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9/4386-a19_062
由 正源老師開示
維摩詰菩薩開示說:【何謂縛?何謂解?貪著禪味是菩薩縛,以方便生是菩薩解。】(《維摩詰所說經》卷2)平實導師解釋說:「縛,有解脫道上的縛,也有佛菩提道中的縛,這又跟方便善巧有關係,不一定是證悟了如來藏才能離縛,也不一定證悟了如來藏就能全然離縛。……貪著禪的味道就是菩薩的纏縛,換句話說,對於證悟的境界若有所貪著,就是纏縛;對於禪定的境界有所貪著,也是纏縛。」而 維摩詰菩薩說解脫是從種種方便中出生的,為什麼菩薩的解脫跟方便也有關係呢?為什麼說不一定要開悟了才能得解脫?沒有開悟無妨也可以得解脫?
維摩詰菩薩接著開示:【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何謂無方便慧縛?謂菩薩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而自調伏,是名無方便慧縛。何謂有方便慧解?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有方便慧解。何謂無慧方便縛?謂菩薩住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眾德本,是名無慧方便縛。何謂有慧方便解?謂離諸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眾德本,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維摩詰所說經》卷2)
這段經文中,提到了方便慧、慧方便、縛和解,這四個法,然後組成四種不同的情況;就是說沒有方便慧的人就會自我繫縛,有方便慧的人就可以得到解脫;沒有慧方便的人會被繫縛,有慧方便的人得到解脫。
經文中,維摩詰菩薩一一界定了這四種情況,再經過 平實導師詳細說明,讓我們理解到「方便慧」是指還在凡夫位的菩薩,也就是修學佛菩提菩薩道,而沒有斷我見、證真如實相的信位及外門行六度的菩薩;「慧方便」則是指已經斷我見,並且開悟證真如的七住到十迴向滿心的三賢位菩薩。既然,方便慧與慧方便,所指的是不同階位的菩薩,那麼就如同小學生與中學生,由於各自學習的目標並不相同,所應該具有的智慧與方便善巧,自然有所不同;相同的,凡位菩薩與賢位菩薩,在佛菩提道修習的目標也不相同,凡位菩薩修習的首要是求見道,也就是斷我見,證真如實相如來藏,成為賢位菩薩;至於已斷我見,見道證悟如來藏的賢位菩薩,他修習的目標則是要完成見道位的修學,通達般若總相智與別相智,進入初地成為聖位菩薩。
所以,「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是說不斷我見,也不證如來藏的凡位菩薩,應該如何修行才能解脫而不被人間錯誤的想法繫縛?就是在於有沒有方便慧,沒有方便慧就會被繫縛;反之,另一位因為有方便慧,所以生生世世在人間行菩薩道時,都不會被人間的境界所繫縛,因而解脫於錯誤的知見,很快就能斷我見、證悟如來藏,成為見道的賢位菩薩。
那「方便慧」既然是凡位菩薩,能不能解脫錯誤知見,不被人間境界繫縛,見道成為賢位菩薩的依憑;那什麼是「方便慧」呢?平實導師解釋說:「這個方便慧,講的是遠離愛見心。」什麼又是「愛見心」?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這樣開示:「諸煩惱有二種:一種屬愛,一種屬見。」(《大智度論》卷3)表示如果要將眾生的種種煩惱加以分類,那就可總別為愛與見這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