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0空王佛義.jpg  

 

六、 空王佛義

  世尊為大眾宣演法華妙義時,告諸菩薩曰:

 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

 佛法藏,教化成就諸菩薩眾,其本願如是,故獲斯記。15

  世尊說祂與阿難尊者,二人過去世都是同在空王佛座下發願將來成佛;成佛之始則是應先證得勝義菩提心;也就是發起成就無上正等菩提之願以後,廣集福智資糧之後,首先應求大乘見道,證見真如法性。為什麼世尊會特別說到祂與侍者阿難尊者,都是同時在這尊佛聖號名為空王佛的座下發起無上正等菩提之願,但阿難樂遊世務,見道極晚;世尊勤求見道,早已證得勝義菩提心。這大乘見道又與空王佛聖號有何連帶關係? 我們都知道十方三世諸佛之所以能成佛,都是因為圓證「一切有情、一切法」二者畢竟空;易言之,即是畢竟「一切有情、 一切法」二空,而所顯圓滿成就一切真實,因此成佛。所以畢竟空義即是空王佛義之表顯,而世尊開示祂於此佛處初發菩提心;而後勤修菩提道,先於阿難證勝義菩提心;發心於空王佛所,空王佛所教示者即此勝義菩提心,諸法之空莫不依此心為王故,是一切法空之所依故名為王,一切法空亦即是空王之所顯。如《法華義疏》中之依文解義,亦有可取之說,而異釋印順所云:

    空王佛者,畢竟空是諸空中之王。故《智度論》云:「性空菩薩所行,畢竟空是佛所行。」釋迦、阿難同以畢竟空為本,故言俱於空王佛所發菩提心。釋迦發心已後懃習畢竟空故自成佛,阿難多聞故以為侍者;師及弟子同起畢竟空。16

    吉藏嘉祥大師復云:

畢竟空者,佛了達橫豎畢竟清淨,名畢竟空。故畢竟是無遺餘之名,宜約於佛。菩薩雖習畢竟空觀,但照猶未 盡,但有性空之稱也。彼佛得此畢竟空觀,因以為名,故云空王佛也。17

    又有經云:【於空王佛時,以悟空理即薩埵王子。】18

    那麼,如何是空王佛?《景德傳燈錄》公案云:

師問云:「長老什麼年中行道?」黃檗云:「空王佛時。」 師云:「猶是王老師孫,在下去。」師一日問黃檗:「黃金為世界、白銀為壁落,此是什麼人居處?」黃檗云: 「是聖人居處。」師云:「更有一人居何國土?」黃檗乃叉手立。19

知麼?黃檗為何叉手立?若有人問:「王老師又如何?」 代云:「放手走人。」此是空王佛,亦名畢竟空。此空王佛非是一切皆無之意,故不可作「虛無」想。是「法」不易證知也, 如佛所說:【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 之。】20

    所以釋迦世尊說這是出世救度眾生的唯一大事因緣,但教化菩薩。

    於此,釋印順有所言說,《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導師 傳》記云:

    聖嚴法師閉關於美濃朝元禪寺,導師前往探望時,聖嚴法師提出法義上的困惑請教。距今雖然時隔四十載,但聖嚴法師猶記當天的一段鮮明簡潔的對話,是關於「空」 與「有」的問題。導師是空宗專家,聖嚴法師問及「真空妙有」。導師立即反問:「空就空了,還有什麼?真空妙有是真常唯心論所講的。想想,既然已經真空了,還有什麼?」一句話,直逼得人深刻地、細微地觀照空有真相。21

    又者,釋印順《攝大乘論講記》亦說:

    此中何者圓成實相?謂即於彼依他起相,由似義相永無有性。「於彼依他起相」上,因遍計性的「似義相永    無有性」,就是徹底通達遍計性無,依他諸法因空卻遍計執性所顯的空相,叫圓成實相。現在,我們可以獲    得三相的基本而簡單的認識:依他起是虛妄分別的心,遍計執是似義顯現的境,圓成實是因空卻遍計所執性    所顯的諸法空相。22

    離卻錯誤的認識,通達無義,就是圓成實。23

      印順之意乃在說明:世俗無有法、勝義無有法,二諦皆無有法,一切皆無之意即圓成實也。整理如後:

