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貼 降魔也算是道場,因為降魔是成佛的基礎 143.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9/4318-a19_045

由 正元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一個單元我們繼續跟大家介紹「入不二法門」。

上一集我們談到,能夠現觀一切法中的如來藏便能夠了知一切法空的道理,由於這個緣故,所以說一切法是道場。從實證上來說是這樣,從教證上來說也是這樣。既然一切法都不能離開如來藏而自己單獨存在,所以只有從一切法存在的當下,才能證悟如來藏。如果有人打妄想,說要把十八界滅盡來找如來藏,這就是愚癡的人;因為想要尋覓如來藏,必須從一切法存在的當下才能找到。找到如來藏的時候,能夠證實一切法都是從如來藏出生,而一切法沒有常住性、沒有自體性,所以是空;能夠現觀兩者不即不離、非一非異,這樣就知道一切法真的是道場。捨掉一切法就無法親證如來藏、就無法發起般若智慧,所以知道諸法空,說一切法是道場。

《維摩詰經》又說:「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維摩詰所說經》卷1)佛陀曾經示現在菩提樹下降魔,降魔以後才開悟明心,直到後夜天空中的明星出現時眼見佛性,才算是成佛。明心的時候仍然不算成佛,因為住在自心真如的境界中是沒有佛可成的,所以《法華經》中說:【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妙法蓮華經》卷3)因為明心之後住在第八識如來藏的自心境界中,既沒有種種智慧出現在意識心中,也不能利益眾生,因為自心如來藏所住的境界是離見聞覺知的,離見聞覺知又如何有佛法來成佛呢?這就是《心經》講的:空中無色、受、想、行、識五陰,無眼、耳、鼻、舌、身、意,乃至無十八界、無無明,也沒有無明盡,無智也無得;只是第八識寂滅空性的自住境界,這樣怎麼能算是成佛呢?所以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不能成佛,釋迦如來也一樣,降魔以後斷了三界愛,四魔已經過度,不能再打擾祂,然後以手按地開悟明心,但這時候也還沒有成佛,只有大圓鏡智還是不行,還得要眼見佛性而發起成所作智,才算是成佛。

可是降魔也算是道場,因為降魔是成佛的基礎。如果基礎不能完成就要蓋二樓、三樓,一定會倒塌;同樣的,降魔是成佛的基礎,降魔首先要做的就是斷除我所的貪愛;如果不能斷除我所的貪愛,連五陰魔都過度不了了,更何況是鬼神魔、生死魔?所以降魔是成佛的基礎,也是一切佛弟子修學佛法應該要努力降伏對治的工作。但是降魔不容易,從跟眾生一直同在的五陰魔來講,就已經沒辦法降伏了。因為五陰魔的降伏,一定要有二乘見道的功德才能夠降伏;但是這個年代要找一個能斷我見的二乘道場也不大容易,大多數的佛弟子,可能浪費一生都還不能斷我見,所以我們正覺教團不僅教你大乘法,並且在大乘法見道明心之前,就先以各種善巧方便讓學員斷我見。如果這樣還不能斷,再幫你親證如來藏,證了如來藏以後,你能現觀如來藏和五陰彼此相互對照,就能發現第八識如來藏跟七轉識兩者體性各不相同,這時候你自己也不得不自行了斷。

你一定要自己斷掉我見,如果自己不願意把我見斷掉、喜歡有我的人,縱使知道如來藏的所在也沒有用,你將會無法承擔,般若智慧就起不來。為了想要有佛法實相的智慧,就只好乖乖地自行了斷,這不是二乘菩提所能知道的,當你真正明心,五陰魔就不得不斷,那你說這樣降魔算不算是道場?當然算!因為證得二乘菩提斷了我見,心也可以不傾動,只是力量小;力量小的緣故,所以阿難尊者會被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攝入淫席、幾乎毀了戒體。但是菩薩不會這樣,菩薩證得如來藏的時候,我見就不得不徹底斷除,所以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無法傾毀菩薩的清淨戒,原因就在這裡;因為五陰魔已經被菩薩徹底斷除,不再傾動。

