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4722394

 
「我與無我」略釋(1/2)


聲聞緣覺二乘人依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法及緣生法等生滅法,現量觀察蘊處界等法之苦、空、無常、變異之虛妄性,信受佛語:「滅除對三界中蘊處界之貪愛後,入於寂滅之無餘涅槃,能究竟苦邊,永遠不再淪墮於三界生死中」,因而厭離蘊處界等五蘊身心,取證沙門四果,對於法界實相之親證,則完全無法觸及。這是由於二乘人的智慧狹小,不能正解世尊對於法界實相之開示,故對於智慧狹小之二乘人或凡夫,往往置答其所問。


例如《雜阿含經》卷三十四第九六一經,
婆蹉種比丘問世尊:「為有我耶?」
世尊默然不答,如此三次,世尊皆不回答,婆蹉種比丘只好離去。
阿難尊者見到此種情形,與世尊一向循循善誘之開示不同,便請問世尊緣由。
世尊回答的經文如下:
佛告阿難:「我若答言『有我』,則增彼先來邪見;
若答言『無我』,彼先癡惑,豈不更增癡惑?言『先有我,從今斷滅』。
若先來『有我』,則是常見;於今斷滅,則是斷見。
如來離於二邊,處中說法,所謂:『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
謂:緣無明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語譯如下:
佛告訴阿難:「對於婆蹉種的問題,我若是回答說『有我』,則會增加他原來將蘊處界生滅法中之某一法,當成是真實常住我之邪見;
若是我回答說『無我』,那他原先認為『蘊處界有真實我』的愚癡煩惱,豈不是又更增加嗎?
那麼先前他認為說『蘊處界有真實我』,現在因為說『無我』而又變成斷滅法。


若先前認為蘊處界有『真實我』,叫做『常見』,
現在又將『無我』認知為佛法中無有本識之『真實我』,
則蘊處界法滅盡後,變成了斷滅,就叫作『斷見』。
如來離開『常見』與『斷見』二邊,站在實證本識之中道性的立場來說佛法
也就是說:『由於如來藏的功能性,有蘊處界的功能種子存在於如來藏,
因為這樣的緣故,而有蘊處界;有前一支的緣生法生起的緣故,導致後一支緣生法接著生起。
就是:由於有『無明』支緣生法而有『行』支緣生法等等,成為流轉門,乃至依於還滅門,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最後能夠滅除。』」


從上述世尊答覆阿難尊者,可以知道:婆蹉種比丘只相信蘊處界生滅法,不相信外於蘊處界法,有本識如來藏存在。
因此,其知見不是將蘊處界法當做「真實我」而落入常見,就是錯認蘊處界法滅盡後,無有一法存在而落入斷見。
婆蹉種比丘無法正確的了知,世尊是站在親證如來藏本識之中道性的立場而說法,
因此,對於智慧狹小的聲聞比丘,世尊不予開示如來藏的勝妙法,
何況是外道凡夫而請問實相法義,當然應予置答。






導師之真實義 第4-7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