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歲的亦桾正為籌辦婚禮而忙碌著。亦桾父母早逝,扶養她長大的祖母也已過世。雖然有龐大的親族姑姑們做後盾,但誰也不敢為她做承諾、打包票說:這個對象好。
亦桾和未婚夫相識已五年,好不容易對方終於願意開口求婚了,求婚當下亦桾反而猶豫了。未婚夫清大研究所畢業,有一份正當職業,沒有不良嗜好,唯獨對金錢吝嗇。
五年來兩人互動的模式是:所有費用各付各的。相識五年中的前半段日子未婚夫還在念研究所,經濟狀況經常捉襟見肘,亦桾經常體貼地不著痕跡為他支付掉許多費用;後半段日子未婚夫有不錯的收入,但仍然捨不得對亦桾花點小錢,譬如:亦桾偶而想要有個浪漫的周末約會,於是亦桾會預先挑選一間高檔的餐廳相聚,卻一概地被未婚夫否決掉,若說是亦桾要付全部的費用,他又願意出席。
求婚日,未婚夫說:「婚後生活費用我們維持各付一半方式,我的父母年老時妳要照顧,我可以去妳家住(阿嬤留給亦桾的房子)。
姑姑:「結婚好像沒有比較好!」
姑姑:「亦桾看起來比對方優秀!」
姑姑:「人家可是清華研究所畢業的,不錯哪!」
姑姑:「再不嫁就很難嫁出去了!」
眾姑姑們妳一句,我一句地都是繞著外圍在說,姑姑們都不願意給亦桾一個肯定。亦桾自己最後決定要結婚了,她的理由是:女人有生孩子的年齡壓力,我不再有第二個五年可以虛度,就試一試吧!
亦桾決定的結婚承諾理由,實在是一個很大的人生賭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