二乘人看見世間的五欲,必須趕快遠離,無法抵抗誘惑,因為是從世俗法的蘊處界去作現觀,觀察它們的無常、苦、空、無我。但是菩薩不僅是作這樣的現觀來親證二乘菩提,菩薩也同時現觀蘊處界從如來藏出生,而如來藏一直都是無我性,如來藏從來不被六塵所動搖;覺知心無妨在六塵中拈花惹草,處處沾黏,但是你的如來藏「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你會沾身、衪不會沾身;而眾生見聞覺知的六塵境界也是自心真如所現,眾生的覺知心從來不曾接觸外六塵;菩薩能這樣現觀,來轉依如來藏,所以五陰魔降伏殆盡,心不傾動的緣故就在這裡。所以菩薩不畏懼世間五欲,菩薩看世間五欲稀鬆平常,沒有什麼可以誘惑他的。

可是這五欲到底是五陰所有?或是如來藏所有?這還真值得探究。從證悟的人來講,就算是貪了五欲,這五欲還是你的如來藏所有,不是五陰所有,因為五欲是如來藏所變現的;可是你再深細地觀察,真的是你的如來藏所有嗎?也不是,因為如來藏又不受用這些五欲,而覺知心受用的是內相分、不是五欲外法,既然覺知心不受用這些五欲,那到底五欲是誰所有的呢?事實上是沒有人能真正得到這些五欲。現觀清楚了,就這樣在虛妄法中利樂眾生,不被世間五欲所綁住,這樣才叫作遊戲人間。如果不能看穿這一切的虛妄,老是落在五陰所有的錢財、名聲、供養中,或者落在離念靈知一念不生是真實常住心的邪見中,那根本就無法降魔。所以菩薩證悟如來藏轉依真如,能夠不被五欲綁住,也不會把妄心當作真心。

所以等覺菩薩來人間示現,他無妨妻妾成群,無妨具足五欲,但是不受任何影響;維摩詰大士就是現成的例子,因為一切魔都不能阻礙他,也沒有一法能傾動他,這就是菩薩所證的境界:在欲而離欲。所以能不能真實而且究竟地降魔,那就要看你所修證的菩提是哪一種,如果是二乘菩提的話,他們對魔是有恐懼的,所以常遠離諸魔,二乘對天魔波旬也會有些害怕。可是菩薩就不會畏懼天魔波旬,如果是二乘聖人,看到天魔波旬送美食來供養,他們都要推掉、都要躲避;菩薩就不會這樣,會說你只要送來我就接受,我受用不完就轉送給眾生用。菩薩是不怕天魔的五欲供養,因為菩薩早就在欲而離欲了,不受魔的擾動,這就是三乘菩提的差別。

因此降魔是三乘菩提的基礎,可是卻跟三乘菩提的親證息息相關。法緣淺的人沒有能力先降魔,就反過來先從證悟菩提入手,然後由親證菩提的現觀,再來降伏五陰魔,這在大乘法中是很常見的。另外世間的一切境界都是魔的境界,然而菩提道場就在世間法中,雖然世間有菩提,可是不能顯現,但是只要眾生藉由佛法的修學,便有辦法在世間境界中離開一切世間相,讓自心不傾動而獲得菩提道果,因此說降魔是道場,因為不傾動的緣故。可是真正能降魔的是誰?還是如來藏。從理上來說,不論誰想要傾動如來藏都不可能,乃至天魔波旬想要傾動他自己的如來藏,也沒有辦法;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如來藏、以及天魔波旬自己的如來藏,從來都不傾動、從來不受魔的擾動,天魔波旬也干擾不了祂,如來藏才是真正能降魔的道場。因此說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

《維摩詰經》又說:「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維摩詰所說經》卷1)從事相上來說,你要修學解脫道,一定要在三界中修,不能離開三界;你要修佛菩提道,也要在三界中修,不能離開三界。可是在三界中修解脫道或佛菩提道,都同樣有一個特性──就是無所趣。趣就是說:有一個方向、有一個處所讓你去到達。但是請問:「二乘解脫道所證的無餘涅槃,有沒有一個方向、一個處所,讓你去到達或者去安住呢?」當然沒有!現在各位聽到這一句話,你大概就能懂這句經文的意思了。以前很多人想到涅槃是到彼岸,總把它想成有一個方向、有一個處所,讓我的覺知心去住在那個地方或境界;現在大家讀了平實導師寫的《邪見與佛法》以後,就知道無餘涅槃是把十八界滅盡、是把五陰滅盡,沒有我,所以沒有處所、沒有方向可以去,這才叫無所趣。

