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4/37
三乘菩提之學佛正知見(第二篇)
第三十七輯 唯識妙義是佛親口宣說(上)
余正文老師 主講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跟各位來探討的問題是「唯識妙義是佛親口所說」。
那為什麼要來探討這個問題呢?因為自古以來很多人就在探討心識的問題,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探討這個心識是哪一個識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討這個心識的時候,也說是「唯心論」。從古時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紀文藝復興以來,西方科學在探討的這些唯心的問題,它所探討的這個「唯識」是哪一個識呢?基本上他們所探討的這個識,都離不開我們所認識的這個六識——也就是見聞覺知心的六識,這個識根本不是 佛所說的這個「唯識」。佛所說的「唯識」為什麼祂是妙義呢?為什麼說唯識祂妙呢?祂是妙在何處呢?因為唯識是出生三界萬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謂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就是在說:我們這個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這些六塵萬法都是唯識所現。
所謂「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們就要探討說:是不是有一個客觀的「三界」存在呢?如果說有一個客觀的三界存在的話,就是表示說:我們這個宇宙世間它是客觀的存在的、它是常住的,但是我們現觀這個宇宙世間其實它是會壞滅的。如果有一個客觀的三界存在的話,那阿羅漢入無餘涅槃的時候,佛說他是滅了三界六塵萬法,也就是滅了五陰,那滅了五陰以後,阿羅漢所滅的三界是誰的三界呢?阿羅漢所滅的三界就是屬於他自心所顯現的三界的世間。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心所顯現的三界的世間,這個就叫作「三界唯心」。
那為什麼會有這個器世間的三界呢?我們說阿羅漢滅了三界以後,沒有任何一界存在了,但是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明明活在這個世間的人、這個器世間它還是存在著,那為什麼會有這個器世間存在?那就是因為有每一個人心中裏面所存有的這個三界法的種子,那因為這樣子的力量造成了眾生的共業,所以才會形成這個世間的形成,才會形成這個宇宙世間;但是這個宇宙世間是因為眾生的共業所成,它本身是緣起性空的,它是無常壞滅的。這個宇宙世間的器世間的三界,其實就是因為由每一個人的這個「唯心」、每一個人這個「唯識」這個第八識(這個如來藏)所顯現出來的三界,所以才會因為這樣子的共業產生這樣三界的世間。
這個所謂的唯心跟唯識,在佛法裏面我們所說的是哪一個識呢?就是在說阿賴耶識,也就是指第八識阿賴耶識、也就是指如來藏、也就是阿含裏面所說的「入胎識」。這個入胎識其實就是十因緣法裏面所說的那個識,(十因緣法: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緣觸、受、愛、取、有……乃至老死憂悲惱苦)這個識就是入胎識。眾生如果沒有這個入胎識為所依的話,那眾生因為修行入了無餘涅槃以後,頓成斷滅。
這一個「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識,又叫作「所知依」,因為祂是我們見聞覺知心,乃至於我們意根這些所知心的根本依的俱有依。這一個心還有什麼名字呢?祂另外一個名字又叫作「本際」。為什麼叫作本際呢?因為世間所有一切法就只有到這裏為止,沒有辦法超出這個地方,所以祂叫作本際。祂又叫作「本識」,為什麼叫作本識呢?因為眾生有八識心,八識心都是以這一個心為出生的根源,所以祂又叫作本識。祂又叫作「非心心」,為什麼叫作非心心呢?因為祂並不是像一般覺知心的這一個心,所以祂叫作非心心;祂不像意根、不像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心的這樣的一個心,所以祂叫作非心心。那又叫作「無心相心」,為什麼叫作「無心相心」呢?因為祂沒有見聞覺知心,乃至於剛剛所說的這個意根的這個心相,所以祂又叫作無心相心。
所以這一個心基本上祂是非心心、無心相心,也就是說祂是跟我們的六識心、我們的見聞覺知心是迥異的。所以一般這些學術界乃至於古時候的這些印度的這些哲學玄師,在探討的這些問題都是以見聞覺知心的這一個心在探討唯心論,那基本上這個是屬於眾生輪轉的一個心。
真實唯識這一個心在大乘法裏面,又叫作什麼呢?祂又叫作「真如」。因為祂有真實的本體,而且祂又能夠如鏡現相,映現三界六塵萬法,所以叫作真如。祂又叫作「真心」,因為祂是真如所顯現的這一個本識、這一個本心,所以叫作真心。在禪宗裏面,祂又叫作「本地風光」,因為就是我們修行要回歸本家,回歸如來家的那個地方,所以叫作本地風光。那另外一個名字,祂又叫作「自性如來」,也就是我們的自性彌陀。以上這些都是第八識的另外的一個名稱。
