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9/4386-a19_062

由 正源老師開示

 

 

  0330貼 煩惱有二種 .jpg

《勝鬘經》中聖教:【 煩惱有二種,何等為二?謂住地煩惱及起煩惱。住地有四種,何等為四?謂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此四種住地,生一切起煩惱;起者,剎那心剎那相應。】(《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卷1)卻是將煩惱分為「住地煩惱」和「起煩惱」二種;這看起來,似乎是與《大智度論》分為愛、見二大類的說法,有所不同。然而,實際上並無不同!

這其中的道理,我們就得從住地煩惱的四種住地說起。住地是說意識覺知心所住的境界:首先「見一處住地」,一般都解釋為三縛結,也就是身見、疑見、戒禁取見。身見又名為我見,是因為眾生把虛妄的五陰以及五陰的功能認作自我的緣故。這是二乘初果聖人所斷的煩惱;而大乘菩薩經由明心斷除了見一處住地時,所斷煩惱的內容那就又加上了法界實相如來藏的親證,而不像二乘人,他們只能夠聽取佛語而信受,沒辦法親證。

欲愛住地就是欲界愛,眾生會流轉於欲界中,都是因為欲界愛,也就是對欲界中的五塵有所貪愛。除了往世證悟之後,發願要繼續受生在人間的菩薩以外,都是因為欲界愛而流轉於人間或欲界。所以說,欲界愛住地是繫縛眾生輪轉生死的最大繩索,非常粗重明顯;無法遠離覺知心相應的欲界境界,所以被欲界法所繫縛,永遠住於欲界中,這就是欲愛住地。

接下來是色愛住地,色愛就是執著色身、色塵,不肯捨離色陰;因此色界天人為了保有色身,就無法往四空定前進。因為到了四禪以後,再過去就是四空天的境界,沒有色身了;可是色界天人認為沒有色身是不可忍受的事,是他們不能接受的觀念,所以他們必須保有色身,對色身有所貪愛,那就叫作色愛住地。

最後的有愛住地是什麼呢?就是無色界愛住地。有的人認為色身是個累贅,雖然四禪天的色身是很輕靈的,但它終究是生滅法,無常、不可久住,所以他就捨棄了色身,修證四空定而捨壽後進入四空天。但是往生到無色界之後,是什麼都沒有了嗎?不是欸!他們是依憑於定力而仍然有覺知心存在,這個覺知心就稱為無色界有。在無色界中唯一所擁有的就是覺知心,這是他的意根所擁有的一切;所以是由意識覺知心與定力相應,住於定中,這就是無色界有。這樣貪愛無色界的意根自己、意識自己,就住在無色界定的境界,就叫作有愛住地;因為意根、意識及無色界定的境界,都是三界有所攝。

以上簡單說明了四種住地煩惱,我們可以發現,第一種見一處住地是執著於錯誤的見解,因而妨礙悟道;主要就是誤認生滅斷常的五陰為永恆不壞,而且把它當作顛撲不破的真實理,作為心中決定不移的見解,那當然就無緣證得離於生滅斷常的實相心如來藏;所以這是一種見解錯誤的煩惱,是屬於「見」的煩惱。那後面三種住地煩惱,則都是因為愛著於三界中某一界的境界,也就是對於三界中的事相有取相心,例如貪愛欲界的五欲等;愛著境界,就會與貪欲、瞋恚等煩惱相應;所以這三種都屬於「愛」著所生的煩惱。好,那我們這樣來看,《勝鬘經》中的這四種住地煩惱,其實就是《大智度論》中愛與見二種煩惱的另外一種分類方式,本質並無不同。

平實導師在《勝鬘經講記》中開示:「以上四種住地煩惱,會生起一切的起煩惱,起煩惱是說生起了以後會使眾生沈淪在三界中,是眾生可以相應到的煩惱,而且是與分段生死相應的。見一處住地是我見、三縛結,我見會使眾生不斷地從自我出發,而生起一切貪愛、厭惡,憎惡、喜樂的心行,這些心行的生起,都是從覺知心常住的錯誤知見及對三界境界的貪愛而生起的,所以就叫作起煩惱,凡是從意根與覺知心生起的煩惱都叫作起煩惱,這種煩惱都屬於四住地煩惱所攝,都是三界中的煩惱,都是與三界境界相應的煩惱。『起』是因為這種煩惱生起之時,在每一剎那都跟覺知心相應,所以叫作起煩惱。」

可見,四住地煩惱都是從意根和意識覺知心生起的,生起運作中,也是每一念、每一剎那都和覺知心相應,這也就是唯識種智中所說的「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維摩詰經》中稱為「愛見心」,那麼依 維摩詰菩薩的開示,就得到一個結論:不斷我見也不證如來藏的凡位菩薩,如果有方便慧,就能夠遠離「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生生世世在人間行菩薩道時,就都不被人間境界所繫縛,因而解脫於錯誤的知見,很快就能斷我見、證悟如來藏,成為見道的賢位菩薩;否則,就會被人間的境界、人間的錯誤知見所繫縛了。

我們再來說賢位菩薩的「慧方便」:賢位菩薩有慧方便而得解脫,甚至有的能因此而進入聖位;可是有的賢位菩薩沒有慧方便,雖然斷我見、斷三縛結,並且證悟明心而有了見地了,可是仍然被自己繫縛住了。前面我們說的凡位菩薩如果有愛見心,不能遠離見一處住地這個我見、三縛結,以及欲愛、色愛、有愛三種住地這愛著三界境界的煩惱,就是 維摩詰菩薩所說的愛見心,那就會被三界的境界所繫縛,而不能得解脫。可是賢位菩薩不是至少是明心、斷我見了,為何還會被四住地煩惱所繫縛呢?

原因首先是,見一處住地煩惱是屬於見道斷,是在明心斷我見時就斷除了;而其餘的三種愛著三界境界的住地煩惱,則是修道斷,就是得在明心斷我見後,歷緣對境才能一分一分斷除,不是見道當下就能斷盡。

其次,雖然依世間智慧,經過觀察之後能夠解知五陰虛妄不實,乃至能夠證悟明心,但是當意識覺知心每一念、每一剎那和四住地煩惱相應時,如果沒有未到地定的定力為依持,那就會落入三界境界,生起了愛著而被繫縛住了。

另外當然還有一種情形,就是這個人他並不是經過自己真參實修親證真如心如來藏,而是從別人那兒竊取或是別人告訴他,因而知道了如來藏的總相密意;這時候由於他沒有經歷深細觀行五陰身心生住異滅的過程,不能夠對五陰的虛妄生起深切的感受,以致不能斷我見。又因為沒有未到地定的動中定力作為依持,縱使有明心的慧解,卻無相應的方便生起,於是明心的智慧無法運用,就像曬乾的木耳無法直接煮食一樣,變成了乾慧;因此就無法把邪見除掉,我見就繼續生長,最後長到一個程度,貪欲、瞋恚跟著就來了,就落在邪見、瞋恚與貪欲裡面,進而作出很多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來,當然這麼一來離解脫就越來越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