二乘菩提這樣,大乘菩提也是這樣。從大乘菩提來看,你證得如來藏,如來藏是你的究竟歸依處,可是請問:「如來藏無形無相,你能説祂有處所嗎?不能!如來藏無所住你能説祂有處所嗎?也不能!如來藏離見聞覺知你能説祂有處所嗎?不能!如來藏猶如虛空你能説祂有處所嗎?也不能!」因此說如來藏是無所趣。

如果有所趣一定是落在意識心裡面、落在五陰的境界當中,只有落到我相中才會有所趣。從二乘菩提或從大乘菩提來說,證悟以後都是無所趣,沒有一個方向或處所可以被趣向。可是要證得這樣無所趣的實相境界、或二乘解脫道的境界,都不能離開三界萬法來修,都是要依三界中的蘊處界來親證無我性,要依三界中的蘊處界來證悟如來藏,而證得以後都是無所趣,所以說三界是道場。

《維摩詰經》又說:「師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維摩詰所說經》卷1)獅子吼,根據經典的記載,以前如果有比丘誹謗阿羅漢,阿羅漢就會去打雲板集合大眾,佛一聽到雲板,現觀後就會吩咐說:「大家都去集合,某某阿羅漢要獅子吼了。」等到大家集合以後,阿羅漢就會指著某比丘說:「你為什麼誹謗説我不是阿羅漢?佛授記我: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解脱、解脱知見知如真,是真阿羅漢。你必須趕快懺悔,否則你捨報後會下地獄。」然後那位比丘只好當著大眾跟 佛的面前,向他懺悔,阿羅漢這樣作就是獅子吼。阿羅漢為了救他,得要公開大聲宣說:「我是阿羅漢,你得要面對大眾公開懺悔。」

大乘法中有沒有獅子吼?也是有的!平實導師跟正覺教團已經吼了十幾年。凡是有人誹謗正法,我們就提出法義辨正,這就是獅子吼,獅子吼就是破邪顯正。中國禪宗歷代的證悟祖師都會作獅子吼,凡是有悟錯的大師出來誤導眾生,真悟的禪師一定會加以拈提,所以禪門的公案拈提就是獅子吼。從印度到中國佛教,最有名的獅子吼就是玄奘菩薩,沒有人能比得上他。他在印度時,因為破邪顯正作獅子吼,所以被人稱為「第一義天」。

天有四種天:生天、世間天、出世間天跟第一義天。生天就是生到天上去當天人,那是第一種天;世間天就是現在的當總統或是以前的國王,他們都可以稱為世間天;出世間天就是阿羅漢;第一義天則是菩薩。玄奘菩薩還沒有到達印度的時候,在西域被大雪阻隔,不能越過雪山,那個時候他就已經精通《俱舍論》了。而安慧論師的徒弟般若趜多,本來是高高坐在法座上,讓玄奘大師站在下面跟他講話的,後來經過論義以後,他不得不下座來跟玄奘大師對談;最後再看到 玄奘大師來了,他也不敢見面就溜走。當時般若趜多是最懂《俱舍論》的人,他都不敢接見玄奘菩薩,等到玄奘菩薩後來跟印度各方有名的論師學過以後,反而超越各方論師;所以後來到處尋找論師修學時,論師如果講錯法的地方,他都會提出來說明錯誤的地方,到最後沒有人敢再輕視他,可是外道仍然繼續誹謗他。

戒日王本來信外道法,後來被玄奘菩薩度化,進入佛門改信大乘佛教,可是外道仍然不服氣,於是戒日王在曲女城召開十八天的無遮大會,城門上以大幅白布寫著「真唯識量」四個大字。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先介紹到這裡。

祝福各位菩薩:身心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