以上這些識:阿賴耶識、如來藏,乃至於入胎識,一直到真如、真心、自性如來……這些都是第八識的另外一個名稱。這個心就是我們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這個識,也就是 佛所說的唯識妙義的這個識。
那這個識還有另外的一個名稱,又叫作「異熟識」,又叫作「無垢識」。依唯識種智來說的話,這個第八識心有三個位階,也就是說您還未斷分段生死之前,祂稱為阿賴耶識;那斷了分段生死以後,祂就稱為異熟識,那斷了分段生死,一直到未成佛之前,這個就異熟識;到成佛的時候就叫作無垢識。所以,第八識祂有好多的名稱,是因為不同的面向、不同的顯現的時候所安立的名稱,但是都是在直指這一個第八識。
這個第八識,佛是在什麼時候開示讓我們知道的呢?佛是一直等到大乘法、大乘種智的時候才開示這一個法的嗎?不是這個樣子的!其實 佛在阿含期的時候就已經隱覆密意說出了唯識的妙義,不是一直等到說般若、說中觀乃至於說唯識種智的時候,才說這個唯識妙義。我們看一下以下的經文,《央掘魔羅經》裏面 佛如何說呢:
【爾時世尊廣說妙法度脫眾生,名日執劍大方廣經。初中後善,究竟顯示善義善味,純一清淨、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央掘魔羅經》卷一)
《央掘魔羅經》是屬於阿含部的一部經,但是這邊 世尊「廣說妙法度脫眾生」,把這一部經稱為《執劍大方廣經》。大方廣經其實就是唯識了義的另外的一個別稱,又叫方等經。這個大方廣經它「初中後善,究竟顯示善義善味」,也就是初時也善、中時也善、後時也善,究竟顯示善義善味。那什麼東西才有辦法初也善、中也善、後也善?什麼東西才有辦法究竟顯示善義善味?才有辦法顯示出祂的「純一清淨」呢?才有辦法顯示出祂的「清白梵行之相」呢?這個就是在指如來藏!如來藏祂本身本來具足了清白梵行之相,所以叫作「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以如來藏祂初也善、中也善、後也善,佛從講阿含起開始就隱覆密意說:這個「初中後善,究竟顯示善義善味,純一清淨、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的這個如來藏。
所以《央掘魔羅經》裏面又說:「我為聲聞乘說此偈意者,謂如來藏義:若自性清淨意,是如來藏勝一切法,一切法是如來藏。」(《央掘魔羅經》卷四) 佛在這邊說啊,我為聲聞乘說這個偈的意思(這個前面佛說的一段偈語),那這一段偈語其實就是在讚歎如來藏,那就是在說如來藏的真實妙義。所以說「謂如來藏義」,就是說如來藏的義理就是「若自性清淨意」,就像自性清淨。「自性清淨意,是如來藏勝一切法」:如來藏勝過三界六塵萬法的一切法,勝過所有的一切法,這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生的,所以「如來藏勝一切法,一切法是如來藏。」
那在《雜阿含經》裏面,佛又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清淨,梵行清白,所謂大空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為大空法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純大苦聚集。」】(《雜阿含經》卷十二)
這裏 佛就是在講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法為什麼稱為《大空法經》呢?十二因緣是依什麼而有的呢?十二因緣其實就是必須依於十因緣的觀行,依於十因緣這個入胎識(剛剛所說的入胎識)的建立,才會有十二因緣的緣起性空。要不然聲聞緣覺修十二因緣,從老、死、憂、悲、惱、苦往前逆推,斷了無明、行、識以後,是變成什麼樣的一個狀況呢?如果沒有這個入胎識為依止,那就會變成落入了斷滅空。所以 佛在講這個十二因緣法的時候,說這個是《大空法經》,《大空法經》就是說:這個法本身祂就是「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清淨,梵行清白」,跟《央掘魔羅經》所說的完全一樣。
在《雜阿含經》裏面,佛又說:【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雜阿含經》卷十二)所以佛就是在這個時候說了這個十因緣法。也就是說十二因緣必須以十因緣為基礎,所以 佛說「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到底因為有什麼法,才會出生名色呢?到底有什麼法為緣,名色才會出生呢?佛說 因為「識有故名色有」;因為就是有這個入胎識,因為有這個入胎識,所以會有名色;「識緣故有名色有」也就是因為由識來入胎、來緣取名色的時候,才會有名色增長廣大。佛說「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思惟到這個時候,就是從生老病死往前推的時候,到六入、到名色要斷的時候,到底是到什麼地方為止?就是到這個十因緣法裏面的入胎識,到這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這個入胎識!