    依他起相:是由遍計執妄見安立有依他諸法;故依他起「永無」有法。

    圓成實相:是由依他起一切諸法是永無有性;故圓成實「永 無」有法。

    結論:通達空無斷滅之義,就是圓成實。

    釋印順如是所說,即依他起、圓成實二諦皆如龜毛兔角常無(永無)。此是惡取空,豁達空,是一法不立的空,一切皆是 「無」義;所以印順結言「通達『無』義,就是圓成實義」,永無有能生萬法之性也。這是對於佛所說「空」而有諸性產生了謬解,依此修學不但不能成佛,不成菩薩,也不能成聲聞賢聖。蓋聲聞阿羅漢雖不知涅槃義趣,但卻信受佛語涅槃是「真如法」真實、如如、無住之無境界之境界,知涅槃非斷滅空, 是「無間等」,不是常無(永無)。由是故說釋印順不明聖教。

     只如護法菩薩復有教言:

   (問:)「若『』依他,何緣經說一切法性無不皆空? 又契經言:『佛告善現:色等諸法自性皆無。』復有經 言:『佛告大慧:一切法性皆無有生,先有先無不可生故。』」 (答:)「此有密意,密意如何?謂此諸經唯破遍計所執自性,非一切無;若一切無,便成邪見。云何知有此密意耶?餘契經中顯了說故,謂薄伽梵說如是言:『我唯依於相應自性,說一切法自性皆無;若有如言而生執著,謂染淨法自性皆無;彼惡取空,名為邪見。』相應自性即是世間,遍計所執由心轉變似外諸塵,依此諸塵 起諸倒執,因此倒執計有自他。能詮所詮相應自性、染淨諸法即是依他;故知諸經有此密意。又到彼岸般若經中,佛自分明判有無義:『遍計所執所集、所增、所取常恆無變易法,如是一切皆名為無因緣所生皆說為有。』又餘經說:『遍計所執自性無生;依他起性所攝諸法從因緣生。』又《慧度經》作如是說:『行慧度者, 善知色性、善知色生,善知色如。』乃至廣說。又諸經說『諸法無性無生滅等』,皆應分別。……以諸愚夫隨自心變色等諸法,周遍計度執有真實自性差別,世尊依彼說色等法自性皆空,無生滅等。依他起性,由無遍計 所執性故亦說為空,非自性空,無生滅等。如來處處說三自性,皆言:『遍計所執性,空;依他、圓成二性,是有。』故知空教別有意趣,不可如言撥無諸法,如言取義名謗大乘。故契經言:『若有菩薩如言取義,不求如來所說意趣,是名於法非理作意,亦名非處信解大乘。若有菩薩不如其言而取於義,思求如來所說意趣, 是名於法如理作意,亦名是處信解大乘。』」24

    復次,釋印順主張世俗、勝義二諦皆永無自性,是故一切皆空,如彼復於《平凡的一生》一書中說:

     我多讀了幾部經論,有些中國佛教已經遺忘了的法門, 我又重新拈出。舉揚一切皆空為究竟了義,以唯心     論為不了義,引起長老們的驚疑與不安。25

     設使此乃諸佛正法,那麼釋印順說:

    學空多病,且其病特深,而又終不可不學。則以解不至空,學不知宗;行不至空,不足以言解脫也。吾謂佛    法明空,類「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然虎穴險地,入虎穴危事也。26

      此則無非即說修學佛法係為「窮途之哭」一類之歸宿處, 而非「丈夫」所行處;倘然,佛也者,即非是           「大雄」。然事實非是,彼不如理作意故。何以故?龍樹菩薩《大智度論》解 佛語而正言說:

     佛說義趣:若菩薩能具足五波羅蜜,深入般若波羅蜜; 方便力故,不著般若波羅蜜,但觀「如」—所謂     「諸法實相」。菩薩爾時,不以凡夫、二乘地為下賤,不以 佛地為高貴,入諸法如故。諸法如中,無有分別    二法, 但以如入如,更無餘事,亦不分別取相。何以故?如,平等故。能如是入者,即入諸佛法藏;心不     生疑更求諸 法決定相。是故經說:「須菩提!凡夫地乃至佛地,如相中無二無別。」得如是法,名阿鞞跋     致行、類、相貌。 復次,略說是義:菩薩因諸法如,所謂畢竟空,捨一切 世間事,亦不住畢竟空。何以       故?得諸法畢竟清淨— 實相故。菩薩若聞是「無依止法」,心無疑悔,不念依止。自上事,是阿鞞跋致正     體;自是以下,盡是畢竟空行果。得畢竟空故,心淳熟寂滅相,不說無益語;所說常是法,不是非法;所       說皆實,非妄語;所言柔軟,不粗穬;皆以慈悲心說,不以瞋恚心;所說應時,常得機會,觀察人心,隨其
  方俗。27

