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念靈知的定義.jpg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5001/5001-1-50.htm
佛教正覺電子報

般若信箱──第22輯──  

問六、蕭先生是否將能觀者的意識覺知心當成離念靈知?假如是的話,難怪蕭平實先生會錯將離念靈知當成欲界心,乃至定中之心。懇請蕭平實先生再仔細的深研何謂禪宗的離念靈知心的定義之後,再下定論好嗎?如果離念靈知心是錯誤的,那麼從禪宗三祖至後來所傳的荷澤禪師等都是錯誤的。如禪宗四祖道信禪師傳給牛頭法融禪師的禪法就是真心任遍知的離念靈知,如傳心法要的黃蘗禪師傳給斐休國師的就是離念靈知,斐休國師還為圭峰宗密之著述撰寫序文。既然離念靈知是錯誤的,那麼為何從禪宗三祖乃至四祖道信禪師都會故意犯下這個錯誤?(這件事假如是真的,出家人犯誤導眾生的罪是很嚴重的。)為何黃蘗禪師會故意誤傳斐休國師為離念靈知?若黃蘗禪師知道斐休國師錯悟,為何他仍不制止?由此可知,這根本都是不合理的一件事。唯一可證明的,歷代祖師對於離念靈知的定義,的確是跟蕭平實先生對於離念靈知的定義完全是不同的。

答:這世界上荒謬、不合理的事情何其多,不能因為它不合理,就以為絕對不會發生,所以您現在用佛教史的若干不合理的事例(那也是您自己的認定)加以推測,並不是可靠的方法,以致所得到的結論「歷代祖師對於離念靈知的定義,的確是跟蕭平實先生對於離念靈知的定義完全是不同的」,亦非正確。若您因為這樣,便無視於我們在諸書中的舉證,就不是聰明的作法。因為第八識心王的體性,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極嚴肅的問題,所以,應該以實證經驗和經教為依歸,不應該依賴想當然爾的推測。

  離念靈知這幾個字,本身並沒有什麼過患,要注意的是它所傳達的意義。如果您親證第八識心,驗證祂「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參見《佛藏經》〈念佛品第二〉)的體性,然後您把祂取名叫做「離念靈知心」,我們會歡喜讚嘆,因為這是名符其實「離念靈知」,但卻是離於六塵一切念的靈知心。但是,現在人家是把第六識離於語言文字相的心(我們所破斥的「離念靈知心」,是這個意義的「離念靈知心」,祂只能短暫的離開語言文字相,不是第八識「乃至小念,尚不可得」的離念),當做是第八識,這樣不管他用什麼名相,我們都會有意見,因為這是很大的誤會,若不加以導正,修行人永無見道的可能。

  我們很多著作,都在破斥這樣的離念靈知心,所舉的教證與理證,恐怕已經多到令人生煩的地步,所以我們不打算在此重述這些語句,請您自行參考本會諸多書籍與刊物,特別是最近出版的《真假禪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