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聞熏佛法正知見-學佛釋疑(三)第24集  正源老師開示-(6).jpg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11/24

學佛釋疑(三)第24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為什麼佛法不離世間法、不離世間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這一集《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為什麼佛法不離世間法、不離世間覺?

《六祖壇經》中有一首惠能大師所說的偈:【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字面上的意思是說:佛法是在世間,得不離世間,才能得到佛法的覺悟;如果離開了世間,而想要覓得佛法三乘菩提的覺悟,就如同想要去找到一隻頭上長著角的兔子一樣,是無有是處。可是到底「覺」是什麼?這就是個大問題,從六祖的這首偈來看,覺就是菩提。窺基大師註釋《成唯識論》時也說:【梵云菩提,此翻為覺,覺法性故。】古印度梵文的菩提,就是漢文的「覺」,因為覺悟了諸法的真實性。

可是經典上,也常常將菩提涅槃並列,說:「菩提涅槃不二」,說菩提即是涅槃。《楞嚴經》中更說:「菩提涅槃都是果地覺的異名。」這個「覺」為什麼又會成為涅槃?一般人的想法說,涅槃就是死了以後才入涅槃。為什麼這個菩提、這個覺,又會變成涅槃?而不是像阿羅漢一樣,死了才入涅槃。其實不管是真覺、妄覺、始覺、不覺、隨分覺、還有究竟覺都是涅槃。因為都是如來藏妙心,都是依如來藏來施設這一些覺。可是如來藏本來就涅槃,本來就沒有生死,那不就是涅槃嗎?無生無死就是涅槃,所以把什麼作真如?把什麼作菩提?把什麼作涅槃?其實都是如來藏妙心。

進一步來說,佛法無非就是解脫道及佛菩提道。解脫道要憑什麼來修?要憑八識心王來修。因為解脫道就是現觀蘊處界空,然後證得解脫,而把我見、我執給丟掉。至於佛菩提道,則是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然後體驗祂所出生的七轉識,與祂如何配合運作。因此說佛法都是在世間,在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世間;在六根、六塵、六識的十八界世間;並且在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的三界之內,三界外沒有佛法。如果入了無餘涅槃就出三界,眼耳鼻舌身意及末那識意根,這七個識不復存在,只剩下第八識如來藏獨自存在,又是誰能找到如來藏?誰能體驗七轉識?如何與第八識配合運作?因此,要求證三乘菩提,就要在世間;如果主張先證得解脫道,出了三界再來求佛菩提道,那是顛倒,知見完全錯誤。

我們再引用《佛說法集經》的 世尊開示來作說明,世尊說:【若見離世間性有涅槃性,如是菩薩不知見空。】世尊就是說:如果說離開了世間性,還看得見涅槃性,像這樣的菩薩就是不知空性,也不見空性的人。所謂離世間性,世間性是指什麼?就是蘊處界世間的自性。如果菩薩看見了某一法,說他離開世間性、離開蘊處界諸法,而可以看見不生不滅的涅槃。佛說這個菩薩是不知道空性,也是沒有看見空性的人,他根本不懂空性。所以說,一定要在蘊處界存在,而生住異滅的當下,你就可以看見有另一個不生不滅性。因為蘊處界被實相心如來藏所生之後,被生的蘊處界是一直都跟實相心同時同處,從來不曾一剎那分開。如果有人離開了蘊處界這個世間性、生滅性,而說他看見有不生不滅的涅槃;就是說,要進入三界外的無餘涅槃境界中,才能真的看見空性,那個人一定是不見空、不知空的凡夫。因為實相般若說的空性,不是這樣子的。如果有人說:這蘊處界緣起性空,死後全部都滅掉了以後,那就是空,就是般若諸經講的空性。那麼他講的解脫道與般若,不就是斷滅空了嗎?這樣的人就是說:空是外於蘊處界的,當蘊處界都壞掉而不存在,一切空無時就叫作空性。然而這些是 世尊所破斥的--離世間性而有涅槃性。

惠能大師是中國禪宗六祖,以禪宗來說,就是要求明心開悟、要眼見佛性,也就是大乘佛法的覺悟。因為眾生的八個識之中,有的識是具有念相的;有的識是不具念相的。有念相的識永遠都是有時會起妄想的這個念,不會變成永遠不起念相的心啊!而無念相的識,則是永遠都不會出現念相,永遠都不會生起妄念的。這兩種有念相和無念相的心,是本來就這樣的,是從來都不會改變的。並不是修行以後,可以改變祂有念相或者無念相的體性。

