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9無明所障420-new.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617-a13_02

正惠老師開示

佛典故事 023 佛以岸喻度難罔陀比丘

 

 各位菩薩: 

所以學佛整個標的就是在斷貪愛,這個貪愛要透過我們的觀行,觀行不是在五陰十八界之外有其他的修行方法,就是說依於我們的身心,我們把它分成五陰十八界;五陰十八界的觀行之後,我們發現原來五陰十八界它都是無常苦空無我;這個時候我們發現它既然不牢靠,我們這個貪愛自然就會慢慢地來斷除;如果在還沒斷之前,我們如果能夠貪愛減少,這樣就是伏煩惱,伏煩惱也能夠得定。所以初禪的現起,完全就是對我們這個欲界愛的一個降伏,這個降伏怎麼降伏?一定要透過這個觀行;觀行的時候,不是離於我們的五陰十八界去作觀行,那個就是外道。所以整個學佛,大家要具足這個正知見,然後利用這八正道的這種方法來歷緣對境,在日常生活中就慢慢地去觀察,然後能夠真的心裡產生厭離感,這樣我們的修行才算進入正確的修行方法。

為什麼叫佛法,叫作智慧的法?就是它有一個方法,然後斷這個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的意思,不明白就叫癡,癡就是我們不知道我們本來就是有一個如來藏,有自性清淨涅槃,有一個本來性,叫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因為無明所障,就是我們的所知障,所以不明白能夠貫通三世,這個都是如來藏才有這個功能。像前六識,其實在我們每天睡著無夢都會變成一個中斷。

如果好好地觀察,對我們所面對的生活環境漸漸就貪愛會減少;貪愛減少了,跟隨著貪愛所現起的慢、疑,就是整個貪瞋癡慢疑,甚至是不正見,都會跟隨著貪愛的減低,而漸漸地能夠心能安住在自心清淨的境界,自然定就會現起;定現起之後,再進一步面面去思惟,他的這些煩惱、這些貪愛,都來自我們的這些不明白,不明白這些不牢靠;我們知道這樣的狀況,自然而然我們思惟之後,就能夠讓我們的意根接受,漸漸把這些貪瞋癡慢疑甚至不正見,這種根本煩惱這個習氣種子就能夠把它降伏,乃至斷除、乃至轉依,然後這才是正確的修行方法,然後一一讓我們得到解脫的功德受用。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希望大家學佛無礙功德圓滿。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