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生活中的佛法~放下就是佛法嗎?.jpg

     一般人談論佛法,都會說「反正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空的!」所以「看破、放下、不要執著」就對了!可是也聽聞不少人說,他們也早知道要放下,問題就是「放不下」嘛!

    今天,在書市做義工,聽一位曾在一X道修學數十年,已擔任講師的同修說,她在一X道傳教時,口中宣導要放下,可是心裡很清楚,自己仍是煩惱一大堆,有什麼資格勸大家「放下」呢?要「放下」談何容易?到底要如何放下?事實上根本是放不下的!

    聽同修分享心得,也讓我想到,當初接觸出家師父學佛,師父重複強調:「放下!放下!再放下!」一再的教導「放下」這兩個字,並且也以實例教導另位師姐,請她手上拿著杯子,一直拿著 ,師姊手酸了,師父才告訴她:「妳不會把杯子放下?」……難道,以物質的手放下物質的杯子,等同放下心中的煩惱嗎?

    心中疑惑著,佛法中所教導的斷除煩惱,如同將手上的東西決定放下,就是所謂的斷煩惱?事實上,這完全不是 佛法修行中斷煩惱的真實意涵。佛法所定義的煩惱是有兩大類:「一念無明」 與「無始無明」(註1)。這些煩惱的斷、盡,必然要有佛菩薩所傳承、教導的正知見,佛弟子們才能夠經由聞熏、思惟,而後「實證」,次第學到正確放下的真實智慧與內涵!因此  佛陀才會於弟子們緣熟時示現於人間,首先教導弟子眾「解脫道」的智慧;於已經實證解脫道的阿羅漢弟子們生起信心後,再鼓勵迴(自利的)小乘向(自他雙利的)大乘,教導更勝妙深廣的「大乘佛菩提道」的 智慧,以圓滿成佛法道的修證!

    當然,有些世間煩惱,是可以透過所謂放下杯子的方式,也就是一般做人處事的智慧來解決,這屬於佛法中所說世間對治「我所」的煩惱──「我所」就是我所擁有的東西,例如一般人所執取的財、色、名、食、睡;以修行人的說法,則是對於色、聲、香、味、觸等等境界 的執取。縱然能放下這些感官覺受的貪愛,並不代表佛法中所謂的煩惱都放下了!

    對於煩惱,甚至還有大師教人「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若是略為具備佛法正知見的學人應當懂得,這也只是處理類似「我所面對」的問題而已,是無法解決佛法中所定義,最基本之解脫生死「煩惱」的問題!所以時下所談的「放下、放下、再放下」以及「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都只是暫時解決一些世間粗重的煩惱,任何基督教、回教信仰者,具有世間的歷練,都能夠通達,不需要學佛。然而,這不是佛法界定的「放下」,是沒有解脫的受用與智慧,無法讓我們解決生死輪迴、以及學佛成就佛道。

    直到來「正覺講堂」跟隨有修行、又實證的真善知識學法,上課之後方知,要放下煩惱、解脫於煩惱,主要是要從「斷我見」(註2) 的智慧開始入手! 談到「斷我見」,阿羅漢隨 佛修學,知道煩惱的斷除要從「斷我見」始修,繼而斷我執(註3),阿羅漢斷了我見、我執, 不會再受後有,從此不在三界輪迴生死,是完成小乘解脫道的智慧,這是阿羅漢的放下!單單以生死輪迴而言,阿羅漢是最能夠放下的修行者,不再有來世的出生。但是,為什麼 佛陀還呵責阿羅漢是「愚人」呢?因為阿羅漢一心想入無餘涅槃,必然灰身泯智,意即身體像是已被燒成灰了,爾後沒有身體作為道器,學習大乘佛法「明心開悟」的智慧(開悟只是剛入門而已,絕不是開悟就成佛了!)而對於佛法中談到的無明煩惱,阿羅漢的放下,只是斷了「一念無明」的「煩惱障」的現行,仍然沒有開悟,尚未打破「無始無明」的「所知障」,所以阿羅漢未破「所知障」(見註1),愚於法界實相、萬法的根源,所以這是 佛陀說阿羅漢是「愚人」的原因!

