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吃素不殺生、天下殺生與我無關
古德云:「千百年來碗裡羮,寃聲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首偈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我們碗盤裡面的眾生肉,都是許許多多的眾生被殺害而來的,因此那些被殺眾生的怨恨哀嚎聲就像大海一樣難以平復;所以如果想要知道世間會有那許許多多的刀兵劫(像是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的因緣,我們只要聽聽半夜屠宰場裡,殺豬宰羊等種種的悲慘哀嚎聲音就可以知道了。
第六節 吃素不殺生、天下殺生與我無關
古德云:「千百年來碗裡羮,寃聲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首偈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我們碗盤裡面的眾生肉,都是許許多多的眾生被殺害而來的,因此那些被殺眾生的怨恨哀嚎聲就像大海一樣難以平復;所以如果想要知道世間會有那許許多多的刀兵劫(像是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的因緣,我們只要聽聽半夜屠宰場裡,殺豬宰羊等種種的悲慘哀嚎聲音就可以知道了。
百喻經(三五)寶篋鏡喻
「昔有一人,貧窮困乏,多負人債無以可償,即便逃避至空曠處;值篋滿中珍寶,有一明鏡著珍寶上以蓋覆之。貧人見已,心大歡喜,即便發之見鏡中人,便生驚怖,叉手語言:
「我謂空篋都無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篋中,莫見瞋也。」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0/2295-a10_0040
布施本來是累積福德的善行,但是如果布施的時候,同時犯下了不好的事相,那麼在未來的善果報中,就會引發附加的惡業。有那個善果報,但是善果報中,卻隱含著惡業在裡面。例如 世尊在《分別業報經》裡面說到:修行人行大布施,可是這個人個性著急,心中多瞋,不能夠依止正念來修持,那麼他死後就會是龍身報——變成龍族;能夠修大布施,但是卻喜歡輕慢於別人,死後就會變成大隻的金翅鳥;個性像狼一樣的人,貪求不知足;像獅子一樣,代表他愚癡。所以持戒卻沒有清淨的智慧,雖然自身持守戒律嚴謹,可是卻輕慢於別人,所以他就會墮落到獸中,卻為獸王。也就是說一個修行人,能夠懂得作大布施,但是個性急躁多瞋恚,不能夠依止正念而修行,這樣子的話,他未來就會投生為龍族,雖然有著世間的財寶、眷屬,受用豐饒這樣的一個大福德,可是身上卻要承受著火燒跟蟲咬的惡報;修行人如果能修大布施,但是對眾生多所輕慢,未來生投生為大鵬金翅鳥;如果多貪求者,未來世會投生為狼;性多愚癡者,則投生為獅子。如果是持戒的修行人,卻不懂得去修證清淨的智慧,雖然自身持戒精嚴,但是輕慢於別人,未來就會落入畜生道,去作那個畜生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