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佛法-0614.jpg  

 

還沒有來正覺上課之前,曾聽到兩位一起在佛教界修行的朋友的聊天。

 

朋友甲說道:

「曾經有位一同共修的長輩跟我說,您有沒有發覺就算在一個修行團體裡面,人還是有著一種世俗習性: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朋友乙回道:

「有啊!看多了,感覺這種現象還瞞多的!」

朋友甲:

「是不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朋友乙:

「其實也未必全部是如此的,事情是瞞複雜的!

有一種情形是過去沒有跟人家結善緣,又加上不會處理事情,不管什麼事都要插一腳來發表他的高見,這種人就是較純蠢的人,很容易無形中得罪人,像我就什麼都不講!而且佛陀在《遗教经》上说,能忍的人是有力量的大人。」

朋友甲:

「這樣說來,您很能自我管理,您的 E Q 很高了!」

朋友乙:

「曾聽過I Q,請問 IQ 與 EQ有什麼差別?」

朋友甲:

「I Q 是評量個人才智的標準,過去以I Q 來預測個人未來的成就;但是後來發展到以EQ──認識自我、管理情緒、激勵自己以及人際關係息息相關的能力,判定這樣才是決定個人成功、快樂與否的關鍵。」

朋友乙:

「好像有點道理。像有次,在一個團隊裡面做事,有位年紀較高的長者,以老賣老地很不客氣的使喚我,我就暫時不理他;大家跟他相處,都知道他這種習氣很重,所以很多人都遠離他;為了他好,我當面誠懇直心的指出他的缺點,他竟然隔天跟我道歉,很讚歎他有反省的能力!」

朋友甲:

「是啊!能夠當面跟人家說,總比在後面說,甚至到處傳來的好,有時傳的滿城風雨,最後只有當事人不知道,這樣可不好,因為有句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既然能在一起,就是很有緣了,何況又是打著修行的旗子,既然要修,何不在私底下,沒人的地方,好心好意的告知對方沒有查覺的缺點呢,這樣普通有在修行的人,都會心存感激的!當然有些人他的我較強,當您當面跟他建言時,他馬上難調難伏地擺出一副不接受的態度,那就因此了解他的個性,以後我們就只好不講隨他去了!」

朋友乙:

「像有次,就有一位某方面習性較重的人,在團隊裡工作常會脫班,因而所有的人都討厭他,甚至串聯起來排斥抵制他;剛開始跟他一起工作,我也受不了他的無法配合,可是後來,我就起了要去喜歡他的善念,先給他做他較喜歡會做的事情,也試著當面誠心地跟他說他的不足有待改進的地方,他也感覺到我是為了他好,所以後來他做起事情來就越做越好。」

朋友甲:

「是啊!我們既然走入修行了,是要有修行人的格調,要用慈悲調柔的心態跟同修相處才是啊,若只為了自身不被牽累,反而聯串起來排斥同修,這樣哪算有在修行的人呢?根本只是為了不被抹黑為了自身的利益著想嘛!」

 

以上,是兩位朋友聊天的一些內容。

自從來正覺講堂上課之後,方才了解,其實修行,首重從「斷我見」開始,如果有如實的履踐「斷我見」,自然生活就會越來越少煩惱。最近,在電子報上看到,意思是我們既然發願行菩薩道,具有正知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佛道的修學,至少要從有天人的福報學習做起,天人都會以慈悲調柔的心與眾生相處,記得在電子報第120期的「次法──施論、戒論、生天之論」中,有這樣一則記載:

 

「「(連載二十四)

第四目 天神之格思:慈悲調柔

欲界天神是怎麼樣的慈悲呢?天神大都非常的有耐心, 當人們有事情問天神時,不管請問的人是多麼的囉嗦嘮叨或 愚笨難解,就算同一件事情問了好多好多遍,天神還是會很 有耐心的一再地回答他,都不會不耐煩!這就是天神的慈悲 與調柔。天人因為堅定的常常修行十善,所以都很慈悲及調 柔,因為修十善者要離開瞋恚心,所以個性一定會很溫柔, 對眾生都會很有耐心。平實導師在《金剛經宗通》第二輯中 有這樣的開示:

