉,改變這個世界。」


儘管作者是以世間的智慧,談著企業人該有的企圖心及上進心。但是我卻從中看到人世間以外的智慧,或者說,多情人的堅持及眼淚。


人世間的多情人不太多,就像一瓢奶粉溶到一盆水裏看不見的那樣多。這些奶粉顆粒努力想要發揮影響力,幫助千萬億倍的後知後覺、不知不覺的人,困難度就像牛奶要還原成奶粉是奶粉、水是水那樣的難。


因此,多情人走的,是一條漫漫長路。在這條路上,不是每個多情人都能走得順遂、走得昂揚……更多的人,一路走來有時絆腳、有時踉蹌。然而多情的人不斷忍起眼淚,只為了心中利益自他的癡情與堅持。


親愛的朋友:無論走在這條路的哪一段,請記得鼓勵自己──


 「毛毛蟲只要活著,就有變成蛹的一天。
  儘管蛹看起來像死了一般,卻正在準備成為蝴蝶。」


同修乙的回應::
『對於各位菩薩的讚歎,末學實在不敢當,其實末學很喜歡上網東逛西瞧,所以蒐集網路資料對末學而言是如魚得水,一石二鳥,既可滿足上網的樂趣又可護持正法,實在太好了! 恩師曾說 世尊的每一位弟子都有自己的"第一",不光是十大弟子才有,相信每位菩薩也都有自己最擅長的。而且蒐集密宗資料,有時像在玩拚圖一樣,乍看之下不相關的事,結果最後卻發現彼此的關聯性,這非常有趣;記得以前轉寄過一封蘋果創始人的演講給各位菩薩,裡面有一段話末學印象蠻深的,意思大約是「人生是由很多零碎的片段所組合的,有時要到最後才發現那些碎片的意義。」佛菩提道像是極漫長的馬拉松一樣,大家的終點都一樣,但沿途的風景卻各有不同,大家速度也不一樣,但菩薩不是彼此的競爭對手,而是互相扶持這樣跑完全程的,所以也祝願彼此:

   「護持正法
     道業早成」

還要謝謝菩薩寫出那麼精采的文章鼓勵末學。』 


同修丙: 
『讚歎菩薩們!
寄上老師勉勵末學的一句話:
「菩薩道上要不斷地更精進、更清淨!」
大家淨業綁在一起、福德也綁在一起!』


看完同修們的悲心發露,不禁使我聯想到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所開示的「菩薩的悲」:

 《瑜伽師地論》卷44〈16供養親近無量品〉:
由四緣故悲名大悲。
一緣甚深微細難了諸有情苦為境生故。
二於長時積習成故。謂諸菩薩經於無量百千大劫積習所成。
三於所緣猛利作意而發起故。謂諸菩薩由是作意悲所執持。為息有情眾苦因緣。尚能棄捨百千身命。況一身命及以資財。於一切種治罰大苦。為諸有情悉能堪忍。
四極清淨故。謂諸菩薩已到究竟菩薩清淨。若諸如來已到佛地如來清淨。又諸菩薩由前所說百一十苦。於諸有情修悲心時。則為修習一切菩薩所有悲心。復能速證悲意樂淨。證入菩薩淨意樂地。於諸有情。獲得菩薩極親厚心。極愛念心。欲作恩心。無厭惓心。代受苦心。調柔自在有堪能心。諸聖聲聞已得證入。苦諦現觀已到究竟。於苦深遠厭俱行心相續而轉。不如菩薩於諸有情悲前行心正觀墮在百一十種極大苦蘊。
菩薩如是以所修悲熏修心故。於內外事無有少分而不能捨。無戒律儀而不能學。無他怨害而不能忍。無有精進而不能起。無有靜慮而不能證。無有妙慧而不能入。是故如來若有請問菩薩菩提誰所建立。皆正答言菩薩菩提悲所建立。(CBETA, T30, no. 1579, p. 537, a7-29)


能夠與一群悲心深重,使人們身心溫暖智慧增長令人不得不讚歎的法侶們共俱,能夠與這些善知識們共切共磋,是多麼的榮幸!多麼的幸福!願我們隨時彼此惕勵「菩薩從大悲中生」,以棉薄心力略報佛恩、師恩、眾生恩時,進而在生命長河裡永無止盡地向 佛陀學習了知眾生無量無邊的苦處而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悲心。


這是我與同班同學發自內心深處永不壞滅的誓願──「菩薩菩提悲所建立。」──
 希望以非心心之悲心感化一切有緣無緣有情同入毗盧性海同證菩提成就佛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