所以,佛其實在《央掘魔羅經》、在《阿含經》裏面都已經隱覆密意說了這個唯識妙義、說了這個第八識。所以在《長阿含經》裏面 佛說:
【「……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我以是緣,知名色由識,緣識有名色。我所說者,義在於此。……」】(《長阿含經》卷十)
佛就是說:若識不入母胎的話,會不會有名色呢?如果這個入胎識——如果這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這個識,如果祂不入母胎的話,名色還會存在嗎?答曰:「無也。」「我以是緣,知名色由識」:我因為這樣子的一個因緣,所以知道名色是由識所出生的,緣識才會有名色。所以佛所說的唯識的妙義就是在這個地方!佛在阿含裏面隱覆密意說入胎識,說這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就是在這個地方,就是說「知名色由識,緣識有名色」,所以說「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這個唯識妙義是三乘菩提的根本,大乘的唯識妙義是三乘菩提修行的最主要的根本。如果沒有大乘的唯識妙義的話,三乘菩提的修行就會落入了斷、常二見。所以唯識令三乘的有學不致落入斷見,也不致落入常見,因為有大乘的唯識妙義,所以也令二乘的無學入於無餘涅槃的時候,不落入了斷滅論。因為有大乘的唯識妙義,聲聞緣覺斷除了我執以後入無餘涅槃,到底還剩什麼東西存在呢?如果二乘無學斷了我執而入了無餘涅槃,滅了三界,滅了三界六塵萬法、滅了五陰十八界,什麼東西都沒有了而入無餘涅槃,那這樣子不就是斷滅論嗎?這個就是猶如焰摩迦比丘所說的「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這個就是斷滅見!所以就是因為有唯識的妙義,所以令二乘的無學入於無餘涅槃的時候,不致落入了斷見,不致落入了斷滅空。
那也因為有大乘的唯識妙義,所以能夠成就大乘的般若中觀。因為有唯識的妙義,所以大乘證悟如來藏——證悟這個般若心,證悟這個真如心的時候,能夠發起中道觀。因為這個真如心雖然能夠出生三界六塵萬法,但是祂永遠都不住三界六塵萬法。這個三界六塵萬法它本來就是因緣所生法,它是緣起性空的,所以它本身是空相,所以說它是空。也因為如來藏,也因為這個唯識祂本身就不住這個三界六塵萬法、不會六入,所以祂本身也叫作「空性」;但是這個空性,祂又能夠出生三界六塵萬法,所以祂又具足了「有性」;所以這個就叫作「空有不二」,也就是般若經裏面所說的「真空妙有」。就是因為有這樣子的一個這個中道觀,所以能夠發起般若中觀「空有不二」的這樣子的一個智慧。
那也必須要有這樣子的大乘唯識,才能夠圓滿大乘一切種智的修學。如果沒有唯識妙義,那大乘菩薩悟了如來藏以後,所要修學的是怎麼樣的一個法呢?如果沒有唯識含藏一切種子,讓我們修斷一切染污習氣,乃至於修斷習氣種子隨眠,乃至於成就一切種智到佛地究竟圓滿,那這樣子悟後不是就是已經成佛了嗎?那這樣子不是二乘人斷了我見、斷了我執、斷了見惑、斷了思惑以後,就形同成佛了嗎?就是有因為唯識妙義,因為有這個八識心王,因為有八識所含藏的這些種子,所含藏這些種子能夠讓我們來修學這些種子智的妙義,所以才有辦法成就圓滿大乘一切種智。
所以大乘唯識妙義是三乘菩提修行的根本。也唯有大乘的唯識妙義,才能夠令三乘有學修行的時候,不致落入斷、常二見;也唯有大乘的唯識妙義,能夠成就大乘的般若中觀;也唯有大乘的唯識妙義,能夠成就圓滿大乘的一切種智。
那我們今天時間已經到了。
祝各位: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