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佛法 難過的時候.jpg

 

週末課後,特意靜下心思惟書中所言「悟後起修」,深切體會到,除了增長智慧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性,反觀自己,仍有太多的性障待除。

 

因為每個人和真正善知識所結的善緣深淺相異,熏聞正法、修習、得證時劫的長短不一,以及是否道心堅固,懂得用心除習氣、性障,長養菩薩性,護持正法、廣結善緣、累積福德等等,都會影響今生以及未來生修行果報的千差萬別。

日常生活中,不免會有七識境界風如狂風席捲海浪般襲來,立即讓人火冒三丈,怒由心中起。依照佛法熏習的角度,雖然理上知道說:我們能夠分別、領納的覺知心,向來沒有接觸過外面的境界,一切都是內相分;也學過要會用慈心觀、四念處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等法,一次又一次說服頑強的意根,可是那股持續湧現的煩惱勢力卻依然強大,無法遏止;這時真的很喪氣,忍不住就會起念頭──「眾生真的太可惡了,好心沒好報,管他死活,不理他不理他!」 往往理性和感性交織在一起而無法降伏當下的氣餒。夜深人靜的時候,想到自己心性還不調柔,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瞋習,隨時都要冒出來,竟然輾轉難眠。

善知識說,真要精進修行的人,每天都要在除煩惱上用心,會起煩惱是因為意識心隨著境界起舞,被虛妄的外塵境界牽著轉,換言之,是把外面的境界認為真實。再從學佛的層面觀察,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成功轉依本自清淨的真實我(真心)呢?會起瞋惱心,就是一般大眾從出生以來,都以這個「我」為生活中心,這個「身體」和「意識認知的我」為生命的全部,恰恰是佛法所說的「假我」,也就是顛倒見啊!因為認知有「我」,就會分別人、我,分別你、我、他種種差別,才會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想到經典中敘述,往昔忍辱仙人為歌利王截截肢解時,依止於真心無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故而無有瞋恨心,還發願未來成佛時要第一個度化歌利王,想到自己還要多久遠的時劫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不由深心敬 佛讚 佛。隨著 佛陀的啟示,心裡想著,眼前要如何才能成功地說服意根,降伏惡習氣?對自己老是被種種境界所繫縳 ,深深感到無奈與自責,每每在事後真誠的懺悔和對 佛菩薩祈求之後,總是會有不同的善知識適時出現。我慶幸著,是佛菩薩要提升自己了;便悄悄進入《華嚴聖境故人來》部落格挖寶,學習做個更有智慧的人。這個部落格有轉貼自許許多多的善知識的法要開示,都能帶給我莫大的助益,諸如《法語賞析》《心靈點滴》《平實心語》《生活中的佛法》《般若信箱》……等等專欄,還有轉貼及有心人寫的各種生活體驗文章,內容真是琳瑯滿目,我迅速點閱最近在電子報121期第10頁曾刊登的:

內遣『有情假緣智』」

就是向內針對自身這個有情五蘊的虛假,了知只是緣於種種境界而有覺知心等自我存在的事實,今依真如心重新加以深入觀察,轉依心真如而住時,心真如的境界中連這種智慧也不復存在,就遣除了「有情假」這種緣於五蘊的觀察而有的智慧,轉依心真如而住於無智亦無得的境界中。這種轉依真如而住的依「內遣有情假緣智」,能夠斷除軟品的意識相應的分別隨眠;這是悟後想要圓滿十住位的人必須觀察的內容與所證的智慧,一般而言,歷時第一大阿僧衹劫的三十分之四--從第七住位的初入心到第十住位的滿心。

是啊!無智亦無得!不是帆動是仁者心動,竟然還落入境界相,那真是等而下之,對不起佛菩薩和善知識了。

另外,在《金剛經宗通》第三輯73頁,平實導師為我們開示:

