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忍辱行.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7/1914-a07_060

由正益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忍氣吞聲是不是就是在修忍辱行?

在佛法裡面,忍辱的一個關鍵是在說有沒有起瞋心,所以,不論一個人是不是忍氣吞聲,或是說他跟對方一直口若懸河在作種種辯解,只要他是沒有起瞋心,這樣才叫作忍。就是說,忍它的目的很簡單,因為瞋會讓我們遠離眾生,遠離眾生可以攝受得度的因緣;因為他以後就不會想要再遇到你,他覺得遇到你,你都給他這種不好的臉色,你都給他瞋罵;所以,要看說這個人是不是起瞋心。那也看說,如果說你沒有起瞋心,你的教導是用疾言厲色,可是他非常的願意接受,這樣的話類似嚴師的管教,他也能夠相信,這樣也是學佛、教導攝受眾生的一個方式。所以說,忍辱行要看到底實際情況是怎麼樣。

如果說單純認為我受到委屈,所以我把氣吞下來,然後雖然很生氣,但是我還是努力在降伏自己的這個瞋心;雖然降伏不太了,至少我沒有轉身去罵他,說這樣叫作忍辱行,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因為忍辱中要看的是說無我。要想:辱從何來?辱就是有個忍辱的對象、所辱的對象,能夠發動忍辱;發動忍辱就是我能夠侮辱某某人,那哪一個人被我所侮辱。如果說這個人產生了我見,當然你就會受到忍所的對待——忍辱以及所辱。如果不是,要去想:那佛法稱什麼是為「我」?到底這因緣假合的、四大假合的這一個變化無常的色身是「我」嗎?還是這個心識是「我」?

如果說色身是「我」,為什麼以後輪迴的時候它不繼續跟著我走?即使是修到生天之法,或是修到什麼之法,目前世間這個還是要丟,這個臭皮囊還是要丟掉;所以,顯然它不是我。既然不是我的東西,我這麼跟它計較要做什麼?他打我,也不過打一塊肉。

如果說是心,那就更不是。因為這個心時時在變異——它的喜好不定,它對於世間的種種的喜好喜新厭舊,已經讓每個人自己也無法自拔;這種情況下自己都知道自己是變異無常的,如何能夠稱為「我」?如果稱為「我」必須要有一個永恆之法,能夠在三界中自由自在,然後可以自己完全自主;可是沒有這個「我」,所以說,人家哪能夠侮辱到什麼呢?

所以,從這個地方看過來的話,忍辱要知道說無我的妙義,要能親近於無我這個妙道,要想無人無我,然後要想這眾生也都是無常性。為什麼呢?眾生從來就不是可以在某一道、某一世過完全沒有生老病死的日子,完全可以解脫不生不死的,所以達不到,在每一個業道中你都沒有辦法久留;既然是如此,你如何說是常呢?因此,透過這樣來想:既然我在這個人間也不會那麼久,今天我也不要跟你多計較,計較也沒用。

然後,如果在佛道中,要想:真實法到底是什麼?真實法如果是真心的話,他的這個如來藏到底會被誰侮辱?被自己侮辱嗎?自己罵自己如來藏?還是能夠由別人來罵這如來藏?還是大家共同來罵成就這個如來藏被罵的功德,或是被罵的業報?都沒有辦法成就。你怎麼去罵祂,祂如來藏不受辱,祂永遠不受侮辱而且祂也不忍辱;因為祂也不需要忍辱,因為祂對於三界諸法無見無聞,所以祂不是像六識心那種見聞性,祂只了達眾生的這個眾生心;所以,祂不會認為你在罵祂或是怎樣,祂不受罵。所以,既然我們真心根本沒有辦法跟罵字連結,你這樣整天罵祂,或是受人家侮辱都可以安忍,因為都不是實際法。