如果地獄道的苦受完了,終於知道去惡修善,或者遇 到 地藏王菩薩告訴他:「你會受這個苦,就是往世怎麼樣行惡而來的。」也把具體的因緣告訴他,他聽了以後極力懺悔,於是離開地獄,一一經歷過餓鬼道、畜生道以後終於回到人間,重新獲得人類的格;然後他廣行善事,那他這時不但跟地獄道的意識心相不同,甚至又跟人類的意識心相不一樣了,因為他持五戒、行十善,具有欲界天人的格了,於是死後就往生欲界天當天人或天神去了,那他就有天格、神格了。

有時候可以看到神龕上面寫了四個字「神之格思」……神的格思是什麼意思?是說神有神的格,以及他的思想,這叫作神之格思。神之格思有一個具體表現,就是不管眾生多麼囉嗦嘮叨,今晚對同一件事情一問、再問、三問了,明晚又來問,欲界天神還是會同樣有耐心地去指示。天神都不會厭煩,會厭煩的神是鬼神;會生起大瞋心而用大火、大水來懲罰人類的都是鬼神,不是天神,所有欲界天的天神都不會對眾生厭煩或厭惡,更不會藉故處罰人類。譬如一個不識字的老太婆,剛才這位天神降乩為她講了一大堆,問她:「知道了?」她知道了,於是告辭回去了!然後天神繼續處理第二個人的問題,沒想到剛才還說已經沒有問題的老太婆又來問:「某某上帝!某某爺!我剛剛記不清楚,那事情到底是該怎麼樣?」天神還是會很有耐心地告訴她。說清楚了,老婆婆走了,天神正在辦別人的事情時,她又來問,但天神還是很有耐心地繼續詳細告訴她,都不生氣。

凡是欲界天的上帝們,那些天神都是很仁慈的,都不會輕易生起瞋心來對待那些愚癡的人類,這表示他的天界神格是具足顯示的。而他的思惟是什麼呢?也是在度眾生,希望所度的眾生都不要下墮惡道,所以為了眾生的利樂而在人間非常地辛苦。這就表示說,他的意識已經是天神的格,跟以前生在人間的時候不一樣了,那又是另一種法相。如果當天神以後又修得禪定……生到色界天去,那又是不同的心相了。接著可能再生到無色界去,那時他的意識心相又不一 樣。這顯示什麼呢?顯示出意識有許多種的變相,在無量劫中是變換不定的,不是常相、無相,所以並不是一相;而且不是永遠一相而會繼續變化,所以意識覺知心是有相而不是無相的心。

所以我們要培養像天神一樣慈悲調柔的個性,尤其是行菩薩道的人,更應該如此慈悲地利樂眾生。而且天界的護法菩薩們也都在保護著我們,如果我們發願要成佛行菩薩道,學般若波羅蜜乃至開悟明心,天界的護法菩薩天人們都會來守護著我們,讓我們不會遭遇橫難,可以不驚不怖安隱的修學佛道。」」

 

上述摘錄自電子報的內容,讓我們清楚的知道「天神」愛護眾生令人敬佩的格調。

雖然在佛道的修學過程中,大部分的天神是在實踐佛法中的次法,但是這個次法的熏修卻是往後修學佛道不可或缺的基礎;從初信到十信位滿足的接受「如來藏」正法,然後進入布施度的初住位到六住位的熏習般若的資糧位,之後因緣成熟到明心破初參的七住位見道位,在十住位修習滿足之後,接著又有十行位、十迴向位,而這三個位階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位的「三賢位」的菩薩,仍是「有著不一的貪瞋痴三毒」的「習性」存在,所以當我們有了這個正知見之後,也不會因為不了解佛道修學的進階次第,而無知地讓自己産生很大的對於自、他的不滿與壓力,如此就自然會去包容三賢位菩薩包括別人與自己的一些缺點,這樣才能理性地有智慧的快樂的學佛,也就會彰顯出修學佛法者的風格出來了。

 

優雅的風格與氣度,是人人嚮往的,在時節因緣成熟時,選擇佛法的俢行,莫非不是想有正向的改變敦促著我們在生命層次上再次往上提昇,而在生命旅程中我們要過什麼樣格調的生活,莫不與我們所認知的思想有關,而這些影響我們心想的力量,端看個人對於引導生命圓滿成長的佛法正知見的了解與正視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