       龍樹菩薩說證得諸法「如」,即入位不退菩薩。此諸法「如」,即諸法之「正體」,或名諸法之「本體」,或名「本來本」……等。此入位不退菩薩,即有下品平等性智、下品妙觀察智,何以故?如,平等故,微妙觀察諸法如義,非不如義故。 是故無有釋印順所說「學空多病,且其病特深。」證得此畢竟空—平等不二之真如法道,此後依此二智,空智所依即是如,故所說常是「法」,不是「非法」;所說皆「實」,非「妄 語」,行在如實道故。證得真如法之後,知道一切法無非是真 如法,一切有情亦無非是真如,佛亦真如也;是故一切平等, 真理不二。由是破無始無明,亦斷三結,得此法爾如是之自在 「道」,發起憐憫有情無明不知此「道」而徒然「枉受無量生死苦」之心;故而凡有所說,皆以慈悲心說,希不傷有情而能 救度之。菩薩如是,至若諸佛更是如是。諸佛已無纖毫遍計執,乃至已無絲毫異熟愚,無有纖毫所知障,故一切無所不知,已經「圓」滿「成」就一切真「實」,無有一法不真實、一切如如,因此第八識轉出大圓鏡智,此相應心品:

  謂此心品,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淨,離諸雜染,純淨圓德現種依持,  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眾色像。28

     如是佛地第七識轉出上品平等性智,此相應心品:

  謂此心品,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恆共相應,隨諸有情所樂,示現受用身土影像差別;妙觀  察智不共所依,無住涅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續,窮未來際。29

     而第六識轉出上品妙觀察智,此相應心品:

 謂此心品,善觀諸法自相共相,無礙而轉;攝觀無量總持之門,及所發生功德珍寶;於大眾會,能現無邊作用差別,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斷一切疑,令諸有情皆獲利樂。30

  餘眼耳鼻舌身等五識轉出成所作事智,此相應心品:【謂此心品,為欲利樂諸有情故,普於十方示現種種變化  三業,成本願力所應作事。】31

   由是故而能住無住處大涅槃,以【大悲般若常所輔翼, 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32 , 無有休息。是故學佛成佛是大雄大智之「勝事、偉事」,無有 釋印順臆斷是為「危事」者也。是故亦無有釋印順所說:【龍樹說一切空,不將有惡取空之嫌乎!】33

   以及亦無有釋印順所說:【龍樹的『中論』,不立勝義自性……。】34

唯有誤會空義,墮惡取空者方有危事可言;觀乎釋印順處處所言俱屬惡取空,誠危事也!由是所舉之故,說釋印順是諸 佛、菩薩所說惡取空者、非善取空。如是,何謂「惡取空」? 何謂「善取空」?茲復不厭其煩,再次舉聖教以徵證之,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教示:

   云何名為惡取空者?謂有沙門或婆羅門,由彼故空亦不信受,於此而空亦不信受,如是名為惡取空者。何以故? 由彼故空彼實是無,於此而空此實是有,由此道理可說為空。若說一切都無所有,何處、何者、何故名空?亦不應言由此於此即說為空,是故名為惡取空者。云何復名善取空者?謂由於此彼無所有,即由彼故正觀為空。 復由於此餘實是有,即由餘故如實知有,如是名為悟入 空性如實無倒。謂於如前所說一切色等想事,所說色等假說性法,都無所有。是故於此色等想事,由彼色等假說性法,說之為空。於此一切色等想事何者為餘?謂即色等假說所依。如是二種,皆如實知。謂於此中實有唯事,於唯事中亦有唯假。不於實無起增益執,不於實有 起損減執。不增不減、不取不捨。如實了知,如實真如離言自性,如是名為善取空者。於空法性,能以正慧妙善通達,如是隨順證成道理,應知諸法離言自性。35

 

《正覺電子報第69期 頁80~89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