「如果能夠了了地看見了祂,就知道其實沒有一個法是常住的,只有祂才是常住不壞的法性。從祂的立場來看:沒有人也沒有佛可說。然後,你假使從祂的立場來看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好像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泡而已。因為你的這個第八識,無始以來在十方世界來來去去,有哪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沒去過?祂早都去過了!如果祂能夠觀察的話,從祂的立場來觀察,十方虛空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從那樣廣大的眼光來看,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不是像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泡嗎?事實正是這樣呀!這時心量就應該很廣大,不要老是在小節上面斤斤計較,一天到晚都在想:『某甲師兄都不喜歡跟我講話,某乙師兄一天到晚瞧不起我。』你管這些幹嘛?」

為此,我特地到院子前那條小河,獨自坐在石頭上,靜靜觀看那無數起起落落的水泡,尋找智慧的泉源。的確!不過一個小水泡而已,轉瞬間無影無蹤。覺受猶如水泡,何有真實?隨著外境一會兒樂,一會兒苦,待會又覺得不苦不樂,確是一點都不真實嘛!明瞭這個道理了,又何必追著境界聞風起舞呢?

我繼續接受 平實導師的諄諄教誨:

「找到如來藏以後,應該這樣去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泡。我們五陰住的地方只是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個幾乎看不見的小小的一個點--地球,然後我們只是住在地球裡面的一個幾乎看不見的小小一點—台灣—裡面的台北市的小身體,又何必在那裡小鼻子、小眼睛呢!要把心量放大去看佛道的進程,以及未來無量世中成佛的過程中要經歷多少的三千大千世界。能夠這樣去看,那你心量就廣大了,世間錢財還看在眼裡嗎?世間眷屬還看在眼裡嗎?那就一心為法,不就可以迅速的往上升進了嗎?」

字字珠璣喔,不知不覺中,身心清安深深吸入一口氣!對於世間眷屬的心情,善知識為我上了全新的一課,如今已然滿心清涼。

身邊的眷屬,若今生有緣就儘量度,如果今生無緣就暫且放著吧!放眼無量的眾生不也是過去無量世的親眷嗎?那又何需特意在乎此世對於如來正法尚未緣熟的眷屬呢?眼前種種的逆境打擊,也許是過去生自己的無明曾經傷害了眾生,所以今生因緣聚會又碰面了,那就逆來順受,於真心作實相懺;發願想要當菩薩,理當善知因緣果報的道理,而能安忍逆緣。更進一步,若能積極自內思惟:往常許許多多的逆境,不也都是一一安然度過,而讓心境更開闊嗎?換個角度再想,這些種種不同心性的眾生不也是要來成就自己的嗎?乘機適時汱換心中無量無邊雜染的煩惱種子,從中學習最基本的慈心予樂,而能逐漸撫平坑坑坎坎的染垢積習。也藉此因緣觀察眾生的苦在那裡?讓自己懂得如何善觀因緣,如何具足方便善巧,如何面對無理的眾生而能生起悲憫心。

同時,菩薩也要懂得從佛法的角度思惟,當有情陷入瞋恨、煩惱無法控制的心境時,本身已經被熾盛的怒火燃燒,猶如處在水深火熱的地獄中,我們又何忍再加重對方的苦難?有智慧的菩薩們,理當起一念悲心,以便未來成就廣大佛事。平實導師在《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三輯307頁開示:

「不管誰對我怎麼樣,我都沒有起過一個怨恨的念頭,因為這不是菩薩所應該有的念頭。如果有人這樣做了,那你是把自己往下拉,不是往上推;為什麼要做個愚癡的人,把自己拉下來呢?所以諸位應當有這樣的知見:雖然你沒有私心,一心要利益他們,但是五濁眾生卻常常惡劣的對待你,你終究不會因此而對修慈、修悲產生悔恨之心,所以 佛說「心不生悔」。對於世世受生而一定會發生的生死苦惱,也要甘之如飴。」

這就是大善知識的深廣胸懷,永遠帶領著我們層層轉進,步步提升!我再度為自己曾經有過的怨恨心念和愚癡的行為,至誠發露懺悔!並願盡未來際跟隨大善知識攝受正法、攝受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