乃至於人家罵的時候,他只不過是透過音聲。什麼叫音聲呢?就是透過空氣傳遞。那他罵的話有好幾個字,或是一個字,不管他用了什麼樣的,他還是透過這樣音聲語言;可是這些是實際法嗎?也不是啊!是要你能夠聽懂他在說什麼,你懂得那個語文,你懂得那個音聲,最後才形成罵。也就是說,如果你不願去領納,或是認為這不過是空氣,這不過音聲在變動,「我何必跟這樣計較?」世間法又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所以,你要能夠相信你被罵,然後理解你被罵,然後才會起種種我被侮辱的種種覺受、種種的想。那因此這也是告訴我們說,忍辱或不忍辱,實際上在這過程中全部都是自找的;就是說對於境界法呢沒有辦法堪忍,所以就會產生到底要不要忍辱。最重要的是,要從這地方去了解:聲音沒有真正的自體性,因為它是如來藏所顯示的一切這種因緣假合所成就的世間法,它不是真實的。既然真實法不是它,那也沒有一個真實的我被罵,然後對方也不是真實的;能罵、所罵以及罵這件事情,三者都是虛妄性,既然是這樣,我還需要忍什麼辱?我還需要作種種的忍嗎?因此就會把這事情用正確的理解,這樣把它看得比較輕淡。

可是,有時候我們因為無始以來的瞋心就是很重,所以不能夠安忍;所以不能夠安忍的話,就要去想自己瞋心起來要如何對治。第一個,你可以去想:瞋心它會不會有果報?有。瞋心的果報是什麼?瞋心的果報最重的就是地獄。那如果說我不要去地獄,可不可以?可以啊!你可以在人間受類似地獄的果報或是說受瞋的報。那受瞋的報好嗎?比如說,一個人受瞋的報是怎樣?他的面相就醜惡,因為相由心生,你喜歡生氣,將來的相貌就會醜陋;或是說將來就會多病,因為瞋要讓你的身心受到痛楚。

所以,如果說這件事情你不應該受到罵,不應該受到侮辱,你說「可是我受到侮辱啦!」那你何必用自己的業報來更加懲罰自己?你受了第一種辱已經是多餘的啦!為什麼?因為你本來不應該受辱,結果你還起瞋,跟對方來互相的戰鬥,或是互相的辯罵,互相的打罵;本來你應該沒什麼事,頂多他罵完就算了,結果卻導致未來不可愛的這種業報苦,不論是不是到三惡道,或是要在人間受種種苦,那就沒有必要啊!我們看阿修羅,他因為有對於眾生的一種慢心、鬥爭性,所以,他雖然可以生為天道阿修羅,可是男眾的面貌就沒有那麼好,就是因為這業報相,還是會在這未來身有果報出來。

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既然不是我的錯,我就不應該生氣,更不應該生氣,絕對不要生氣;因為生氣的話,等於是拿別人對我的瞋怒或是打罵,然後由我自己再加一倍甚至加好幾倍的懲罰。所以,瞋它的報處這樣不可樂,所以我不要起瞋。

所以,透過這樣的觀察也可以知道說,原來忍辱是要忍住自己的瞋;因為自己的瞋沒有意義,而且它對事情沒有幫助。比如說兩個人互相在解釋一些事情,當有一個人他就抓狂了,他就講過去的事情怎麼樣,你對我不好或是怎樣怎樣這樣;另外一個人如果是也隨之起舞,他無明火也上來,說你以前也是這樣這樣這樣。那這兩方面都會因為瞋而受到未來的苦果,他們本來是由閒談然後在談論一件事情,結果最後扯到過去的、已經發生、已經結束了、已經滅掉了這個東西,他們對這事情還糾纏不捨。所以,這種瞋實際上是給兩方面帶來不可愛的這種果報,而且對他現下要談論的這個事情沒有幫助。

所以,菩薩對於就事論事的,就應該還是就事論事,然後用種種方便;那些不願意就事論事的,我們就可以減少自己的言論,那也不用說什麼忍氣吞聲。就是說,只要對方能夠堪忍你離開現場,你就應該直接先告個假,然後方便從那裡脫身,不要讓他的瞋恚之心再起來。