而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說:【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名本覺。】意思是說:所謂「覺」的意思是真實心的心體,是離一切妄念相的。如果所悟的心,真的是離一切妄念的心,那就是等虛空界而無所不遍的;像這樣的法界一相,沒有第二種法相的心,就是如來的平等法身。這個無念相的心,就是永遠不覺知六塵的真心——第八識如來藏

如來藏卻是有祂自己的知覺性的,是六塵以外的知覺,不是六塵中及定境法塵中的知覺性。而是祂專有能覺了眾生心的真覺,因此,如來證得這個覺的時候,就稱為本覺。而要證這個覺,就要用常常會起念相的覺知心意識,去尋覓本來就沒有念相的──如來藏真心。找到祂以後,無妨有念相的覺知心,與從來沒有念相的真心同在,根本不必與覺知心中的妄念對抗。這樣的明心開悟,才是真正的開悟;這樣的覺,才是真正的覺;這樣的證得第八識,所具有的不墮於六塵見聞覺知妄覺上的真覺,才可以稱為本覺。因為第八識的這個覺,是本來就有的,不是修行以後才證得的,這才是真正的本覺,才是惠能大師偈中所說:「覺的真實義」。

禪宗的開悟明心,就是要證這個本覺。證得這個本覺的人,就稱為始覺位的菩薩了;相對地說,沒有證悟本覺的人,就稱為不覺。這樣的覺悟,才是禪宗破初參的覺悟。如果離開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世間,要求覺悟就了不可得;因為七轉識妄心都已經不存在了,更別說有意識覺知心。那要由哪個心來覺悟這個如來藏本覺心?從如來藏就是自心如來來講,祂根本不生分別;既然不起分別,祂還需要覺悟什麼本覺心?所以能覺悟的,一定是能分別,能起妄念的心。只有能分別,能起妄念的心,才能證得無分別的心;不能分別,不能起妄念的心,怎麼能證知無分別心自己?除非無分別心,生起了分別性來觀察自己,而知道自己是無分別的心。但是三界內外,並沒有這樣的邏輯啊!再說這個如來藏本覺,祂是遍一切時、一切處永遠都在。你上了座不打妄想,祂在;你下了座打妄想,祂還是在;白天清楚分明,祂在;晚上睡著了,祂也在;悶絕了,祂也在;死了,祂也在;投胎時,祂也在;遍一切時都在,就是每一個參禪人,確實都是生緣處處啊!每一個人的法身慧命,出生的因緣,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到處都有,你數不盡。如來藏本覺心遍一切時都在,而在什麼地方顯現呢?在一切法中顯現。

所以《金剛經》中 世尊開示:「一切法皆是佛法。」而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世間,就是祂所生的一切法。參禪人若離開了祂所生的一切法,就沒有開悟的機緣。所以,如果一天到晚上座一念不生,就沒有開悟的機緣,法身慧命出生的因緣,就不可能存在。求一念不生的人,豈但不是生緣處處,根本就是完全沒有生緣。所以千萬別想要逃離都市喧囂,別逃離家庭躲到深山裡面,去出家盲修瞎練,在那深山裡面獨修,證悟的因緣反而少了;在人間與眾生廝混,因緣反而多。所以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但一切法皆是佛法,不是在告訴我們要專心、要除煩惱,不是叫我們不起愛憎心,反而要我們在各種煩惱裡面,在各種愛瞋,及不愛不瞋的活動中去體會。體會什麼呢?一切法中祂都存在,要把祂找出來。找出來以後,深入去觀察,就會發覺一切法都是從祂來,祂跟一切法不即也不離,這才是真的中道

因此會修行、會參禪的人,對煩惱不但不是如聲聞人般不拒不迎,反而積極地投入一切的煩惱因緣裡面去,在一切煩惱的境界上去探究。因為真如不離一切的煩惱,真如、菩提涅槃就在於煩惱當中。正所謂菩薩不斷煩惱證菩提,煩惱即菩提。若煩惱中見菩提者是名如見,若離煩惱見菩提者即是倒見,這些經句的真義就是如此。而佛菩提道的覺悟,除了前面所說的本覺、始覺外,還有隨分覺及究竟覺。因為始覺位菩薩,只是證如來藏空性心,空性如來藏就是唯識所說的阿賴耶識。證得如來藏才生起根本無分別智,是觸證如來藏空性及有性,也就是觸證其實有能生萬法的體性;而不是像虛空一樣漠然空洞,同時也觸證其離見聞覺知,不作主、不執著六塵、非物質形相等空性;然後證入非空非有、非斷非常等等中道智慧中,就是第七住位的菩薩