    關於人天應供阿羅漢的放下,從佛法有兩個主要道:解脫道與佛菩提道而言,只是修得佛法智慧中極小部分的解脫於三界生死輪迴的智慧而已,完全沒有像菩薩們ㄧ般,能夠觸證佛法的核心教義,當然沒有佛菩提道的智慧!

    另從菩薩道修行者角度而言,阿羅漢的修行只能自己出離三界、了脫生死,並沒有進一步發心利樂眾生,這不符合 佛陀教導我們「學佛」理當行菩薩道自利利他的本懷!況且菩薩們在生生世世行菩薩道之世、出世間法中,與眾生接觸,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也正是修斷「習氣種子」的好機會。然而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當然也就不能像菩薩那樣,在與眾生歷緣對境的相處當中,斷除自己的習氣種子,所以菩薩的修行會漸漸伏、斷自己的習氣,直到成佛則究竟圓滿,斷盡無餘。而阿羅漢的修行僅只斷盡三界愛的現行,所以仍有習氣種子的存在,其證量遠遠不如入地菩薩與佛陀! 就像阿羅漢大迦葉尊者,聽到「菩薩」在吹奏音樂而「聞樂起舞」這純粹是無心的「習氣」顯現,而與一般眾生貪愛欲界法而歌舞是不一樣的!(註4)

    從以上略述可得知,阿羅漢的放下證量,尚且不能觸及佛法實證的核心教義,全然無知於佛法的根源;而一般世間人以為的放下,只是放下「我所」──我所擁有的東西、名聲、眷屬等等身外之物,這如何會是佛法的全部呢?

 

 

註1: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2/46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2/47
三乘菩提綱要第46、47集
由 正元老師主講 :「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上下集」

 

註2:斷我見

http://www.enlighten.org.tw/bodhi/3/3
如何斷我見

 

註3:我執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102
三乘菩提概說第102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一念無明

在大乘法中,一念無明可分為四種住地煩惱,就是見一處住地、欲界愛住地、色界愛住地、無色界愛住地,無色界愛住地又稱為有愛住地。「住地」的意思是說覺知心所住的境界,也就是說,住於一個境界中,不能了知這個境界是虛妄而執著不捨,所以稱為住地。像見一處住地,就是住在有一個我的見解中,誤認為五陰的全部或部分是恆常不壞的真實法,而以之為我;那欲界愛住地,就是住在欲界色、聲、香、味、觸五欲的境界中,對於五欲境界執著不捨等等。四種住地,其中見一處住地煩惱屬於見所斷的煩惱,又稱為「見惑」,就是我見;那後面的欲界愛住地、色界愛住地、無色界愛住地,這三種煩惱都是屬於修所斷煩惱,稱為「修惑」或稱為「思惑」,就是我執;這四種住地煩惱合稱為一念無明。

 

註4:聽到「菩薩」在吹奏音樂而「聞樂起舞」的阿羅漢大迦葉尊者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2/46
三乘菩提綱要第46集
由 正元老師主講 :「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上集」
    另外有大迦葉尊者,他也是一位阿羅漢,有一天大迦葉尊者聽到菩薩在吹奏音樂,他聽到這個音樂然後就跟著跳舞;阿羅漢聽到音樂然後跟著跳舞,這是很難想像的事,這是不可思議的事。這裏我們要說明一下,免得大家有所誤會。一般世間的音樂或是天界的音樂,是沒辦法讓阿羅漢跟著跳舞的,可是大迦葉阿羅漢聽到大菩薩的音樂,居然跳起舞來,這是因為大菩薩所吹奏的音樂是含有無生法忍的功德在裏面,因為有無生法忍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所以引發了阿羅漢的習氣種子,生起了現行,然後才會聞樂起舞;並不是阿羅漢聽到世間的音樂,或是天上的音樂就會跟著起舞,這裏為大家說明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