所以,忍辱就是從這地方來看自己的瞋心是不是能夠降伏。本來,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這樣我們就要知道說,應該來安忍眾生的種種不可愛的種種的性障;可是,但是在這過程中有時候卻是沒有辦法,因為七轉識的運作非常的迅速,會讓你措手不及,一句話就已經開口了。本來,其實在戒波羅蜜也提到,在戒波羅蜜在講到貪瞋癡的時候,貪是用其他方式而不是直接說戒貪,這個癡也是;可是對於瞋呢,佛陀沒有讓大家轉圜的餘地,就直接說「瞋,你不可以故瞋,你不可以故意起瞋。」什麼叫故意起瞋?就是你已經知道瞋了,可是你還是繼續;就是說你已經警覺了,你也知道說「我不要繼續瞋下去」,可是你最後還是跟著瞋的這個作意一直追著對方打。所以,這樣的話就是屬於犯戒,犯菩薩戒。也就是說,菩薩應該對這個地方是應該謹慎的。

然後,到了忍辱波羅蜜的時候,還是要說瞋,因為這個瞋真的是很難降伏。然後,我們可以透過事後檢討。比如說已經發了脾氣,那也沒辦法,已經發了,那我們可以事後來懺悔,來向當事者懺悔,說:「對不起啊!我剛剛實在是我就是脾氣不好,然後講話多有冒失。那我今天跟你說對不起,請你原諒我!」類似這樣。然後,在諸佛面前也應當這樣說。

因為瞋它會阻礙許許多多好的因緣,對於許許多多的因緣,它會斷了這個菩薩的善根性,它會讓一個人在修學佛菩提道的過程中漸漸無法安忍。無法安忍什麼?無法安忍:「眾生怎麼這麼無理,眾生這樣沒有道理的話,他難道不曉得嗎?」也就是說,在這種無理又無理,無理的不斷地過了日子,最後這位菩薩就可能會退墮。退墮不是說他墮入三惡道,是說他最後不想修學佛法了,他只想修學佛法中的解脫行。也就是說,佛法他當然本來知道是要真實第一諦要親自證得;可是他覺得說:「這條路太艱辛了,我窮苦了這麼多年頭,我度不到一位眾生!這些眾生最後都會直接跟我翻臉,我不論是用怎樣的心對他們,他們最後都是背棄我,最後都對我不以好的臉色;他為了個人利益最後都放棄學佛,然後他們會繼續找其他的。我所度的最後結果竟然沒有半個人願意來跟我修學!我即使了解這個法,也來親證這個法,可是卻沒有真正可以讓我的法可以度到一個人的用武之地。」所以,這樣的人他心裡面就心灰意冷,他想:「菩薩道這麼難行,我還是算了吧。」因此就可能會退墮。因為他在過程中起了種種的瞋心,瞋心以後,發現最後瞋到沒處去,最後就灰心了;灰心就把自己佛道給葬送了,就會變成聲聞人,然後以後,以能夠入滅作為他解脫的職志。然而,我們說過,即使是阿羅漢能夠入滅,他終究還是要怎樣?還是要回到佛道來。所以,這個波羅蜜法還是要修學。

這個波羅蜜法就是無相、無願、無求,忍也是啊!因為更廣義的話,是超過忍辱來說忍。忍,你要忍住於這個無相法。什麼叫無相法?就是,不是三界中的形相之法。祂這個如來藏——這個真心,祂就是這個模樣,祂沒有形沒有相,而且祂沒有六識見聞覺知。他一想:「那我要祂做什麼?」不,你還是要找到祂;因為,你不找到祂,你的佛道不能夠完全的開展出來。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自心,你怎麼有辦法知道說,你可以依靠這樣真如?你想的都是一個假想的、虛妄的、從你的意識心所施設建立的真如心,而不是真實的真如心,這樣的話,永遠還是沒有辦法作為依靠。所以,自歸依佛,自歸依法,自歸依僧——佛法是說自歸依處的,不是說歸依他處,或是歸依自己心裡面意識心所想施設的一個法塵相。