接著八住以上的菩薩,由於能夠領納、驗證如來藏的體性的緣故,就發起了後得無分別智。然後隨著他的慧眼漸深漸廣,也能深入而從他人的著作言語中,或多或少檢驗對方已覺或未覺,這不是錯悟的人所能知。然後入初地起道種智,初地滿心菩薩已具一分無生法忍,依著法眼能在一切錯悟的善知識著作開示中,隨意撿取一段就能判別邪謬所在。乃至十地滿心、等覺菩薩都稱為隨分覺菩薩。到了佛地成就一切種智,對於第八識的本覺已經圓滿證知,而無一不知了,那就是成為究竟覺。

學佛人必須知道,從始覺位的七住菩薩開始,在總相智、別相智上修。然後進入初地後,是諸地菩薩的隨分覺,是在道種智上修。最後到佛地究竟覺的成就一切種智,所覺悟的對象雖然是如來藏中所含藏,超過恆河沙數的種子,也就是如來藏所含藏無量無數諸法的功能差別。然而離開了五蘊的眾生世間,如來藏所含藏的種子就無法現行,也就不再顯現其功能差別。那八住以上菩薩又要覺個什麼呢?何況離開了蘊處界世間法,能覺知的意識心都不存在了,又何來隨分覺乃至究竟覺?因此說這些覺,還是不離世間法。尤其佛菩提道的修學,除了要斷盡無始無明所知障塵沙惑以外,還要斷盡一念無明,煩惱障的見惑與思惑。而這些煩惱障的斷除,一定要藉著種種境緣,在歷緣對境中一分一分去斷。不只斷現行,連種子隨眠也得斷盡無餘,才能成佛。

那麼說到修行斷煩惱障的境緣,當然就不離世間,尤其是五濁惡世的人間,各種境界的因緣最為具足,就最有利於菩薩道的修行。因此菩薩一世又一世在人間,照樣隨順於世間五欲之法,而不壞世間法。跟人家一樣婚嫁而不妨礙,在家菩薩處於眷屬情感、事業、名位、權勢、生活家累等煩惱因緣中,被世俗熱惱所牽絆,猶如處於火宅一般受著煎熬;這樣被諸多惡因緣所纏繞的情況下,卻能夠發起菩提心,勇猛精進求證佛菩提。一旦明心悟得真實不虛的如來藏本覺,又能轉依於祂,無我、無所得的真如法性;雖處於世俗煩惱中,但是世俗煩惱的境界因緣,反而加速成就菩薩,將蘊處界我見、我執相應的煩惱習氣,漸漸降伏乃至斷除。因為歷緣對境中現觀蘊處界,及輾轉所生的一切法,相較於不生不滅、無我無所得,隨緣應物的自心如來藏,就如夢幻泡影、虛幻不實。這樣的現觀之後,七轉識心不再對蘊處界諸法生起貪愛,以自心如來的真如法性為依,而讓七轉識心的我見、我執休歇下來。

由於徹證無所得的本覺心,能以在家菩薩的身分而修出家之行,不離世間五欲,卻能離於五欲貪愛,如同火中出紅蓮般難能可貴。美麗的紅色蓮花,本來是生在水中的;而菩薩這朵清涼的紅蓮,卻是在五欲大火中出生的。因為菩薩從實際理地來看,所依的真如法相,以及成佛之道是離欲貪的。可是為了在人間弘化,卻必須要去取得這個人身,而人身是從五欲淤泥中,生存下來的。因此得要住在五欲之中,而不被五欲所牽,才能在人間一世又一世、一劫又一劫再來度眾生,來修證及成就佛菩提道。所以不論悟前的求證悟佛菩提,或悟後起修佛道的修學,都不應該離開世間法,否則覺悟或修證的因緣,就不容易獲得。

時間的關係,這一則問題就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學佛釋疑(三)影音連結

正覺教團法界弘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