所以,要對於這個法要安忍。雖然證悟之後,沒有人然後可以呢,眾生可以施設方便來救度——可能搞不好只有一位,這樣要精挑細選,然後才得到這一位,可是也是要安忍。以前印度就是如此。佛陀示現滅度之後,禪宗的傳法都是一位傳一位,只能找到一位的真正的修學的弟子;可是這些禪師們、這些證悟者們,還是能夠安忍。他不會講說「反正我因緣就是應該要廣傳所有的人」,可是實際上他傳不開來;那同樣的,在那種情況他還是要安忍。我們來看到六祖惠能大師,他當初證悟之後他必須要安忍。他安忍什麼呢?安忍這個法證得以後要被人家追殺,他要躲在獵人的隊伍中,要躲十幾年。十幾年中一日過一日,他一樣心志不退;他不會想說:「過十幾年這麼辛苦,我還是趕快找一個人把它傳了算了!然後看看哪一個人有因緣,然後我就趕快隱居起來好了,也不用再受這種追殺的種種的苦。」可是沒有,他還是能夠安忍。

所以,安忍這才是真正的法。安忍的法,然後是一直遍三界,遍菩薩種種的位次而存在的。安忍,忍的極果是什麼?就是佛,佛地。所以,菩薩的忍,有舉凡:內忍,就是身心所受的一切苦創的,不論是冬天、夏天,種種這些忍;然後,以及受人家這種傷害忍,叫作外忍。

外忍就是說,有人來罵菩薩,然後或是罵到兄弟姊妹,或罵到親緣眷屬,這也都屬於外忍。那有一種外忍是還要忍的,就是罵到三寶,罵到佛法僧,侮辱佛法僧,你還是要安忍。不是說菩薩不去對於這一個人教化,當他發現這個人不可理喻的時候,他要選擇的方式就是如何對這個眾生有好處。如果說可以跟他來講一些佛法,讓他知道說,讓他理解,這個菩薩當然會馬上講;然後,菩薩在講的時候一樣對方繼續罵,可是菩薩還是不起瞋心,只是把這些如理的法告訴對方,這些法是如何如何如何。這樣都是屬於外忍。就是說,外忍的範圍也很廣;因為別人不知道罵什麼,這對象實在是太多了。所以,不是遇到罵三寶的話就要起瞋心,說我要護持正法,然後跟對方對罵,這樣也不是完全如理;而是跟對方講理,對方不接受也沒關係,繼續講理,繼續對被他誤導的眾生來講理,讓其他被他誤導的眾生能夠脫離邪見。至於這位主事者,他一直毀謗,一直謾駡,這時候菩薩要生起一個心念。什麼心念呢?就是說,你應當來攝受他。因為一切的有情,你都應該秉於當初所發的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來攝受他;不可以因為他就是喜歡毀謗三寶,你就不相信自己所發的誓願,然後就放棄。所以,這個外忍就是如此。

再來說,菩薩還有一個忍叫作「法忍」。菩薩的忍非常多,其中這個法忍就是對於第一義諦的忍。第一義諦的忍就是說,在無常之法最後佛陀說,一切諸法真如——貪有貪真如,瞋有瞋真如,癡有癡真如,三毒都有真如;那這樣的話眾生不能理解,想:「這法怎麼會這樣講呢?法這樣不可思議!」這意思就是說,對於第一義諦法要能夠忍受、熏習,對於不懂經典的地方,要能夠諮求這個善知識來學。因為一切法都是這個真如心所生,都是如來藏所出生,當然一切諸法不能脫離這真如心。所以說為,一切諸法不管是貪瞋癡、不貪不瞋不癡,也都是真如;因為他們如果沒有真如心作為這個最重要支持的因,他們根本不會出現。所以,要對於這樣的法來安忍,這樣才是叫作忍之行、忍波羅蜜。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